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高考真题解析-全国高考真题解析(参考版).doc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高考真题解析-全国高考真题解析(参考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高考真题解析-全国高考真题解析(参考版).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考试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最好的沉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 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
2、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3、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前期出现(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
4、确;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8条变成16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错误。故选D。2.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膜
5、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不被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2、染色质(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成深色而得名。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I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4、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需要选择有颜色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符合条件。【详解】A、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6、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错误;B、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正确;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故选A。3.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D.
7、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1、含量:生物体中的水含量一般为60%90%,特殊情况下可能超过90%,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存在形式: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3、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水是植物细胞液的主要成分,细胞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故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正确;B
8、、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C、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D、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正确。故选C。4.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分
9、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
10、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正确;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C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A。5.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 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 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
11、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 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 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B、S型菌的DNA进
12、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故选D。6. 某种二倍体植物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 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
13、个体数目彼此之间差异越大C. 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 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分析题意可知:n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即n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2种表现型,故n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A正确;B、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比为(1:1)
14、n=1:1:1:1(共2n个1),即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错误;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为1/2n,纯合子的个体数也是1/2n,两者相等,C正确;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纯合子的个体数是1/2n,杂合子的个体数为1-(1/2n),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正确。故选B。7.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 将重质油裂解轻质油作为燃料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清洁燃料C.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 研发催
15、化剂将还原为甲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做为清洁燃料,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8. 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化学试剂制备的气体AB(浓)CD(浓)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气体的装置为固
16、固加热装置,收集气体的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B错误;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D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D错误;故选C。9. 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C. 硫酸铝溶液中滴加
17、少量氢氧化钾溶液:D.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钙微溶,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C+CaSO4=CaCO3+S,故A正确;B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应为:3Fe+8H+2N=3Fe2+2NO+4H2O,故B错误;C硫酸铝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钾,离子方程式应为:Al3+3OH-=Al(OH)3,故C错误;D硫化氢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离子方程式应为:Cu2+H2S=CuS+2H+,故D错误;答案选A。10. 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
18、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 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 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该物质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故A错误;B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1个或n个CH2的有机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而且与乙醇、乙酸结构不相似,故B错误;C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的分子式为C10H18O3,所以二者的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该物质只含有一个羧基,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0.5mol二氧化碳,质量为22g,故D
19、错误;故选C。11. 我国蠕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士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B. 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C. 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D.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答案】B【解析】【分析】由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A族或第A族元素,又因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W一定不是第A族元素,即W一定
20、是第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X、Y、Z依次为O、Mg、Al、Si,据此答题。【详解】AO原子有两层,Mg、Al、Si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AlSiO,即,A错误;B化合物XW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CY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体,导电性很强,Z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Y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Z单质的,C错误;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错误;故选B。12. 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
21、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氧化生成的反应B. 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C. 阴极生成的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D. 阳极表面形成的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答案】D【解析】【分析】海水中除了水,还含有大量Na+、Cl-、Mg2+等,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海水,阳极区溶液中的Cl-会优先失电子生成Cl2,阴极区H2O优先得电子生成H2和OH-,结合海水成分及电解产物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阳极区海水中的Cl-会优先失去电子生成Cl2,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B设置的装置为电解池原理,根据分析知,阳极区生成的Cl
22、2与阴极区生成的OH-在管道中会发生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其中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灭杀附着的生物,B正确;C因为H2是易燃性气体,所以阳极区生成的H2需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以排除安全隐患,C正确;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会使海水中的Mg2+沉淀积垢,所以阴极表面会形成Mg(OH)2等积垢需定期清理,D错误。故选D。13. 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随c(H+)而变化,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时为线性关系,如下图中实线所示。下列叙述错误是A 溶液时,B. MA的溶度积度积C. 溶液时,D. HA的电离常数【答案】C【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全国 乙卷理综 高考 题解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