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2).doc
《发热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2).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发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忆: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一体温调节中枢 次级中枢:延髓,脊髓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 持热:体温在24小时波动达20C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到达39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是间日
2、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二常见热型 波状热:体温在数天逐渐上升至顶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假设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那么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
3、,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有学者提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其他感染性疾病经治疗好转,但不彻底,停药复发。细菌感染疾病抗菌显效,
4、但病原菌并未完全消灭而转为L型细菌再次发热。在原发病用药控制退热后,一直未停药,随后再发热应想到药物热。反复发热疾病的第二次发热。在原发病已经好转、控制的情况下,并发有关或无关的新并发症。1个月为短热程:这局部患者发热的原因多因感染性疾病所致,病原体可为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大多以突发畏寒、高热起病,伴或不伴有流涕、鼻塞、打喷嚏、咽痛等病症,可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此外,一些传染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多以上呼吸道病症为首发。例如: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麻疹。
5、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诊断时应注意发病的季节、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否有类似病源及疫区的接触史。一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热程多在1周可恢复,少数可达1周以上,其他疾病发热一般亦布超过2周,如发热2周以上仍未退那么应警觉是否在原发病根底上合并并发症或原诊断是否正确。非感染性疾病出现短热程的也并不少见,也可表现为不同的热度。手术后的短程发热,在不超过38。C 的情况下,多被认为是局部吸收所致。近年来对肺栓塞的认识逐渐提高,发现在肺栓塞的患者中有43可有一过性低热,其中有7的患者可伴有高热,并有血常规的增高。心肌梗死及其他组织脏器血管栓塞的疾病也有同样类似表现。此外
6、,局部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的疾病也可表现为短热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症等。三热程 13个月为中热程:1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原发疾病根底上合并其他感染,或原发疾病隐匿或迁延未愈。(前者可见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根底上的细菌感染或在一般细菌感染根底上,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药物治疗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因素引起条 件致病菌、耐药菌或真菌的感染。后者多见于一般性细菌的隐匿性感染,如:隐源性病灶所致的感染,往往由于临床上查找病灶困难,致使病程迁延。此类病灶可隐匿于泌尿、肝胆、盆腔生殖系统等部位,在热型上可表现为低、中或高热,或反复交替出现。在特异性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结核菌
7、感染。病灶可位于肺或肺外,患者可表现为长期午后低热,甚至反复查找而不能明确病位,在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下,体温才缓慢下降。其他病原体及原虫感染所致的中热程可见于:螺旋体、蠕虫、鞭毛虫、弓形虫、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2结缔组织病:这局部疾病侵犯多器官,以皮肤、浆膜腔、肝、肾损害为表现,热型可表现为多样性,有时常与合并症同时出现,加之有些结缔组织病有一定的自限性,而易被临床无视,造成漏诊或误诊,使热程延长。在诊断这局部疾病时应注意发热只是其疾病活动的一种征象,往往还同时伴有关节痛、肌痛、皮疹、脱发等全身表现。 3恶性肿瘤:均可由肿瘤本身引起发热,成为中长热程。热型多样化,临床上更多见于合并感染所致
8、的发热。3个月为长热程:此型需注意患者的发热病症可有反复,并非是发热持续达3个 月以上,在这局部疾患中,以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为多见,感染性疾病相对少见,此外,也可有少数患者可有神经功能性发热。长热程:1.感染性:最常见的可导致长热程的感染性疾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并以肺外结核多见,如脊柱结核、肝结核、肾结核、盆腔结核等,此类患者病灶多隐匿,临床病症不典型,近年来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也成为难治结核的原因之一。随着抗生素的不断进展,普通细菌感染所致的长热程在临床上已较少见,但临床上仍应警觉隐源性感染灶所致的发热。此外,临床上不可无视AIDS患者的存在,该病可分为四期,最初在急性感染期可有高热及类似流感样
9、病症,淋巴结肿大,2周后病症消失,进入无病症期。开展到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期患者可再度发热,此时多为不规那么低热呈中长热程,伴消瘦、腹泻、贫血等病症。进入艾滋病期,患者可合并各种病原体感染难以控制,表现出持续或间歇的各种热型。2恶性肿瘤:机制尚不明确,但有报道长期发热中恶性肿瘤占731,位居第二。其中各型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均可导致长期发热,其中尤以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为突出,热度多为高热,热型多样性。实体瘤中以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肺癌、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癌多见,尤其在肿瘤的中晚期,可表现为不规那么低热、驰热等热型,这局部患者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但对萘普生和激素治疗敏感。3结缔组织病:各种结缔组
10、织病均可出现长热程的临床表现,尤以SLE、RA、风湿热、成人Still病、PM和DM等多见,这局部患者的发热病症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而后反复发作。其中,SLE活动时发热伴浆膜炎、肾炎、关节炎。RA发热多为低热,偶有高热,可伴有关节痛和肌痛。持续高热常是PM和DM的首发病症,可伴有肌痛和肌无力。成人Still病那么以高热、外周血Rt中WBC增多,皮疹、关节疼痛为表现。同时仍不能无视结缔组织病也同样存在合并感染的问题。4其他:在长热程中还可由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后低热、感染后低热、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引起,重度贫血所致的发热多为低热,很少有高热出现,感染后低热多发生于病毒感染后,表现为高热后
11、遗留低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病症,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功能性低热中以神经功能性低热为主,多见于女性,夏季好发,体温一般不超过38 0C,这类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注意:热程的含义并非是指发热不退所持续的时间,而是更多意义上讲发热疾病的病程,包括某些反复发热的过程。在临床上热程的提出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80C 低热:多见于病情较轻者、慢性病患者或功能性发热者。38.10C-390C 中热:大局部疾病伴发热时,体温多在此围。四热度39.10C-410C 高热:多见于急重症患者。410C 超高热:可见于乙型脑炎、脓毒败血症、伤寒重症、中暑及中枢性高热等。注意:临床上不应以
12、热度来衡量疾病的轻重,在某种意义上热度的上下反响了机体的防御应急能力。但热度过高可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体温42oC时,往往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止高热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二发热机制:一什么是发热: 1. 诊断学上的定义是当机体在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围,称为发热。 2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是当由于pyrogen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oC时,就称之为发热。 3其他参考书上指出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产生的高体温。有的还指出: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治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
13、反响。月经前期生理性体温升高 剧烈运动应激二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SP相适应病理性体温升高 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三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EP诱导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生致热源细胞产生和释放生致热源EP,再经一些后继环节引起体温升高。1.细菌G+ 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和枯草杆菌等。这类细菌除了全菌体致热外,其代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热物质,如葡萄球菌释放的可溶性外毒素、A族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以及白喉杆菌释放的白喉毒素。G- 菌: 典型菌群有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致贺菌属等。这类菌群的致热性除了全菌体和胞壁中之外分枝杆菌:典型菌群为结核杆菌
14、。2病毒:常见的有流感病毒、SARS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外致热源3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鹅口疮、肺炎、脑膜炎、深部真菌感染以及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膜炎等。4螺旋体:常见的有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含有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等。5疟原虫:潜隐子红细胞裂殖子代产物疟色素入血。体产物:1.抗原抗体复合物 2.类固醇 白细胞介素-1:IL-1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皮细胞、星状细胞、角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多肽类物质,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测。EP 肿瘤坏死因子:据报道:葡萄球菌、链球
15、菌等都可诱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和释放TNF。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6:是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ET、病毒、IL-1、TNF、PDGF等都可诱导其产生和释放。PGE :也有学者提出作为PGE的前体的花生四烯酸比PGE更有可能是发热介质 Na+/Ca+比值正调节介质 cAMPCRHON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AVP:是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的神经垂体肽类激素,也是一种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如血管中枢和学习记忆功能有负调节介质 关的神经递质。 黑素细胞刺激素(-M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多肽类激素。 膜联蛋白A1:是一种
16、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在体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存在于脑、肺等器官之中。发热发病学示意图体温发热发热激活物散热产热产EP细胞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紧X、寒战EPs体温调节中枢 PGE AVPNa+/Ca+ -MSHcAMP annexinA1CRHCRHONON 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调 定 点 上 移三发热患者的诊断程序一询问病史: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人一天中体温的波动情况,了解近期体温的走行趋势,从而为判定体温的形态提供依据。应着重从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询问: 1发热类型:2发热时间:3伴随病症:高热伴咳嗽、咳痰者应考虑肺炎、肺脓肿、脓胸等呼吸系统疾病,伴低热、盗汗和乏力多见于结核,伴胸痛可能为胸膜疾病
17、和肺部病变如肺炎、肺癌、以及空洞性肺结核,伴咯血时应排外肺癌、肺结核和支气管扩以及肺栓塞和肺血管炎。高热伴头痛,意识障碍应考虑中枢系统感染,如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伴尿频。尿急应排外泌尿系感染。 4年龄、性别:青少年应考虑感染性疾病,男性40岁以上吸烟者应考虑支气管肺癌继发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青少年女性长期发热伴咳嗽应注意支气管膜结核等,女性长期发热应除外结缔组织病。 5流行病学和个人史:诊断发热性疾病必须有流行病学背景,因为不同的地区、季节,其感染性疾病谱各异。最近居住地、旅行饮食、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和鸟,以前是否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否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等都可以提供感染的线索。二
18、物理检查: 应着重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淋巴结有无肿大。肺部有无罗音,心脏有无杂音,肝脾有无肿大,腹部有无肿块,男性应注意睾丸的检查。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发热患者血液检查常有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形态异常提示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增高,或出现分类异常,及中毒颗粒提示感染。血培养阳性提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各种血清抗体检查可诊断相应病原体的感染。 2免疫指标和免疫功能检查:有助于结缔组织病和肺部特殊感染所致的发热诊断,如艾滋病、SLE、DM和各种血管炎。3脑脊液检查:根据腰穿时脑脊液压力、蛋白量及细胞数和病原体检查,有助于诊断流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 4尿便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热 常见疾病 诊断 鉴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