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课件.ppt





《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骨伤科中医治疗方关于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法第1页,此课件共79页哦四大治疗原则四大治疗原则n n1 1、动静结合、动静结合n n2 2、筋骨并重、筋骨并重n n3 3、内外兼治、内外兼治n n4 4、医患合作、医患合作第2页,此课件共79页哦四大治疗方法四大治疗方法n n1 1、手法、手法n n2 2、固定、固定n n3 3、药物、药物n n4 4、练功、练功第3页,此课件共79页哦一、药物疗法一、药物疗法n n药物疗法是在对损伤作出正确诊断以后,运用祖国医药学理论选择方药,内、外应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第4页,此课件共79页哦n n正体类要序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
2、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明确指出了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第5页,此课件共79页哦损伤三期辨证治法损伤三期辨证治法n n1、初期,一般在伤后12周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肿止痛,以活血化瘀为主,即采用“下法”或“消法”;若瘀血积久不消,郁而化热,或邪毒入侵,或迫血妄行,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则用“开法”。第6页,此课件共79页哦损伤三期辨证治法损伤三期辨证治法n n2、中期,在损伤后36周期间,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未止,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故以“和”、“续”两法为基础。第7页,此课件共7
3、9页哦损伤三期辨证治法损伤三期辨证治法n n3、后期,为损伤7周以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肝肾、脾胃为主;而筋肌拘挛,风寒湿痹,关节屈伸不利者则予以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故后期多施“补”、“温”两法。第8页,此课件共79页哦骨伤内治法骨伤内治法n n1 1、攻下逐瘀法、攻下逐瘀法n n2 2、行气消瘀法、行气消瘀法n n3 3、清热凉血法、清热凉血法n n4 4、开窍活血法、开窍活血法n n5 5、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法 n n6 6、接骨续筋法、接骨续筋法n n7 7、舒筋活络法、舒筋活络法n n8 8、补气养血法、补气养血法n n9 9、补益肝肾法
4、、补益肝肾法 n n1010、补养脾胃法、补养脾胃法 n n1111、温经通络法、温经通络法 第9页,此课件共79页哦攻下逐瘀法(一)攻下逐瘀法(一)n n素问素问 缪刺论缪刺论:有所:有所坠堕,恶血内留,腹中坠堕,恶血内留,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利药。第10页,此课件共79页哦攻下逐瘀法(二)攻下逐瘀法(二)n n大成汤:大黄20 芒硝10(冲服)当归10 木通10 枳壳20 厚朴10 苏木10 红花10 陈皮10 甘草10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第11页,此课件共79页哦行气消瘀法(一)行气消瘀法(一)n n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n n元张洁古活法
5、机要曰:“恶血必归于肝”。n n唐容川血证论、钱秀昌伤科补要均以“损伤之症,专从血论”为辨证施治的基础。第12页,此课件共79页哦行气消瘀法(二)行气消瘀法(二)n n1、以消瘀活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n n2、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n n3、以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并重的血府逐瘀汤、活血疏肝汤、膈下逐瘀汤等方。第13页,此课件共79页哦接骨续筋法接骨续筋法n n适用于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瘀肿已化或渐趋消散,或尚有瘀血未去者。治以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等。第14页,此课件共79页哦舒筋活络法舒筋活络法n
6、n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与祛风通络药,适用于伤筋中期,或兼有风湿,或发生筋肌挛缩、关节屈伸不利等。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独活寄生汤等 第15页,此课件共79页哦敷贴药敷贴药n n1、药膏:将药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饴糖、蜜、油、水、药酒、醋或医用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涂敷伤处。n n2、膏药:古称为薄贴,将药物碾成细末配以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n n3、药粉: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收贮瓶内备用使用时将药粉直接掺于伤口处,或置于膏药上,将膏药烘热后贴患处。第16页,此课件共79页哦搽擦药搽擦药 n n1、酒剂 是用药与白酒、醋浸制而成;n n2、油膏与油剂 第17页,此课件共79页哦其它外治
7、法其它外治法n n1、熏洗湿敷药n n2、热熨药n n3、药条n n4、中药离子导入 第18页,此课件共79页哦二、手法二、手法n n手法是指医者用指、掌、腕及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第19页,此课件共79页哦第20页,此课件共79页哦n n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手出 。n n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其苦 。n n“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是则手法者,诚
8、正骨之首务哉。首务哉。”第21页,此课件共79页哦手法运用原则手法运用原则n n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n n2、早:早期恰当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复好;n n3、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n n4、准:针对病情,施法要准确;n n5、巧:手法轻巧,既省力又有效。第22页,此课件共79页哦手摸心会手摸心会n n“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所伤之处。”n n古人全凭借术者对伤部古人全凭借术者对伤部的直接触摸而获得有关的直接触摸而获得有关骨折的一手资料骨折的一手资料 第23页,此课件共79页哦拔伸拔伸n n“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第24页
9、,此课件共79页哦旋转旋转n n用于旋转移位的骨折。用于旋转移位的骨折。第25页,此课件共79页哦屈伸屈伸n n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骨折脱位。第26页,此课件共79页哦提按提按n n主要用于纠正骨折之侧主要用于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方移位。第27页,此课件共79页哦摇摆摇摆n n术者可用双手固定骨折术者可用双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稳定地维部,由助手在稳定地维持牵引下左右或前后方持牵引下左右或前后方向轻轻摇摆骨折远段,向轻轻摇摆骨折远段,直到骨折断端间的骨擦直到骨折断端间的骨擦音逐渐变
10、小或消失。音逐渐变小或消失。第28页,此课件共79页哦触碰触碰n n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增加稳定性。增加稳定性。第29页,此课件共79页哦分骨分骨n n整复骨折时,医者以双手整复骨折时,医者以双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分别由骨折部的掌背侧或分别由骨折部的掌背侧或前后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前后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单单”骨折一样进行整复。骨折一样进行整复。第30页,此课件共79页哦折顶折
11、顶n n术者双手拇指抵于突出的术者双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则重骨折一端,其他四指则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双手拇指用端,在牵引下双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成角畸形,依靠加大骨折成角畸形,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抵时,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抵时,骤然反折。骤然反折。第31页,此课件共79页哦回旋回旋n n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第32页,此课件共79页哦三、固定三、固定n n爰因
12、身体上下、正侧之爰因身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 。第33页,此课件共79页哦n n外固定是指损伤后用于外固定是指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固定方法。体外的一种固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夹板固定、石膏固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等。器固定等。第34页,此课件共79页哦夹板固定夹板固定n n骨折复位后,用不同的材料,如柳木板、竹板、杉树皮、纸板等,根据患者肢体形态加以塑形,制成适用于各部位
13、的夹板,并用系带扎缚,以固定垫配合保持骨折复位时的位置,这种固定方法称为夹板固定。第35页,此课件共79页哦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n n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n n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n n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第36页,此课件共79页哦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夹板固定的适应证n n1、四肢闭合性骨折;n n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n n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第37页,此课件共79页哦夹板固定的禁忌证夹板固定的禁忌证n n1、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n n2、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n n3、难以固定的骨折;n n4、肢体肿胀严重伴
14、有水泡者;n n5、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第38页,此课件共79页哦夹板的材料及制作夹板的材料及制作n n夹板的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可塑性、韧性、弹性、吸附性与通透性;质地宜轻,取材方便;能被X线穿透,有利于及时检查。n n常用的夹板材料有:杉树皮、柳木板、竹板、厚纸板、胶合板、金属铝板、塑料板等。第39页,此课件共79页哦固定垫(一)固定垫(一)n n放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利用固定垫所产生的压力或杠杆力作用于骨折部,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n n毛头纸、棉花、棉毡等材料。第40页,此课件共79页哦第41页,此课件共79页哦第42页,此课件共79页哦第43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科 中医 治疗 方法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