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五篇_韩愈诗词大全.docx
《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五篇_韩愈诗词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五篇_韩愈诗词大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五篇_韩愈诗词大全 韩愈汴州乱二首原文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庙堂不愿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篇二】 韩愈山石原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
2、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全文赏析 写作手法 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这诗吸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根据行程的挨次,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在韩愈以前,记游诗一般都是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吸取游记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山石是有独创性的。 根据时间挨次依次记述游踪,很简单弄成流水账。诗人手段高超,他象电影摄影师选好外景,人物在前面活动,摄影机在后面推、拉、摇、跟,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在读者眼前出现。
3、每一画面,都有人有景有情,构成独特的意境。全诗主要记游山寺,一开头,只用“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了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都随着诗中仆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换形。这一句没有写人,但其次句“黄昏到寺蝙蝠飞”中的“到寺”二字,就补写了人,那就是来游的诗人。而且,说第一句没写人,那只是说没有明写;实际上,那山石的荦确和行径的微小,都是仆人公从那里经过时看到的和感到的,正是通过这些主观感受的反映,表现他在经过了一段艰苦的翻山越岭,黄昏之时,才到了山寺。“黄昏”,是很难变成可见可感的清楚画面的。他奇妙地选取了一个“蝙蝠飞”的镜头,让那只有在黄昏之时才会出现的蝙蝠在寺院里回旋,就立即把诗中
4、仆人公和山寺,统统覆盖于幽暗的暮色之中。“黄昏到寺”,当然先得找寺僧支配食宿,所以就出现了仆人公“升堂”的镜头。仆人公是来巡游的,游兴很浓,“升堂”之后,立即退出来坐在堂前的台阶上,观赏那院子里的花木,“芭蕉叶大栀子肥”的画面,也就跟着绽开。由于下过一场透雨,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这是很寻常的字眼,但用在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特殊是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就突出了客观景物的特征,增加了形象的鲜亮性,使人情不自禁地要赞美它们。 时间在消逝,栀子花、芭蕉叶最终隐没于夜幕之中。于是热忱的僧人便凑过来助兴,夸耀寺里的“古壁佛画好”,并拿来火把,领客人去观
5、看。这当儿,菜饭已经摆上了,床也铺好了,连席子都拂拭洁净了。寺僧的殷勤,宾主感情的融洽,也都得到了形象的体现。“疏粝亦足饱我饥”一句,图画性当然不够鲜亮,但这是必不行少的。它既与结尾的“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相照应,又说明仆人公游山,已经费了许多时间,走了不少路,因而饿得很。 写夜宿只用了两句。“夜深静卧百虫绝”,表现了山寺之夜的清幽。“夜深”而百虫之声始“绝”,那么在“夜深”之前,百虫自然在各献绝技,合奏夜鸣曲,仆人公也在观赏夜鸣曲。正象“鸟鸣山更幽”一样,山寺之夜,百虫合奏夜鸣曲,就比万籁俱寂还显得幽静,而静卧细听百虫合奏的仆人公,也自然万虑俱消,心境也空前清静。夜深了,百虫绝响
6、了,接踵而来的则是“清月出岭光入扉”,仆人公又兴致勃勃地隔窗赏月了。他刚才静卧细听百虫鸣叫的神态,也在“清月出岭光入扉”的一刹那显现于读者眼前。 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时间是公元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农谚有云:“二十一、二、三,月出鸡叫唤。”可见诗中所说的“光入扉”的“清月”,乃是下弦月,她爬出山岭,照进窗扉,已经鸣叫头遍了。仆人公再观赏一阵,就该天亮了。写夜宿只两句,却不仅呈现出几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表现了仆人公彻夜未睡,沉醉于山中夜景的情怀,而且水到渠成,为下面写离寺早行作好了过渡。“天明”以下六句,写离寺早行,跟着时间的推移和仆人公
7、的迈步向前,画面上的光、色、景物在不断变换,引人入胜。“天明独去无道路”,“无道路”指天刚破晓,雾气很浓,看不清道路,所以接下去,就是“出入高下穷烟霏”的镜头。仆人公“天明”动身,眼前是一片“烟霏”的世界,不管是山的高处还是低处,全都浮动着蒙蒙雾气。在浓雾中摸索前进,出于高处,入于低处,出于低处,又入于高处,时高时低,时低时高。此情此境,正是饶有诗味,富于画意的。烟霏既尽,朝阳熠耀,画面立刻增加亮度,“山红涧碧纷烂漫”的奇景就闯入仆人公的眼帘。而“时见松枥皆十围”,既为那“山红涧碧纷烂漫”的画面添景增色,又表明仆人公在连续前行。他穿行于松栎树丛之中,清风拂衣,泉声淙淙,清浅的涧水非常可爱。于是
8、他赤着一双脚,涉过山涧,让凉爽的涧水从足背上流淌,整个身心都沉醉在大自然的奇妙境界中了。 诗写到下山为止,游踪所及,逐次以画面呈现,像旅游纪录影片,随着游人的前进,一个个有声有色有人有景的镜头不断转换。结尾四句,总结全诗,所以姑且叫做“主题歌”。“人生如此”,概括了此次出游山寺的全部经受,然后用“自可乐”加以确定。后面的三句诗,以“为人靰”的幕僚生活作反衬,表现了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无限憧憬,从而强化了全诗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吸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根据行程的挨次逐层叙写游踪。然而却不象记流水账那样呆板乏味,其表现手法是奇妙的。此诗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
9、和经心的提炼。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实际上的所经所见所闻所感当然许多,但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由于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的幕僚生活相对比,使诗人萌发了归耕或归隐的念头,是结尾“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依据。关于夜宿和早行,所摄者也只是最能体现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镜头,同样是结尾的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依据。 再说,按行程挨次叙写,也就是按时间挨次叙写,时间不同,天气的阴晴和光线的强弱也不同。这篇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诗人擅长捕获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
10、色调。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仆人公于苍茫暮色中欣赏“芭蕉叶大栀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栀子花也就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于读者眼前。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写朝景,新颖而多变。由于他不是写一般的朝景,而是写山中雨后的朝景。他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一句,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充满的特点,然后用“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画出了雾中早行图。“烟霏”既“穷”,阳光普照,就观察涧水经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经雨而更红更亮。于是用“山红涧碧”加以概括。山红而涧碧,红碧相辉映,颜色已很明丽。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
11、后天晴,秋阳照射下的山花、涧水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因而感到光用“红”、“碧”还很不够,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艳丽夺目。 评价 这篇诗,极受后人重视,影响深远。苏轼与友人游南溪,解衣濯足,朗诵山石,慨然知其所以乐,因而依照原韵,作诗抒怀。他还写过一首七绝:“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诗。”诗意、词语,都从山石化出。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他的中州集壬集第九(拟栩先生王中立传)说:“予尝从先生学,问作诗毕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为证,并云:此诗非不工,若以退
12、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校之,则春雨为妇人语矣。”可见此诗气概遒劲,风格壮丽,始终为后人所称道。 写作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篇三】 韩愈寒食日出游原文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走马城西惆怅归, 不忍千株雪相映。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纷纷落尽泥与尘, 不共新妆比端正。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 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忆昔与君同贬官, 夜渡洞庭看斗柄。岂料生还得一
13、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念君又署南荒吏, 路指鬼门幽且夐。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自然忧气损天和, 安得康强保天性。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宋玉庭边不见人, 轻浪参差鱼动镜。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 饮酒宁嫌盏底深,题诗尚倚笔锋劲。明宵故欲相就醉, 有月莫愁当火令。 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篇四】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原文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坟,有怪物焉,盖特别鳞凡介之品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
14、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行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全文赏析 应科目时与人书作于贞元九年(公元793)。韩愈,进士出身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信。目的是盼
15、望别人能帮他做些宣扬,扩大自己的声誉。文章通过生动贴切的比方,奇妙地把自己的境况、心理状态、要求和对方的身份作用详细而微小地表达出来。全文气概充足,富于变化;分寸把握得好。宏大诗人韩愈令后世传颂的古诗【篇五】 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原文 定谥芳声远,移封大国新。巽宫尊长女,台室属良人。 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龙輀非厌翟,还辗禁城尘。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佩兰初应梦,奔月竟沦辉。 夫族迎魂去,宫官会葬归。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 扩展阅读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共享五篇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悠久绚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力量,我们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大 诗人 韩愈令 后世 传颂 古诗 诗词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