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实习报告七篇_建筑个人实习报告.docx
《建筑工程管理实习报告七篇_建筑个人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实习报告七篇_建筑个人实习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实习报告七篇_建筑个人实习报告 我于2*11年12月28日到华东设计院工地开头至2*11年1月4日结束进行啦为期一周的学习型实习。该工地是在中石油欢动设计院的12、13层维护式装修。 该工地面积约900。主要进行楼地面、墙面、吊顶以及水电暖的改装工程的装修。由于刚到缺乏熟悉阅历,经理支配主要进行对工地材料的熟悉实习。(注:以下所提及的材料型号均以为单位。) 水暖类材料:无缝钢管(2*/32/50),上水管(金牛管),下水管(110pvc管) 电工材料:长城牌阻燃电线、汉高派阻燃电线,长城牌难燃电线(型号分别为4平方,2.5平方铜线)穿线钢管(16/2*/25)穿线盒 木工主材:大芯
2、板,石膏板,9厘板,轻钢龙骨(38/50/75),吊筋(10/8),方钢(40*2*) h型槽钢(80/50),角铁(30*30/50*50) 瓦工主材:水泥,沙子,诺贝尔瓷砖(300*450/800*800) 油工材料:腻子粉 短短的几天实习使我学啦不少的材料,熟识工地首先要从熟识材料做起,材料的好坏,打算着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达标。熟识材料包括熟识材料的性质,材料的使用型号,材料的安装工艺以及材料的质量好坏。 短短的几天实习是我啦解到,工程的进度不光取决于工人(当然这是主要因素,包括工人的效率,工人的工作质量),还取决于客观因素。比如说材料的供应,材料的可调配度。一项工程的进度需要各个方面的协
3、调。工人的使用就是很关键的。有些活是分步完成的,这就要用同一工人,最起码要有几个熟识以前工作进度的来一块完成下面的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啦肯定的收获。实习主要是为啦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力量的提高起到啦促进的作用,增加啦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加啦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经理也给啦我许多机会参加他们的施工是我懂得啦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 这次实习丰富啦我在这方面的学问,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当中立足有肯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熟悉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短短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滴
4、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阅历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学问,在将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学问和实践阅历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抱负和光明的前程努力。感谢前辈们对我的教导,这次实习除啦在专业方面得到啦特别大的收获之外,我还学会啦怎样和同事们友好相处,虚心向他们请教,怎样与结构、水电专业的人沟通协调。亲身经受和熟识啦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开阔啦眼界。和设计所的同事在一起,我感觉到特
5、别的欢乐和满意。他们就像是伴侣、老师和长辈一样的关心和指导我,我内心特别地感谢他们。 总之,经过这次实习之后,我从专业技能到为人处事,都真真实切的在现实之中得到啦提高。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啦坚实的基础。 建筑工程管理实习报告(篇二) 通过本次实习,把握了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详细如下: 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供应水平视线,读取水准尺的读数测定两点间的高差,有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 操作步骤: 1、安置仪器(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固定仪器) 2、粗略整平(目的;使圆水准气泡居中,视准轴粗略水平) 3、瞄准水准尺(目的:使目标和十字丝成像清楚)方法: 初步瞄准(用准星对准目标) 目镜调焦(使
6、十字丝清楚) 物镜调焦(使目标成像清楚) 精确瞄准(使纵丝对准目标) 4、精确整平(目的:使水准管气泡居中,视准轴精确水平。方法:调整微倾螺旋,使气泡影像符合。 5、读数(用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按从小到大的方向读书,读取米、分米厘米、毫米) 6、计算 7、仪器相关: 望远镜:用来瞄准远处的水准尺进行读数; 水准器:整平仪器,使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圆水准器:粗略整平 管水准器:精确整平 基座:脚螺旋进行测绘时留意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开晃动,有晃动时,应当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肯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假如目标较小
7、,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假如目标有肯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 (3)在测量时候肯定要当心,由于略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 (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坚决,不能迟疑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5)选点特别重要,点肯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留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6)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晰,有利于作图的精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
8、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精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开漏测、重测。 建筑工程管理实习报告(篇三) 大三的暑假,我们开头了与以往美术实习不同性质的认知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们切身了解建筑的好机会,作为建筑学的同学,理应对世界的各种建筑有一些了解,虽然不能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是总是要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了解。作为建筑师,开拓眼界尤为重要。此次建筑参观实习使我扩大了视野,了解了建筑设计进展动态,进一步熟悉了中国古建筑,体验城市形态,感受城市建筑的尺度,可谓受益匪浅。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会建筑艺术的魅力。在此文中,我重点对四类建筑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分别为纪念性建筑
9、,展览建筑,训练建筑主要针对建筑系馆,还有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之上海新天地与南京1912 一上海新天地 1.地理位置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区,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及黄陂南路地铁站和南北东西高架路的交汇点。 2.空间形制 新天地的核心空间是一条南北向长条形广场,被正中东西向的兴业路分为南里北里两个部分, 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建筑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以呈现新天地的国际元素。南里则在拆除部分旧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栋总建筑面积67888平方米的购物,消遣,休闲中心。 3.空间特色 新天地保留并改建石库门而形成传统里弄空间之变体,把新的生命
10、力注入这些旧建筑,以符合时代需求,在整体规划上保留北部地块大部分石库门建筑, 穿插部分现代建筑。南部地块则以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建筑为主,协作少量石库门建筑,并由一条步行街串起南北两个地块,整个新天地区域的核心即是串联南北地块的步行广场, 通过这个条形空间,原有狭窄私密的传统里弄空间被部分地放开,形成了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性较强的零售商业和饭店沿此布置, 在步行广场的周边则保留了旧的城市肌理。 4.设计手法 环境元素新旧相容而非相融,在建筑改造上,针对经营场所的需要和功能,对原有的住宅建筑,如修枝剪叶般作出有条理地改动,拔去几幢房后,曾沉没于弄堂内一座美丽的荷兰式建筑便跃然而出, 拆去违章建筑
11、,市区不多见的弄堂公馆开头重见天日,这样,被保留下来的旧建筑各呈特色,彷佛一座座历史建筑陈设馆,照旧是石库门,外部空间照旧是青砖步行道,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仿佛时间倒流,重回当年, 而一步跨进室内,却是又一番景象,原先的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 5.巧用材料 保留下来的石库门由于历史较长,加之过度使用,缺乏保养,早已面目全非,部分必需重建,石库门建筑的清水砖墙是基本特点之一,为了强调历史感,设计保留原有的砖瓦作为建材,一个旧字,其代价远远超过了新砖新瓦。在建筑细部和新老交接处大量使用具有现代 性的材料和手法,为怀旧的环境气氛注入了时代的
12、气息, 大至建筑综合体的整片玻璃幕墙,小至街头的路灯都可以感受到现代的设计手法,而非简洁的恢复或者连续旧的环境, 如街道的铺地,材料使用了拆房所得的旧砖,但是与花岗岩和水泥板块相配而形成全新的构图,新天地在旧城更新中对环境设计的启示是特别重要的,新天地大都是以一种忠实保存城市传统文化的角色示人,可谓是有创意地解决了旧城改造的经济和人文效益的冲突。 作为一个大型的示范性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开发项目,新天地的设计胜利地运用了地区原有的特征符号,给予其全新的功能和空间秩序,从而塑造了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新环境,新天地从根本上说是新的!可以说它是用旧建筑的瓶装了新城市活动的酒,更可以说它是用新的环境设计
13、观念的瓶装了旧城市环境元素的酒。 二南京1912街区 1.历史地理与空间形态 南京1912街区紧邻的长江路是南京的明国建筑文化一条街,沿路分别有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市图书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等等,除了在建筑风格上与新天地有明显差异之外,还在于南京的1912是在原有零散的明国建筑基础上,通过设计建筑新明国建筑群,将新旧两类建筑奇妙的支配在一个社区里面,并使之以L型的分布状态紧紧围绕在总统府四周,由 21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 个街心广场组成,而新天地是完全利用原有建筑形成的院落格局,翻新改造,基本是修旧如旧,整新如旧,两个街区一个是新建,一个是改造。
14、 由于南京1912的大部分建筑需要重新设计,设计中实行了折衷主义的手法来复建新民国建筑,详细来讲就是带有民国符号的现代建筑。 2.材料运用 青砖作为建筑传统回归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这里青砖被当作为艺中特别的设计语言来增加亮点,大胆尝试,采纳了各种手段,有拼花,45度斜砌,镂空等等,尤其窗户的结合部都有着特别出彩的设计。 上海新天地的青砖采纳的是英国式的沏法,局部用红砖点缀,新天地是用色,而1912则是用形。 4.空间结构 上海的旧式弄堂相对狭窄的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结构诸多缺点在这里成了设计师发挥想象的有利之处,这些打破平衡的节奏感正符合现代建筑的某些特点,也符合现代人口
15、味空间组合。比如说设计中将两栋距离很近的楼用玻璃盒子连接起来,或是讲里弄的部分路段与其接近的建筑围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的内院,特别奇妙,但是由于南京1912的许多新民国建筑是后来设计建筑,已经极大的满意了现在功能的使用需要,这种新天地的大胆做法并不多。 相对于新天地狭窄曲折的弄堂,南京1912的接到就宽敞不少,行走路线也相对明确,而且在新明国建筑设计时,就已经有意识的在新建筑和老建筑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围合出了几个空间节点,而且设计者特意设计了一个高18米的塔钟使之成为整个街区的制高点,为L型的街区制造了视觉中心。 3.建筑形式 屋顶:到了民国时期,开头讲究中西合璧,对传统建筑的坡屋顶进行改良,
16、因此,在1912的新民国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纳了坡屋顶,作为两层的低矮建筑,除了造型的需要外,更有保温以及排水等功效,同时顶部加以老虎窗,更丰富了顶部造型。 阳台:这里的阳台同时出现在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和南京的民国建筑,与现代意义上的阳台有明显的区分,这种西式小阳台是传统建筑在于西方建筑渐渐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无论从形状到装饰,亦或是方位朝向都与我国的传统建筑是有区分的。 青灰色的墙体是南京1912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及色系,红色墙体是南京1912最原始的建筑及色系,原滋原味,起到点睛之笔。无论尖形屋顶还是弧形的门窗,都有着中西文化的合璧,建筑物之间用透亮玻璃廊桥相互连接,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相结
17、合的特点,玻璃、钢构、青灰砖及红砖都是南京1912的主要建筑材料,在中西文化的结合之下产生的现代时尚元素,古朴高雅的民国建筑、五光十色的异国情调,烟灰色调为主的老式洋房里,包裹的是最前卫的摩登生活,英式小楼和小阳台也是南京1912典型的建筑风格,从图上分析,整个商业体是“L”型,其动线成井字或着田字型双动线,主动线围绕整个建筑群外部,次动线围绕整个建筑群内部,简洁明白。 展览建筑之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与宁波博物馆 一上海博物馆 1.总体介绍 上海博物馆地下一层半地上五层高度,市政府办公大楼与广场使北面显得重要,南面正对延安路也显得重要,东西面又遥对空旷绿地仍显得重要,而且屋面的第五个立面同样
18、非常重要,都是环境空间的视觉中心。 2.体型特征 设计的四周能见的方体基座与圆形放射的全方位体型相结合,形成鲜亮的体型特征,四个方向的高耸拱门方圆相间又使建筑轮廓制造特殊 个性,设计还考虑东西两翼的延长,来增加延安路,上面宽,强化南北轴线的方向性,使之达到不凡气概。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现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制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奇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向往。” 从远处远眺,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犹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3.建筑与
19、景观 考虑到同广场空间成片绿化空间的融合,设计方形的台阶式建筑,逐步 上收,其四周平台绿化,把广场东西的绿化引伸向上,直至博物馆建筑屋顶上的绿化,形成绿化中心点。建筑与空间按功能要求,奇妙地采纳室内室外空间有机组合,下部大而上部逐步削减的建筑构成来制造 建筑与广场的空间尺度关系,使人具有亲切感、层次感。 方圆的自然交融还可产生丰富艺术气息的过渡空间,达到远观有鲜亮的建筑轮廓,近观有空间序律。结合下沉式广场与出入口的不同标高台阶,空间 更为活跃建筑与广场、车道博物馆同人民大道、人民广场”字形相嵌。 设计在北面组织平交与下沉的立体组合使人流达到便利平安,并以平 台踏步、绿化花坛、雕塑小品,作导向与
20、对景,还利用广场的开阔对人 流疏散起缓冲作用,按陈设展览的不同功能分别出入口,南面以延安路开拓绿化广场,以人车分流的立交,组织人流与车流分别出入。同 时均考虑残疾人进出之通道。 二宁波博物馆 1.建筑风格 宁波博物馆采纳的是新乡土主义风格,这种建筑理念是在对建筑非人性倾向的反对中诞生的。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章和设计模式,而是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地方材料和做法;同时要符合现代生活,用现代技术,有时代感。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对建筑的设计,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建筑。深层的人文思索随处可见。在空间中营建时间的感觉,获得同环境的更高层次的和谐,营造出这样一个东西参半,憧憬传统的江南建筑。 2
21、.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继承有两个思路。一个是从地方的建筑形式上动身,照搬或是符号化地出现在现代建筑上。还有一种是从建筑的内涵动身,去讨论传统建筑形式所形成的缘由,从这些内在缘由动身选取为我所用的内涵。宁波博物馆建筑反映出这种设计理念的一些痕迹,即在新乡土主义风格中体现对传统的时代解读。 宁波博物馆建筑本身承载了宁波丰富的文化信息。远看它没什么特殊之处,就是一座灰房子,很平和。走近它,看到的是一幢“半山半房”的建筑。主体三层,局部五层。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化成抽象的山体。这些山体以这一地区低矮丘陵地貌为特征,避开过度设计。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
22、体成微微向南滑动的态势。一抹水域横贯主入口大通道,并向北环绕在建筑外围,蕴涵宁波历史从渡口到江口再到港口的进展轨迹。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为一个凹凸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分裂出五个单体,营造出宁波历史文化街区的氛围和园林建筑一步一景的意味,集展现、休闲、观光于一体,实现博物馆文化与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 3.形体材料 宁波博物馆采纳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平面布置,就现代博物馆功能需要而言,这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外立面的开窗法以及装饰性外墙采纳浙东地区瓦片墙和特别模板清水混凝土墙。瓦片墙的面积约占整个博物馆外墙的一半。立面外墙面整体垂直中又各具微妙倾
23、斜其中垂直处采纳“瓦片墙”,倾斜处是特别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这些旧砖瓦来自宁波周边地区,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存留下来的,相当于把宁波历史砌进了博物馆。主要有青砖、龙骨砖、瓦,甚至还有打碎的缸片。年月多为明清至民国期间,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期的古砖。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 这样一个新建筑体系接续了“循环建筑”的中国传统由于这类砖、瓦、陶片都是自然材料,是“活的”,为建筑产生了一种和谐沉静的气氛。这些旧建筑材料假如不回收,并被制造性地再使用,就不能体现它们特别的价值。瓦片墙只是博物馆的一道装饰性外墙,使建筑在达到特别的地域文化意味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这个颇具特色的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管理 实习 报告 建筑 个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