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精选.doc
《南昌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精选.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05月份联考试卷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人重礼治,可追溯至殷、周之际。殷商青铜文明鼎盛,经济实力空前,然牧野一战,殷帝国居然顷刻覆亡,就连周人亦感震惊!周人应如何避免重蹈殷人覆辙,如何确立长治久安的立国之道?在此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周公总结殷人亡国教训,认为主要原因是纣王“不敬其德”,民心尽丧。为此,周公提出“明德慎罚”的治国纲领,用人性化的政策赢得民心。周公从道德高度对贵族下达严禁酗酒、盘桓于田猎、欺侮鳏寡之人等禁令;同时提出敬德、保民、慎罚、孝友等德目。为了将上
2、述理念落实,避免流于空谈,周公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周公新政以道德为立国之本,意义深远。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周公制作之本意,是要“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代礼乐制度,是周人道德觉醒与理性精神的展现,中华礼乐文明的底蕴由此奠定。周公制礼作乐,昭示了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方向,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春秋时期,尽管礼乐遭受严重破坏,但社会精英依然坚定地将礼视为不可须臾或离的大经大法。晋大夫叔向说,“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礼犹如推行政
3、教的车舆,怠慢于礼,必然导致内乱。鲁大夫孟僖子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喻礼为立身的躯干,无礼则无法立足社会。郑大夫游吉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以礼为“天经”“地义”的同义词。左传用“礼也”“非礼也”作为臧否事件人物的最高判词。其后,经过孔子的倡导,以及七十子的阐发与弘扬,礼乐文化与儒家性善论,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以及民生日用融为一体,不断完善,所有礼仪,均被纳入吉、凶、军、宾、嘉五礼的框架之中。同时,学理日趋缜密,并出现了作为礼学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与礼记等三部经典,学术与治术兼包,影响深远。经过千年熏陶,华夏民族形成共识:天地之间有公理,有正
4、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之至,天下顺之,失道之至,亲戚叛之;人有良知;等等。这些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历代有识之士无不高倡礼治,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时期,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人生是漫长的,但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转折点,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进行指导,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如果没有统一
5、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成为在方言与风俗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歧,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摘编自彭林道德理性:中华礼乐文明之魂,有删改)1下列对“周公制礼作乐”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包含了敬德、保民、慎罚、孝友等德目在内的周代礼乐制度,是周人道德觉醒与理性精神的展现,中国文化的底蕴由此奠定。B周公新政以道德为立国之本,为了避免流于空谈,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典章制度和行为准则。C周公制作礼乐是要“纳上下于道德,而合
6、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这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D周公认为殷人亡国主要是因为纣王“不敬其德”,为避免重蹈殷人覆辙,周公提出“明德慎罚”的治国纲领,用人性化政策赢得民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人从束发开始,在人生转折点处,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来指导人生。B礼乐文化经孔子的倡导及七十子的阐发与弘扬,与儒家性善论、人生目标等融为一体,不断完善,所有礼仪,均被纳入吉、凶、军、宾、嘉五礼的框架之中。C在孔子及其弟子时期,学理日趋缜密,并出现了作为礼学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与礼记等三部经典,学术与
7、治术兼包,影响深远。D春秋时期的大夫都认为,礼犹如推行政教的车舆,怠慢于礼,必然导致内乱;礼为立身的躯干,无礼则无法立足社会;礼是“天经”“地义”的同义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礼乐遭受严重破坏,但“礼”依然被社会精英们视为大经大法。左传用“礼也”“非礼也”作为臧否事件人物的最高判词。B中国历代有识之士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C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对礼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也确保了中国文化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D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统一趋势的
8、深层原因,是因为有“礼”这个社会活动的准则,有“礼”这个凝聚民族的核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俊,宣府前卫人。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累擢大同游击将军。弘治十二年以功进都指挥同知。火筛入大同左卫,大掠八日。俊遣兵三百邀其前,复分兵三百为策应,而亲御之荆东庄。依河结营,击却三万余骑。帝大喜,立擢都督佥事。未几,总兵官王玺失事被征,即命俊代之。其冬,以寇入戴罪,寻移镇宣府。中官苗逵督师延绥,檄大同、宣府卒为探骑。俊持不遣,逵遂劾俊。帝宥俊,而命发卒如逵言。武宗初立,寇乘丧大入,连营二十余里。俊遣诸将各帅三千人,分扼要害。
9、俄,寇由新开口毁垣入,将士遽前迎敌;诸将各帅所部拒于虞台岭。俊急帅三千人赴援,道伤足,以兵属都指挥曹泰。泰至鹿角山,被围。俊力疾,益调兵五千人,持三日粮,驰解泰围。又分兵济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俊及中官刘清、巡抚李进皆征还。御史郭东山言,俊扶病驰援,劝惩不宜偏废,乃许赎罪。正德五年,起署都督同知,典神威营操练。明年六月,贼杨虎等自山西十八盘还,破武安,掠武城、景州,转入文安。都指挥、佥事屡败,请济师。乃命俊充副总兵,与参将统京军千人讨之。往来近畿数月,不能创贼。已,朝议调边军协守,贼遂连败。明年三月,众贼败奔登州、
10、莱州。总兵檄俊军莱州,合诸将邀之。贼遂北走,转掠宝坻、香河、玉田,俊急偕将士遏之。帝喜,劳以白金。贼由武清西去。未几,得疾召还。后贼平,实授都督同知。久之,卒。俊为边将,持廉,有谋勇。其殁也,家无赢资。(节选自明史张俊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俊遣兵三百邀其前 邀:拦击B俊力疾,益调兵五千人 益:增加C总兵檄俊军莱州 军:军队D劝惩不宜偏废 劝:奖励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嗣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本文“嗣世职,任本卫指挥使”是指张俊继承了世袭官职“本卫指挥使”。B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
11、法是古代两种常用的纪年方法。前者如本文的“正德五年”,后者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C“畿”原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近畿”是指靠近京城周边的区域。D明史,按记史时间排列,是二十四中的倒数第二部,位于清史稿之前,它是一部记载明王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俊英勇奋战。敌寇乘丧入侵,张俊带伤率军五千解救诸将,但此战终究失利;御史郭东山认为他扶病驰援,于是允许他立功赎罪。B张俊有勇有谋。火筛入侵抢掠,张俊既“遣兵”又“分兵”,且亲自率军抵御,傍河扎营,击退了三万余敌寇骑兵。C张俊功劳显著。因功劳进升都指挥同知,因
12、击退三万余敌寇被提拔都督佥事,在平定杨虎等贼寇中有功劳被授予都督同知。D张俊廉洁自律。作为防守边疆的将领,张俊能坚守廉洁,他去世的时候,家里竟然没有多余的钱财。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俊持不遣,逵遂劾俊。帝宥俊,而命发卒如逵言。(5分)译:(2)起署都督同知,典神威营操练。明年六月,贼杨虎等自山西十八盘还,破武安。(5分)译:(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小重山 惜别何大圭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注】玉船:亦称“玉酒船”
13、,酒器名。8.上阕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下阕是如何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 ”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2)庄子逍遥游中以两种寿命短的的小动物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3)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14、,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李十三推磨陈忠实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舍娃子,快来快来!”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
15、撞到一起。“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给你吃嘛!”“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田舍娃问:“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
16、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咥!”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戏好嘛!咱的
17、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下。”李十三说。“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着麦子的
18、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选自李十三推磨,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
19、两项是(5分)( )A “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既表现了李十三的热情好客,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B“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小说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暗示了田舍娃与李十三不同寻常的关系。C“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一句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使戏没编好不能唱给旁人听的道理更浅显,使语言更典雅。D“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由衷的热爱,也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田舍娃表演的精彩。E田舍娃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但他没有总班主架子,而是善良厚道
20、,心思细腻,重情重义,是李十三难得的知心的合作伙伴。(2)是什么将李十三与田舍娃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了一对好兄弟?(6分)(3)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李十三,有人说是田舍娃,你认为呢?(6分)(4)试探究作者写作本小说的创作意图,并谈一谈其现实意义。(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永革:修故宫的人李永革所在的修缮技艺部位于故宫的外西路。他的老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民国时代的故宫全景图,桌上是宫殿建筑的烫样和鎏金斗拱的模型。李永革一头白发,穿着衬衣和布鞋。“我1985年29岁的时候就坐在这个位置上了。”李永革说。他1975年从部队退役后来
21、到故宫,当了10年的木匠,然后因为工作出色成了修缮技艺部的副主任。他是“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现在负责技艺传承工作。 建国以后,故宫经历了三次大修。故宫大修现场和外面工地有个明显的区别:这里没有起重机,遇到人力无法运送的木料时,工人们会使用百年不变的工具滑轮组。故宫修缮,尊重着“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型制。身为新中国故宫修缮的第三代工匠,李永革从一名木匠成长为古建筑维修专家的经历显得难能可贵。1981年故宫维修东南角楼,李永革主动报名。等到后来修西南角楼的时候,李永革已经从参与人员变成了主管领导。他不断钻研,逐渐成为通晓整个官式营造技艺体系的专家。2
22、006到2008年故宫太和殿的修缮是李永革主持过的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最显要的位置,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建筑物。这个工程也是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作。在当时,如此大规模的保护维修是太和殿重建300多年来首次。最能体现大修难度的便是瓦作中“苫背”的环节。“苫背”是指在房顶做灰背的过程,它相当于为木建筑添上防水层。太和殿当时出现屋顶瓦面塌陷的状况,为了探查原因,李永革带着施工队伍揭开屋顶上檐东西两山面进行检查,结果就有了意外发现:根据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的记载,专家此前都一致认为最高等级建筑的太和殿的屋面苫背也应该为最高规制,所以维修方案中选了
23、铅背的做法。但事实上太和殿屋面苫背采用了最简单的苫背材料与方法。改不改方案?李永革想起师父赵崇茂退休前,塞给他的一张纸条,上面就十个字:“勿要一得自矜,浅尝辄止。”修古建筑是一辈子的事儿,每次都有没见过的东西,故宫的规矩就是遵守和尊重。最终,李永革保留了这种“返璞归真”的做法。他甚至仔细检测了桐油灰“秘方”,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康熙年间的配置。彩画绘制是太和殿维修工程的重点和亮点。施工前李永革带着同事们多次到现场勘查并与老照片对比,确定要重做外檐彩画,重现历史风貌。“为了保证重做彩画的原真性,我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套起的方法进行绘制。套起是基本没有创造的,与复制的意义相似。太和殿外檐彩画大部分是根据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 2015 2016 学年 语文 月月 考试卷 答案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