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摘 要: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上古经典著作中广泛撷取相关例句,并将其细致分类,充分地证明了这种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使用的普遍性并简要地探索了其中的规律性。与此同时,本文也对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做以总结。关键词:词类活用 特殊意念 动宾关系 词的兼类“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自从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实际上从理论上解决
2、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以后,陈承泽首唱词类活用说至今,凡是古代汉语教材、专著,都辟有专门章节论述词类活用问题。人们利用这个理论,对一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产生新词义的词语做出正确解释,解决了文言文阅读和注释中的一个大问题。这些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所以近些年来也有很多学者对词类活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异议。例如,很多人认为目前许多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和文言文的注释中都存在着词类活用范围过宽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词类活用现象加以准确细致的学习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使用和学习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一、绪论在古代汉语里,某个
3、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譬如名词经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而形容词则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例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四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孟子滕文公上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其中“疾”为形容词,作“走”的状语。“粟”为名词,作句子的宾语;而第三句中的“生”作句子的谓语,为动词词类。以上这种情况,古今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上古汉语里,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语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被使用语言的人灵活运用,在句中
4、临时改变了原有的语法特点和意义,而获得了他类词的语法特点,临时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类现象叫做词类活用。例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句话: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字在一般情况下是用作形容词词性,但在某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例如在上面几句里,第一句的“美”是形容词,第二句的“美”是用为名词,而第三句的“美”则用为动词。其中后两个“美”就是词的活用。二、具体分类由于人们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于词类活用的具体分类也有所不同。各家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按照李新魁在汉语文言语法一书中的观点,我们可以以是否需要加上“特殊意念”来理解
5、某个词这一标准来将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分为一般的活用和特殊的活用。(一)一般的活用这里所讲的一般活用是指某一类词活用为另一类词之后,它与所涉及的其他成分所构成的语法关系不必加上一种特殊的意念来理解。具体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所谓的名词用如动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出现频率很高。随便一篇古文就会有多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同一个字在同一篇文章中就有多次表示动词意义。如“王”在史记项羽本记中就有“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等处。2.代词活用为动词例如: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隋书杨伯丑传)句中代词“汝”字前有副词“皆”修饰,后带宾语“之
6、”,因此句中的代词“汝”字活用为动词,意为一概用“汝”叫他们。3.方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像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等这样的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但是,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经常因为错解词义而误作活用。许多人由于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理解不准确,误解其原属词类,而把词的正常用法看作活用。拿“前”字为例,“前”:史记商君列传:“不自知之前于席也。”史记留侯世家:“子房前!”两句中的“前”,有时候被释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这是不对的。因为“前”金文作肯字,从止从舟,像人足在船上,表示前进。说文止部中说:“
7、不行而进谓之前。”许慎虽然误将足趾的“止”解为“停止”、“不行”之义,但也指出了“前”的基本意义为“进”。广雅释诂对“前”的意义解释的非常明确。“前,进也。”因此,“前进”乃“前”的本义,是古代的常用义。例如左传昭公元年:“二执戈者前矣”。庄子盗跖:“孔子下车而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马于此,然躯之不往,引之不前。”因此说,既然“前进”为“前”的本义,就不应视其为名词用如动词。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古汉语中也很常见。例如:四人者年老矣。然上高此四人。(史记留侯世家)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5.数
8、词活用为动词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以上都是各类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而不用加上特殊意念来理解。在王力的古代汉语中属词类活用的还有两类,一类是名词作状语,另一类是动词作状语。这两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6.名词、动词作状语我们都知道,状语是由形容词和副词来充当的。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名词出现在动词(谓语)前面,但它在意义上又不是主语,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名词大都活用作状语。例如:其後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天下云集而響应,赢粮而景從。(贾谊过秦论)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良庖岁更刀,割
9、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同样,动词也可以活用后在动词前作状语。它还可以以“而”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或以用动宾词组作状语的形式活用 。例如: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四) 特殊的活用所谓的特殊活用是与前面一般活用相对而言的。特殊活用是指某一类词活用为另一类词之后,它与其涉及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必须加上一种特殊的意念来理解。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
10、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们带上宾语时,便是以使动用法在句子中出现。上面几个都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例子。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少一部分及物动词也可用如使动,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被用如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四)必先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汉语 中的 词类 活用 现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