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径路的技巧课件.ppt
《锁骨下静脉径路的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骨下静脉径路的技巧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锁骨下静脉径路的技巧第1页,此课件共37页哦第2页,此课件共37页哦第3页,此课件共37页哦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呈轻度向上的延续,呈轻度向上的弓形,长的弓形,长cmcm,直径,直径1 12cm2cm,由第,由第1 1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在此与节的后方,在此与颈内静脉相汇合形颈内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成头臂静脉上腔静上腔静脉(近胸骨角右侧)脉(近胸骨角右侧)。第4页,此课件共37页哦n n锁骨下静脉解剖标志清楚,位置较浅表,粗大(内径1-2cm),成人粗如拇指,血流快,经常处于充盈状态,故易于穿刺。第5页,此课件共37页哦操作n n通常多选用左侧锁骨
2、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n n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选用的方法有七种之多,但可分为上路和下路,多采用下路。第6页,此课件共37页哦锁骨下路第7页,此课件共37页哦n n一般: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或正位。n n需要时:可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也可将床尾抬高。体位第8页,此课件共37页哦穿刺点n n在锁骨下方,锁骨中点下1-1.5 cm处(或内或外侧1cm处)为穿刺点n n穿经层次 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锁骨下肌达锁骨下静脉,其厚度为34cm。n n穿刺点靠锁骨下缘不利于调整进针方向,靠外侧将增加刺入锁骨下动脉的机会。第9页,此课件共37页哦第10页,此课件共37页哦n n穿刺方向与额状面成
3、角的大小决定于病人的胖瘦与胸廓的厚度,多数15角,肥胖或胸廓较厚时,可30角左右。瘦或胸廓较薄时,锁骨下静脉浅,与额状面成角10角即可。n n针尖指向胸骨上窝与环状软骨之间(穿刺方向与横断面呈0-10时,穿刺针要通过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的筋膜,鞘管及导丝进入困难)穿刺方向第11页,此课件共37页哦n n负压进针,进针已达45cm仍无回血时,不可再向前推进;n n应徐徐向后退针并边退边抽;n n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到皮下而后再改变方向;n n数次进针失败时,可谨慎增加进针的深度。n n直至抽到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无误后便可置管。第12页,此课件共37页哦第13页,此课件共37页哦第14页,此课
4、件共37页哦第15页,此课件共37页哦第16页,此课件共37页哦注意可能出现的情况n n1、穿刺入锁骨下动脉。2、穿刺入胸膜顶及肺组织气胸。3、空气栓塞。n n4、心包填塞。5、断管。6、进入胸腔液胸。第17页,此课件共37页哦1、穿刺入锁骨下动脉血肿、血胸锁骨下静脉的前上方有锁骨与锁骨下肌;后方则为前斜角肌及锁骨下动脉,动、静脉之间由厚约0.5cm的前斜角肌隔开。第18页,此课件共37页哦前前斜斜角角肌肌动静脉紧邻,静脉在前,中间有前斜角肌第19页,此课件共37页哦原因1.1.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偏外2.2.非负压吸引穿刺造成穿刺针越过静脉后穿刺入锁骨下动脉第20页,此课件共37页哦表现:1.1
5、.鲜红色血液;2.2.去掉注射器血液从针口喷出;3.3.穿刺成功后,要常规送导丝要顶端到达下腔静脉;如顶端到主动脉根部或左心室,则穿刺入锁骨下动脉,注意个别情况,穿刺入锁骨下动脉后导丝能够经降主动脉到达隔肌下,右前及正位不能判断,左前斜位判断(导丝在脊柱前时,导丝在静脉内)。第21页,此课件共37页哦n n处理:1.1.撤出穿刺针,局部压迫3-5分钟,一般无相关的并发症;2.2.怀疑时,不要送入鞘管;3.3.已经送入鞘管的,不要拔鞘管,急送外科处理。n n预防:穿刺点不要太偏外;第22页,此课件共37页哦n n常规采用外套管穿刺针或导引钢丝导入导管,血肿很少发生。n n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锁骨 静脉 径路 技巧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