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doc
《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摘 要最近不断有消息传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正在和行将撤离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许多人才们早已感受到了“世道”的沧桑巨变,跨国公司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跨国公司了!遥想当年,到跨国公司工作,那是何等地荣耀,几乎就相当于“秀才中举、状元与第”,全家人、甚至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远房亲戚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可如今,到跨国公司工作不仅“就是那么一回事”,而且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才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跨国公司的“冷酷无情”、以与继续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前途渺茫”。因而,他们中的一部分有着“先知先觉”的人才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民企,早已笃信民企才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最正确归宿。外企人才向民企
2、流动是大势所趋。但无数的例子说明,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多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很值得计划“转型”的外企人才们深思。如何在管理民营企业也将成为我国很多外企人才的主要关心话题,因此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背景与企业分析研究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背景与当前现状分析为研究主题,通过六章的容来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章,首先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在认真分析外现状的基础上,理清了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发展的思路和管理方法。 第二章,通过阐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六个阶段和四种发展模式,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未来做出展望。 第三章,对我国民营
3、企业外部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和五力竞争分析,总结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 第四章,详细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当前部环境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部优势和劣势。第五章,通过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具体分析,得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 SWOT 矩阵分析表与相应四种不同的发展战略。第六章,最后,通过指出外企和中国民营企业的区别,提出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的五条建议与如何改变。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动态性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借鉴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分析和
4、研究得到积极意义的结论,但由于所研究问题本身的难度和本人知识掌握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分析,发展现状,管理策略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Analysis & ManagementABSTRACTWe have to recognize the truth tha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s are going to withdraw from Chinese market, or some already did, despite that the old flourishing
5、 pictures are still vividly in mind. Now, the problem comes: how about the people who work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y leared much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skills from multinationals, can the knowledge still work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Howerer, we are not optimistic for the
6、 answer as some failed examples happened. So, it will be seriously concerned of how to process right management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he dissertation will do some research for the topic based of the analysis of history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otal 6
7、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dentify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describes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throughthe development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analyzes the six status andfourdevelopment models, as well as make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Chinese private ente
8、rprise. The third chapter will analyze the externalenvironment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throughPESTanalysisofthe external macroenvironment,andfive forcescompetitive analysis, the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or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fourth chapt
9、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urrent internal situation, then identify the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he chapter five,throughSWOT tool and detailed analysisof theinternaland external environmentof Chinese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en
10、vironment, drawSWOTmatrix and the relevant four different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last chapter will summarize the variances between multinationals and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hen provide 5 advices of how to process management and carree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KEYWORDS:Chi
11、nese Private Enterprise,Development Analysis,Development Sitatuion, Management Strategy 目 录第一章 导论51.1 问题的提出51.2 问题研究的意义5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5第二章 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和展望62.1 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62.2 历史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72.3 四种新型发展模式72.4 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82.5 发展前景展望10第三章 外部发展环境分析133.1 政治环境(P)133.2 经济环境(E)143.3 社会文化环境(S)153.4 技术环境(T)163.5 五力竞争分析(F
12、ive Forces)16第四章 部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194.1 家族式企业弊端194.2 长不大的八大瓶颈204.3 盘点民企管理的十大”硬伤”244.4 改变才能长期发展254.5 做长还是做强29第五章 民营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分析315.1 SWOT因素分析315.2 SWOT矩阵分析32第六章 外企人才如何在民企”扎根”346.1 外企和民企的用人特性有什么区别346.2 到民营企业成功落地的”五条”建议376.3 如何在民营企业成功扎根39参考文献42第一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自从90年代中期,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从设立驻华办事处到建立生产基地,到成立面向国市
13、场的销售公司,外企实实在在地在中国开枝散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尤其是先进的经营理念。直到今天,在外企工作,怎么看都还是一件体面的事情。相对丰厚的薪水和周全的福利,斯文得体的穿着打扮,舒适的工作环境,规的管理制度,平和洋化的人文氛围都使外企的白领们有种无形的优越感。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 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市场的现象。特别是进入2015年,有很多的头牌外资企业开始加速撤离中国,并将海外市场也一并带走,中国面临着制造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双面夹击的局面,而这些在外企成长的白领英才们也迎来自己命运的大转折,他们将何处何从?而
14、同时,职业经理人又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若这一制约被有效突破,民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真正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外企人才向民企流动是大势所趋。但无数的例子说明,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多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1.2 问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其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在维护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融资、人才等,其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因素。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15、,对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缺乏和流失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对于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模式,并总结了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的不同发展模式,以与治理结构和管理现状问题,并进而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进而,用PEST和FIVE FORCE分析法,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做出了细致的分析;然后,盘点了我国民营企业当前部存在的管理现状和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得出”改变才能长期发展”的结论。并用SWOT战略分析法,得出我国民营企业的四种不同发展战略:SO战
16、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管理。最后,根据以上对民营企业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现状外分析,指出了外企和民营企业的不同之处,对正准备转型到民企的外企人才们给出了五条建议,以与如何在民营企业扎根,能更好开拓自己新的职业生涯方法和思路。第二章 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和展望2.1 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到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阶段,从非体制性成长全面转变为体制性成长的过程,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发展、失败、反思、再发展、大发展的阶段,其具体表现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
17、:1978年至1982年,恢复准生权时期;第二阶段:1982年至1988年,站稳脚跟求发展期;第三阶段:1989年至1992年,挫折中求生存阶段;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7年,冲破瓶颈大发展阶段;第五阶段:1998 年至2002年,二次创业稳步增长期;第六阶段:2002年1月年至今,高速发展阶段。2.2 历史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主要形成了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南模式”、“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中关村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这四种发展模式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有些模式已经被
18、全新的民营企业模式所取代。1.南模式。一般是指南地区的、等大中城市强经济和技术辐射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发展模式。随着1996年开始的南地区乡镇企业的“改制”的完成,南模式走到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制度为基础的民营(私营)企业。2.模式。一般是指省地区的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方式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模式。进入新世纪,的民营企业呈现出了企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趋势。3.珠江三角洲模式。一般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以港澳地区和国外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以加工出口方式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现在依旧有生存的空间。4.中关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发源于中关村地区。指以科研院所和大学
19、为依托的民营科技企业或知识精英创业企业发展模式。中关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挂靠在某些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名下,或以官办的面孔出现,但无论是靠商业贷款,还是由上级单位提供创办启动资金,经营若干年后,企业的产权已面目全非,无法搞清资产的归属,改制成了早期成立的民营企业的唯一出路。1990年代后期新创的科技类创新企业,产权则相应明清晰,创新性较强,成为民营企业中令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上述四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受到特定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形成和演变有其客观必然性,其实质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它
20、们的形成和演变引发了我们对发展模式涵的探索。2.3 四种新型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形成了四种新型发展模式,即配套型发展模式、补缺型发展模式、集群型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模式。1.配套型发展模式。配套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依托某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为其生产提供配套产品而使自己获得发展的发展模式。例如,专做金属导线的震雄电缆,通过为外企做配套加工,现在在国国际市场上的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一年能做10多个亿2.补缺型发展模式。补缺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依靠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在市场中寻求“补缺基点”,通过市场补缺使自己获得发展的发展模式。3.集群型发展模式。民营
21、企业集群型发展模式是指众多的民营企业由于特定的地理资源和文化历史条件在同一区域或相关区域围绕某一产品或产业彼此联系、分工协作、产品互补集聚发展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和的一些城市较为常见。4.创新型发展模式。创新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把创新作为首要资源和根本发展手段,通过不断创新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展模式。例如,百度,盛大网络等采用的就是这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应当说是最具生命力的企业创业和发展模式。上述四种发展模式是基于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特征而言的,民营企业在主要实践某种发展模式的同时,不排除也选择其他发展模式的发展策略,呈现出混合型发展模式的特征。2.4 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1、 家族
22、化管理为主导模式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具有家族化管理的特点。所谓家族化管理是指家族成员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纽带维系。家族化管理相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一种较松散的、不稳定的非正式组织,它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人治”行为明显,是一种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吸引优秀的职业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在很大程度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在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扩时,家族化管理企业任人唯亲与封闭保守的弊端日益彰显。A、不利于建立大型的现代企业。因为家族化管理企业不能从部衍生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机制。另一方面,家族管理企业,企业文化充满家长作
23、风和任人唯亲的色彩,排斥族外精英。B、不利于专业经理人员的选拔。家族化管理像一堵高墙拦住了外面的经营人才,因为家族化管理是建立在特定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如家族、朋友、亲属、同学、邻居等。这种人际关系具有对一些人群的聚集力,相对地,也意味着对另一些人群的排斥力。而且,这种聚合力并非以社会的现代性和现代化技术革命、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整合力为准则。其封闭性和不规性,使得这类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排他性,那些具备企业家才能却游离于信任圈子以外的人无法被任用,即使就聘的也容易产生外有别的心理隔膜,消蚀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并且,容易产生“近亲繁殖”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式,从而造
24、成人力资本的质量递减。因为特定的人际关系圈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人力资本选择的围。C、不利于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家族化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企业财产与家族财产不分,造成部财务制度混乱。从投资来源看,家族化管理企业主要依靠私人资本,即利用自己的钱赚钱,企业的产权通常是封闭型的。在封闭型产权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因而抑制了大规模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大大束缚了企业的继续扩展,因为自身的积累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融资结构既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D、不利于建立公平规的市场经济秩序。家族制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企业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民营企业 分析 管理 教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