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1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眉山市2021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2021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眉山市2021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2021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1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方便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人体过多的胃酸B.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应该适量服用I 2C. 葡萄糖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合成葡萄糖酸钙D.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 2【答案】B【解析】【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I,Al(OH) 3 与HCI反应达到中和
2、过多胃酸的目的,正确,A不选;B碘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不能摄入过多,而且微量元素碘可以用无毒IO 3 或I 补充,而I 2 有毒不能服用,错误,B选; C葡萄糖是食品添加剂,也可直接服用,同时葡萄糖通过氧化成葡萄糖酸之后,可以用于制备补钙剂葡萄糖酸钙,正确,C不选;D漂白粉含Ca(ClO) 2 和CaCl 2 ,其中有效成分Ca(ClO) 2 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有色物质,起到漂白的作用,正确,D不选。答案选B。2.工业上用酸性 KMnO 4 溶液与乙苯( )反应生产苯甲酸(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乙苯是苯的同系物 B. 乙苯的所有原子均共平面C. 生产苯甲酸时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3、D. 乙苯不能与H 2 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苯和乙苯,都只含有一个苯环,结构相似,且分子相差2个CH 2 ,是同系物,A正确;B乙苯中的CH 2 CH 3 上有2个饱和的C原子,饱和碳原子与其周围的原子位置关系类似于CH 4 , 不能所有原子共面,B错误;C乙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转化为苯甲酸,是氧化反应,C错误;D乙苯中的苯环能够与H 2 反生加成反应,D错误。答案选A。3.含有0.01molFeCl 3 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 A 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已知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备
4、 Fe(OH) 3 胶体的反应为:FeCl 3 +3H 2 O Fe(OH) 3 (胶体)+3HClB. 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Fe(OH) 3 固体颗粒C. 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 3 胶体D. 进入C区的H + 的数目为0.03N A【答案】D【解析】【详解】A饱和FeCl 3 在沸水中水解可以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 3 +3H 2 O Fe(OH) 3 (胶体)+3HCl ,正确,A不选;B滤纸上层的分散系中悬浮颗粒直径通常大于10 -7 m时,为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滤纸上的红褐色固体为Fe(OH) 3 固体颗粒,正确,B不选;C胶体的直径在10 -9 10
5、- 7 m之间,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滤纸和半透膜之间的B层分散系为胶体,正确,C不选;D若Fe 3 完全水解,Cl 全部进入C区,根据电荷守恒,则进入C区的H 的数目应为0.03N A 。但是Fe 3 不一定完全水解,Cl 也不可能通过渗析完全进入C区,此外Fe(OH) 3 胶体粒子通过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 + 而带有正电荷,因此进入C区的H 的数目小于0.03N A ,错误,D选。答案选D。4.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的周期数等于其族序数,W、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两两反应生成盐和水,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Y均可形成两种氧化物B. 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r(X + )K sp (AgI)向含少量NaCl的NaI溶液中滴入适量稀AgNO 3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溶质,即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NaOH,A错误;BNH 3 极易溶于水,其收集方法不能用排水法,B错误;CNa 2 S 2 O 3 +H 2 SO 4 =Na 2 SO 4 +S+SO 2 +H 2 O,可以通过黄色沉淀出现快慢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从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7、,C正确;D由于NaCl量较少,可能浓度商 c (Ag ) c (Cl ) K sp(AgCl)而未出现沉淀。只有在CI 和I 浓度相同情况下才可以比较,D错误。答案选C。【点睛】A项需要注意的是NaOH溶液易变质,通常不能直接正确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NaOH溶液(即NaOH不能作基准物质),而需要通过滴定来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6.已知常温下反应:Fe 3+ +Ag Fe 2+ +Ag + 的平衡常数K=0.3。现将含0.010mol/LFe(NO 3 ) 2 和0.10mol/L Fe(NO 3 ) 3 的混合溶液倒入烧杯甲中,将含0.10mol/L的AgNO 3 溶液倒入烧杯乙中
8、(如图),闭合开关 K,关于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中Ag + 氧化Fe 2+B. 盐桥中阳离子从左往右作定向移动C. 石墨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 2+ -e - = Fe 3+D.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时,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浓度商 Q c 和平衡常数 K 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从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由Fe 3 、Fe 2 及Ag 的浓度,可求得 , Q c 小于 K ,所以反应Fe 3+ +AgFe 2+ +Ag + 正向进行,即原电池总反应为Fe 3 +Ag=Fe 2 +Ag ,Fe 3 作氧化剂,氧化了Ag,A错误;B根据A项分析,Ag
9、失去电子,作还原剂,为负极,石墨作正极。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盐桥中的阳离子是从右往左作定向移动,B错误;C根据A项分析,石墨作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Fe 3 +e =Fe 2 ,C错误;D当电流计读数为0时,说明该电路中无电流产生,表示电极上得失电子达到平衡,即该总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正确。答案选D。【点睛】该题通过浓度商 Q c 和平衡常数 K 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从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7.向1.00L浓度均为0.0100mol/L的Na 2 SO 3 、NaOH 混合溶液中通入HCl气体调节溶液pH(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其中比H 2 SO 3 、HSO
10、3 - 、SO 3 2- 平衡时的分布系数(各含硫物种的浓度与含硫物种总浓度的比)随HCl气体体积(标况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SO 2 气体的逸出);已知K a1 代表H 2 SO 3 在该实验条件下的一级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点处的pH=-lgK a1 (H 2 SO 3 )B. 从X点到Y点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O 3 2- +H 2 O HSO 3 - +OH -C. 当V(HCl)672mL时,c(HSO 3 - ) = c(SO 3 2- )=0mol/LD. 若将HCl改为NO 2 ,Y点对应位置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A在Z点 c (H 2 SO 3 )= c
11、 (HSO 3 - ),由 ,则有 ,则pH=-lg c (H + )=-lg K a1 ,A正确;B根据图示,从X点到Y点,SO 3 2 的浓度减少,而HSO 3 的浓度在增加,则加入盐酸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O 3 +H =HSO 3 ,B错误;C当 V (HCl)=672mL时, n (HCl)=0.672L22.4Lmol 1 =0.03mol。溶液中的NaOH和Na 2 SO 3 的物质的量均为1L0.01molL 1 =0.01mol,通入0.03molHCl,NaOH完全反应,Na 2 SO 3 转化为H 2 SO 3 。H 2 SO 3 为弱酸,可经第一二步电离产生HSO 3 和S
12、O 3 2 ,其关系是 c (HSO 3 - ) c (SO 3 2- )0,C错误;D若将HCl换为NO 2 ,NO 2 会与水反应,3NO 2 +H 2 O=2HNO 3 +NO,生成 HNO 3 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Na 2 SO 3 ,溶液中将没有SO 3 2 、HSO 3 、H 2 SO 3 等粒子,Y点位置会消失,D错误。答案选A。8.研究NO的性质对建设美丽家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自然界在闪电时,生成NO的反应方程式为_。(2)T时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和O 2 发生反应:2NO(g)+O 2 (g) 2NO 2 (g),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 n (N
13、O)、 n (O 2 )如表:时间/s012345n (NO)/mol10.60.40.20.20.2n (O 2 )/mol0.60.40.30.20.20.2在T下,02s时,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_,在T下,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3)已知NO和O 2 反应的历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其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也( H 用含物理量E的等式表示):_。试分析上述基元反应中,反应和反应的速率较小的是_(选填“反应”或“反应”);已知反应会快速建立平衡状态,反应可近似认为不影响反应的平衡。对该反应体系升高温度,发现总反应速率变慢,其原因可能是_
14、。【答案】 (1). N 2 O 2 2NO (2). 0.15molL 1 s 1 (3). 160.0Lmol 1 (4). 增大O 2 的浓度 (5). 增大体系压强 (6). 2NO(g) N 2 O 2 (g) H =(E 3 E 2 )kJmol 1 (7). 反应 (8). 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导致 c (N 2 O 2 )减小,反应变慢,而反应为慢反应是总反应速率的决速反应【解析】【分析】(2)根据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根据 求算平衡常数;(3)根据 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求算 H ;(4)一般来说,活化能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慢。【详解】(
15、1)在闪电时,N 2 和O 2 会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N 2 O 2 2NO;(2)在T下,02s时, n (NO)从1mol降低到0.4mol,变化了0.6mol,容器体积为2L。根据 ,带入数据,有 ;根据方程式,从开始到平衡,消耗 n (NO)=1mol0.2mol=0.8mol,则生成 n (NO 2 )=0.8mol。平衡时,NO、O 2 、NO 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2mol、0.8mol,容器体积为2L,平衡常数 ,带入数据,有 ;在T下,提高NO的转化率,需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已经限定,不能改变温度。则增大NO的转化率,可以增大
16、O 2 的浓度;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可以压缩体积,增大压强;(3)根据图像,反应为NO(g)反应化合生成N 2 O 2 (g),根据 H =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则热化学方程式:2NO(g) N 2 O 2 (g) H =(E 3 E 2 )kJmol 1 ;一般来说,活化能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慢。反应的活化能为E 4 E 3 ,反应的活化能为E 5 E 2 ,根据图示,反应的活化能大,化学反应速率较小;化学反应速率慢的基元反应是总反应的决速步,反应的活化能大,化学反应速率较小,是总反应的决速步。从图示看,反应和都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均逆向移动,由于反应快速达到平衡,则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眉山市 2021 届高三 化学 第三次 诊断 考试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