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风味及其检测方法课件.ppt





《食品风味及其检测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风味及其检测方法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食品风味及其检关于食品风味及其检测方法测方法第1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概述 2味觉 3嗅觉4风味物质检测 第2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一、概述一、概述食品风味的重要性风味的概念风味的分类第3页,此课件共75页哦食品风味的重要性食品风味的重要性食品的功能 l 营养的功能l 感官的功能感官的功能感官的功能感官的功能l 保健的功能第4页,此课件共75页哦食品的感官功能食品的感官功能v色泽v质地v风味风味v口感第5页,此课件共75页哦指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触觉和温觉等所产生的感觉印象,即食物客观性使人产生的感觉印象的总和。风味的概念风味的概念第6页,此课
2、件共75页哦食物风味的分类食物风味的分类l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化学感觉、物理感觉和心理感觉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化学感觉、物理感觉和心理感觉第7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二、味觉二、味觉 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味觉的生理基础 味的阈值 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第8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觉的概念与分类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v日本:酸、甜、苦、辣、咸v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v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v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
3、,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辣味与涩味第9页,此课件共75页哦辣味和涩味辣味和涩味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第10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觉的生理基础味觉的生理基础 味觉产生的过程 v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第11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觉产生的神经过程味觉产生的神经过程第12页,此课件共7
4、5页哦味觉产生的器官过程味觉产生的器官过程第13页,此课件共75页哦舌头乳状突起舌头乳状突起菌状乳头丝状乳头第14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蕾味蕾v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 v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v味蕾一般有40-150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天更换1次 v舌头不部位对不同味觉的敏感度不一样v人对不同味觉的感觉速度不一样第15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蕾在舌头上的分布味蕾在舌头上的分布味蕾第16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蕾示意图味蕾示意图1支持细胞味细胞味孔第17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蕾示意图味蕾示意图2第18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
5、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第19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20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的阈值味的阈值 阈值: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阈值分为:v差别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有显著差别的刺激量的差值。v绝对阈值:指人从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v最终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6、刺激量。第21页,此课件共75页哦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水溶性温度 味觉的感受部位 味的相互作用 第22页,此课件共75页哦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 第23页,此课件共75页哦物质的水溶性物质的水溶性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第24页,此课件共75页哦温度温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变得迟钝。温度对呈味物质
7、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v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硫酸奎宁0.0001%v0: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硫酸奎宁0.0003%。第25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觉的感受部位味觉的感受部位 舌尖 舌边 舌根l氯化钠(咸味):0.25 0.24-0.25 0.28l盐酸(酸味):0.01 0.006-0.007 0.016l蔗糖(甜味):0.49 0.72-0.76 0.79l硫酸奎宁(苦味):0.00029 0.0002 0.00005 第26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感的生理学(taste physiology)Map of the tongue
8、s taste receptors第27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的相互作用味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呈味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味的对比现象、味的相乘作用、味的消杀作用、味的变调作用、味的疲劳作用 第28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的对比现象味的对比现象 v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v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v在醋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v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第29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的相乘作用味的相乘作用v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
9、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v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倍。v味精与核苷酸(I+G)。第30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的消杀作用味的消杀作用v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v如蔗糖与硫酸奎宁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1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的变调作用味的变调作用v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v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v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第32页,此课件共75页哦味的疲劳作用味的疲劳作用 v当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
10、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v连续的吃糖 第33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三、嗅觉三、嗅觉 v嗅觉:指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的嗅觉神经而在中枢引起的一种感觉v其中产生的令人愉快的挥发性物质称为香气v产生令人厌恶的挥发性物质称为臭气v香气是混合物所致v一般用香气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香气产生中的作用大小。香气值=嗅觉物质的浓度/阈值,若香气值小于1,则说明该物质在香气产生中没有发生作用。第34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35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36页,此课件共75页哦I I 嗅觉嗅觉 一、嗅觉生理学第37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二、嗅觉的基本特点:敏锐性;易疲劳性;适应性;习惯性;个体差异性;随身体状
11、况变动性。三、气味对身体的影响 1.对呼吸器官的影响:香气 深长吸气;可疑气味 短促呼吸;恶嗅气味 暂停呼吸。2.对消化器官的影响:香气 促进胃肠运动,产生饥饿感;腐败臭气 抑制胃肠运动,丧失食欲,恶心呕吐;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香气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4.对生殖器官的影响;5.对精神活动的影响:香气 身心愉快、神清气爽,可解除精神紧张、身心疲劳症状;恶臭 心烦、焦躁、丧失活动欲望。第38页,此课件共75页哦II II 嗅觉理论嗅觉理论 即关于嗅感物质产生嗅感机理的理论。一、立体化学理论:Amoore(1964)二、膜刺激理论:Davis(1967)气味分子刺激受体柱状神经。三、振动理论:人
12、的嗅觉受体感受气味分子的振动,产生信号。第39页,此课件共75页哦III III 嗅感物质嗅感物质1 气味物质结构和气味的关系第40页,此课件共75页哦2 Beets理论第41页,此课件共75页哦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 生物合成 直接由生物体合成形成的香气成分。主要是由脂肪直接由生物体合成形成的香气成分。主要是由脂肪酸经脂肪氧合酶酶促生物合成的挥发物。酸经脂肪氧合酶酶促生物合成的挥发物。酶直接作用 酶直接作用于香味前体物质形成的香气成酶直接作用于香味前体物质形成的香气成分。分。酶间接作用(氧化作用)酶促反应的产物再作酶促反应的产物再作用于香味前体,形成香气成分。用于香味前体,
13、形成香气成分。高温分解作用 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StreckerStrecker降解反应可产生风味物质。油脂,含硫化合物等的热分解也降解反应可产生风味物质。油脂,含硫化合物等的热分解也能生成各种特有的香气。能生成各种特有的香气。发酵作用调香作用第42页,此课件共75页哦 1.1.水果的香气成分水果的香气成分主要是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前体物经生物合成途径产生的(有酶催主要是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前体物经生物合成途径产生的(有酶催化)。化)。水果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水果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C6C9的醛类和醇类,此外还有酯类、萜的醛类和醇类,此外还有酯类、萜类、酮类,挥发酸等。类、
14、酮类,挥发酸等。桃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苯甲醛,苯甲醇,各种酯类,内酯及桃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苯甲醛,苯甲醇,各种酯类,内酯及-宁烯等;宁烯等;红苹果则以正丙红苹果则以正丙 己醇和酯为其主要的香气成分;己醇和酯为其主要的香气成分;柑橘以萜类为主要风味物;柑橘以萜类为主要风味物;菠萝中酯类是特征风味物;菠萝中酯类是特征风味物;西瓜和甜瓜的香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西瓜和甜瓜的香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3c,6c 壬二烯醛(阈值为壬二烯醛(阈值为10-5)。)。植物性食品的香味成分植物性食品的香味成分第43页,此课件共75页哦 2.蔬菜中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主要是生物合成蔬菜中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主要是生物合成(1)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风味 及其 检测 方法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