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毕业论文,绝对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毕业论文,绝对精品】.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 院 系: 信息与控制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班级学号: 08303111 学生:指导教师:成 绩: 年 月 日38 / 43摘 要本文论述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的控制过程。智能循迹是基于自动引导机器人系统,用以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以及选择正确的路线。智能循迹小车是一个运用传感器、单片机、电机驱动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来实现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下,不受人为管理时能够自动实现循迹导航的高新科技。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无人驾驶机动车,无人工厂,仓库,服务机器人等多种领域。本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小车的控制核心;采用TCRT5000红外
2、反射式开关传感器作为小车的循迹模块来识别白色路面中央的黑色引导线,采集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能被单片机识别的数字信号;采用驱动芯片L298N构成双H桥控制直流电机,其中软件系统采用C程序,本设计的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可靠性高。关键词:单片机;自动循迹;驱动电路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tracing electric trolley control process. Automatic tracing is used to make the car indentify route automatically , and choos
3、ing the right route, based on the automatic guide robot system. Intelligent tracing electric trolley i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to realize automatic tracing navigation. It is out of human management but under the designed mode that use of the use of a transducer, single chip, motor drive and automati
4、c control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unmanned vehicle, unmanned factory, warehouse, service robot and many other fields.During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tracing electric trolley, STC89C52 single clip is used as the control cor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CRT5000 reflective infrared transducer
5、 switch to identify the black guide line at the central of the white road, which used as the car tracing module, it can gather the signal and transfer it into digital signal that can be recognized by single chip. And the driving chip L298N constitute the double H bridge constitute of driving chip L2
6、98N can control direct current motor. Among which the software system is using C program. In a nutshell,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implementa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Key word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utomatic tracing; driving circuit目 录1 绪论11.1 智能循迹
7、小车概述11.1.1 循迹小车的发展历程回顾11.1.2 智能循迹分类21.1.3 智能循迹小车的应用31.2 智能循迹小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42 智能循迹小车总体设计方案52.1 整体设计方案52.1.1 系统设计步骤52.1.2 系统基本组成52.2 整体控制方案确定63 系统的硬件设计83.1 单片机电路的设计83.1.1 单片机的功能特性描述83.1.2 晶振电路93.1.3 复位电路93.2 光电传感器模块103.2.1 传感器分布113.3 电机驱动电路123.3.1 L298N引脚结构133.3.2 电机驱动原理133.3.3小车运动逻辑154 系统的软件设计164.1 软件设计的
8、流程164.2 本系统的编译器175 系统的总体调试225.1 硬件的测试225.2 系统的软件调试22结论24致25参考文献26附录A 原理图及PCB图27附录B 程序代码32附录C 硬件实物图371 绪 论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较以往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智能循迹小车即带有视觉和触觉的小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1 智能循迹小车概述智能循迹小车又被称为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研发出来的新型智能搬运机器人。智能循迹小车是指装备如电磁,光学或其他自动导引装置,可以沿设定的引导路径行驶,安全的运输车
9、。工业应用中采用充电蓄电池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可通过电脑程序来控制其选择运动轨迹以及其它动作,也可把电磁轨道黏贴在地板上来确定其行进路线,无人搬运车通过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无需驾驶员操作,将货物或物料自动从起始点运送到目的地。AGV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自动化和高智能化,可以根据仓储货位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等改变而灵活改变行驶路径,而且改变运行路径的费用与传统的输送带和传送线相比非常低廉。AGV小车一般配有装卸机构,可与其它物流设备自动接口,实现货物装卸与搬运的全自动化过程。此外,AGV小车依靠蓄电池提供动力,还有清洁生产、运行过程中无噪音、无污染的特点,可用在工作环境清洁的地方。1.
10、1.1 循迹小车的发展历程回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创造出一种来代替人来做一些非常危险,或者要求精度很高等其他事情的工具,于是就诞生了机器人这门学科。世界上诞生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于1959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机器人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现已发展成一门包含: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号处理,传感器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性尖端技术。循迹小车共历了三代技术创新变革: 第一代循迹小车是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不装载任何传感器,只是采用简单的开关控制,通过编程来设置循迹小车的路径与运动参数,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运动轨迹。支持离线编程的第二代
11、循迹小车具有一定感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类循迹小车装有简单的传感器,可以感觉到自身的的运动位置,速度等其他物理量,电路是一个闭环反馈的控制系统,能适应一定的外部环境变化。第三代循迹小车是智能的,目前在研究和发展阶段,以多种外部传感器构成感官系统,通过采集外部的环境信息,精确地描述外部环境的变化。智能循迹小车,能独立完成任务,有其自身的知识基础,多信息处理系统,在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工作环境中,根据环境变化作出决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组织的能力。为了让循迹小车能独立工作,一方面应具有较高的智慧和更广泛的应用,研究各种新机传感器,另一方面,也掌握多个多类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技术,这样循
12、迹小车可以更准确,更全面的获得所处环境的信息1。1.1.2 智能循迹分类AGV从发明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应用领域围的不断扩大,其种类和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一般根据行驶的导航方式将智能循迹小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电磁感应式电磁感应式引导一般在地面上,沿预定路径埋电线,当高频电流通过导线,电线周围产生电磁场流动, AGV小车上安装两个对称的电磁感应传感器,他们收到的电磁信号差异可以反映的AGV偏离程度路径的程度。AGV自动化控制系统,基于这种偏差值,以控制车辆的转向,连续的动态的闭环控制设置能够保证AGV对设定路径的稳定自动跟踪。在目前商业用途的AGV中,特别是大型和中型小车,绝大
13、多数都采用电磁感应导航。(2)激光式安装有可旋转的激光扫描器的AGV,可安装在墙壁或有高反射激光定位标志的支柱上或者路径上运行,AGV依靠激光扫描器发射激光束,然后接收由四周定位标志反射回的激光束,车载计算机,计算出当前车辆的位置和运动方向,通过置的数字地图和校准位置相比,以实现自动处理。目前,这种AGV类型的应用比较广泛。基于同样的原理,如果激光扫描仪被红外线发射器,或超声波发射取代,激光制导的AGV小车可以转变为红外引导和超声引导的AGV。(3)视觉式视觉引导式AGV是的迅速发展和比较成熟的AGV,这种AGV配备CCD摄像机,传感器和车载电脑,在车载计算机中设置有AGV欲行驶路径周围环境图
14、像数库。在AGV的行驶过程中,相机得到的图像与图像数据库进行比较,以确定当前位置和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并对驾驶下一步作出决定。这种AGV小车并不需要设置任何的人工物理路径,所以在理论上具有灵活性,在计算机图像采集,存储和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类型的AGV实用性越来越强。此外,还有铁磁陀螺惯性引导式AGV、光学引导式AGV等多种形式的AGV2。1.1.3 智能循迹小车的应用智能循迹小车发展历史及主要应用场所如下:(1)仓储业1954年,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Mercury Motor Freight公司成为第一批把AGV小车的应用到仓库的使用者,来实现出入库货物的自动处理。至今世界上有超过2
15、100个厂家把大约2万台大型或小型的AGV小车应用到自己的仓库中。中国的海尔集团在2000年把9台AGV小车投产到了自己的仓库区,形成一个灵活的AGV自动数据库处理系统,轻松地完成了每天至少33500的储存和装卸货物的任务。(2)制造业在制造业的的生产线中AGV小车大显身手,快速,精确,灵活的完成材料的运送任务。由多台AGV小车组成的物流运输处理系统,较人工搬运系统来说更灵活,运输路线可以根据生产过程及时调整,使一条生产线,生产十几个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企业的竞争力。在1974年瑞典的沃尔沃卡尔马的汽车组装厂,提高了运输系统的灵活性,使用以AGV小车为载运工具的装配线,采用该装配线后
16、,减少了20%装配时间、减少了39%组装错误,减少了57%投资资金回收时间以及减少了5%的员工费用。目前,在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厂家,如通用、丰田、克莱斯勒、大众AGV小车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作为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直译为基于计算机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搬运工具,AGV已经深入到机械加工,家电制造,微电子制造,烟草等行业,生产业和加工业已成为AGV小车使用最广泛的领域。(3)邮局、图书馆、港口码头和机场在邮局,图书馆,码头和机场候机楼等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存在着大量的物品的运送工作,充满不定性和动态性强的特点,搬运过
17、程往往也很单一。AGV有着可并行工作、自动化、智能化和处理灵活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场合的运输要求。1983年瑞典的大斯得哥尔摩邮局,1988年日本东京的多摩邮局,1990年中国的邮政相继开始使用AGV小车来完成邮品的搬运工作。在荷兰的鹿特丹港口,50辆被称为“院子里的拖拉机”的AGV小车每天都在把集装箱从船边运送到几百米以外的仓库中。(4)烟草、医药、化工、食品对于处理一些需要在清洁、安全、无排放污染等其他特殊环境要求的产品生产如烟草、制药、食品、化工等产品时应考虑AGV小车的应用。在全国许多卷烟企业,如颐中集团、红塔集团、红河卷烟厂、卷烟厂,应用激光引导式AGV完成托盘货物的搬运工作。
18、(5)危险场所和特种行业在军事方面,以AGV小车为基础有着自动驾驶和检测功能的设备,可用于战场侦察和扫雷,英国军方正在开发MINDER侦察系统,这是一种具有地雷探测、销毁和路线验证能力自动型侦察车。在钢铁厂,AGV小车负责炉料运输,大大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在核电厂的核储存地点使用AGV小车,以避免辐射的危险。AGV小车可在黑暗环境中,准确、可靠的运输物料3。1.2 智能循迹小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做着研究智能化、多样化的自动汽车导航的工作。自动汽车导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应具有正常的运动功能的成分,而且还应具有任务分析,路径规划,信息感知,自主决策等类似人类
19、的智能行为。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功能获取事物的信息,人类的大脑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全面了解认知事物。这样一个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处理信息的过程称之为信息融合过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就是模仿人类大脑的这个过程,得到一个对复杂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结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协调多个分布在不同地点,相同或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观测量信息加以综合,协调使用,消除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并加以互补,以减少不确定性,得到对物体或环境的一致性描述的过程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具有许多性能上的优点:(1)增加了系统的生存能力;(2)减少了信息的模糊性;
20、(3)扩展了采集数据覆盖围;(4)增加了可信度;(5)改善了探测性能;(6)提高了空间的分辨力;(7)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8)信息的低成本性5。本文主要由五章组成,第1章为绪论,主要讲述循迹小车的发展历程及在目前所应用领域中的作用。第2章为总体规划智能循迹小车系统的设计,包含主系统流程图。第3章是系统的硬件设计,其中包含单片机电路的设计,光电传感器模块和电机驱动电路。第4章为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介绍的是软件实现过程的框图。第5章是对硬件和软件的调试,最终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2 智能循迹小车总体设计方案2.1 整体设计方案本系统采用简单明了的设计方案。通过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光电
21、晶体管组成的传感器循迹模块判断黑线路经,然后由STC89C52通过IO口控制L298N驱动模块改变两个直流电机的工作状态,最后实现小车循迹。2.1.1 系统设计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控制方案。(2)利用Protel 99se设计合理的硬件原理图。(3)画出程序流程图,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运用WAVE 6000进行模拟调试。(4)将各元件焊接在PCB板上,并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5)进行调试以实现控制功能。2.1.2 系统基本组成智能循迹小车主要由STC89C52单片机电路、TCRT5000循迹模块、L298N驱动模块、直流电机、小车底板、电源模块等组成。H桥驱动模块直流电机红外光电循迹传
22、感器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电路路 径小车图2.1智能循迹小车控制系统结构框图(1)单片机电路:采用STC89C52芯片作为控制单元。STC89C52单片机具有低成本、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超低功耗、低电磁干扰,并且与传统的8051单片机程序兼容,无需改变硬件,支持在系统编程技术。使用ISP可不用编程器直接在PCB板上烧录程序,修改、调速都很方便。(2)TCRT5000循迹模块:采用脉冲调制反射式红外发射接收器作为循迹传感器,调制信号带有交流分量,可减少外界的大量干扰。信号采集部分就相当于智能循迹小车的眼睛,由它完成黑线识别并生产高、低平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然后单片机生成指令来控制驱动模块来控制两个
23、直流电机的工作状态,来完成自动循迹。JY043W型光电管和电压比较器LM393为核心部分,再加上必要的外围电路。(3)L298N驱动模块:采用L298N作为电机驱动芯片。L298N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响应频率高的全桥驱动芯片,一片 L298N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并且带有控制使能端。该电机驱动芯片驱动能力强、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L298N的使能端可以外接电平控制,也可以利用单片机进行软件控制,满足各种复杂电路的需要。另外,L298N的驱动功率较大,能够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输出不同的电压和功率,解决了负载能力不够的问题。(4)直流电机:采用双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比异步电动
24、机简单,只需给电机两条控制线加上适当的电压就能使电机旋转,在正常工作电压围,电压越高直流电机转速越高。直流电动机调速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调整电压,另一种通过PWM调速。PWM调速就是使加在直流电机两端的电压波形为矩形波,改变矩形波的占空比就能实现电压的改变,从而实现电机转速的改变。(5)电源模块:由三个串联1.5V干电池作为电源。通过7805稳压芯片稳压,通过0.1uF和470F电容进行滤波。2.2 整体控制方案确定图2.2为循迹小车的系统控制框图。引导线是小车跟踪的目标,检测系统检测车的相对路径,然后将此信息输入到单片机,单片机处理此信息后,将控制命令输出到驱动模块,以控制小车的直流电机
25、,保证小车快速平稳地沿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行驶。黑色引导线单片机光电循迹传感器驱动模块和直流电机图2.2智能循迹小车系统控制框图采用3个1.5V的可充电池组作为主电源。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因为小车电机部装有减速齿轮组,所以不需考虑调速功能,采用电机驱动芯片L298N控制直流电机,而不使用步进电机。L298N是利用TTL电平进行控制,通过改变芯片控制端的输入电平,即可以对电机进行正转、反转和停止操作,亦能满足直流减速电机的要求,用该芯片作为电机驱动具有的操作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用光敏电阻组成光敏探测器。光敏电阻的阻值可以跟随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当光线照射到白线上面时,光线发射
26、强烈,光线照射到黑线上面时,光线发射较弱。这样单片机和循迹传感器组成了一个带有反馈信号的系统。3 系统的硬件设计3.1 单片机电路的设计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含两部分容:一是系统扩展,即单片机部的功能单元,如ROM、RAM、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不能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时,必须在片外进行扩展,选择适当的芯片,设计相应的电路;二是系统的配置,即按照系统功能要求配置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A/D、D/A转换器等。3.1.1 单片机的功能特性描述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
27、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单片机部也有和电脑功能类似的模块,比如CPU,存,并行总线,还有和硬盘作用相同的存储器件。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本课题选择了STC公司的生产的STC89C52单片机。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是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一个芯片上拥有8位CPU,并且在系统可编
28、程Flash。STC89C52提供给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STC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512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置4KB EEPROM,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此外,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表3.1 STC89C52单片机和AT89S52单片机的对比STC89C52单片机AT89S52单片机序存储空间8K字节8K字节数据存储空间
29、512字节256字节EEPROM存储空间带4K字节无是否可以直接使用串口下载可以不可以3.1.2 晶振电路在STC89S52单片机上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时钟可以由部方式产生或外部方式产生。在1和XTAL2引脚上外接定时元件,部振荡器就产生自激振荡。定时元件通常采用石英晶体和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从XTAL1接入,如图3.2所示。由于外部时钟信号经过二分频触发后作为外部时钟电路输入的,所以对外部时钟信号的占空比没有要求。本设计选用的是12MHZ无源晶振、2个22pF电容,使得一个机器周期是1s。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
30、供基本的时钟信号,而两个电容则是起到并联谐振的作用,如果没电容,振荡电路会因为没有回路而停振,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图3.2 单片机晶振电路图3.1.3 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作用是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施密特触发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当任何波形的信号进入电路时,输出在正、负饱和之间跳动,产生方波或脉波输出。不同于比较器,施密特触发电路有两个临界电压且形成一个滞后区,可以防止在滞后围之噪声
31、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如遥控接收线路,传感器输入电路都会用到它整形。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本设计采用的电容值为10F的电容和电阻采用1.5K和200的电阻。如图3.3所示上电后,由于电容充电,使RST持续一段高电平时间。当单片机已在运行之中时,按下复位键也能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且开关复位的操作6 7。图3.3 单片机复位电路图3.2 光电传感器模块循迹光电传感器原理,就是利用黑线对红外线不同的反射能力通过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接收反射回的不同光强信号,
32、把不同光强转换为电流信号,最后通过电阻,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高低电平。光电传感器实现循迹的基本电路如3.4所示。图3.4 循迹传感器电路图循迹传感器工作原理:TC端是传感器工作控制端,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不工作,传感器休眠,为低电平时,传感器启动。Signal端为检测信号输出,当遇到黑线,黑线吸收大量的红外线,反射的红外线很弱,光敏三极管不导通,Signal输出高电平;当遇到白线,与黑线相反,反射的红外线很强,使光敏三极管导通,Signal输出低电平。这种探测方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表面特征,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能,汽车行驶过程中接收地面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路线,地板发生漫反射,安装
33、在小型车的反射光接收器接收;如果是遇到黑色路线,红外光将被黑线吸收,安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没有收到红外光。控制器会根据是否收到反射的红外光为判断依据来确定的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路线。红外探测器距离通常是不应超过15厘米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感应器,可以使自己或直接使用集成红外探头。调整左右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两探头距离约等于黑线宽度最合适,选择宽度为3 5厘米的黑线。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可调的,传感器有时遇到黑线却不能送出相应的信号,通过调节传感器上的可调电阻,适当的增大或减小可改变灵敏度。另外,循迹传感器的放置也是有讲究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个都是放置在黑线侧紧贴黑线边缘,第二种是都放置在黑线的
34、外侧,同样紧贴黑线边缘。本设计采用第二种方法。单片机烧录程序后,就可以执行循迹指令了。如果小车向前行驶时向左偏离了黑线,那么右边传感器会产生一个高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右拐回到黑线。两传感器输出信号为低电平时,小车前进。如果小车向右偏离黑线,左边传感器产生一个高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左拐。这样,小车一定不会偏离黑线。若两个光电传感器同时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即单片机判断的都为高电平时,小车向前直走。3.2.1 传感器分布传感器通过信号采集,向单片机提供信息。因此传感器合理的布局很重要,传感器布局需要考虑小车行驶过程息检测的准确度和前瞻性,能使在相同数量的传感器下,获得更多的数
35、据。传感器的布局一般有以下三种:一字型布局,M型布局和活动型布局。一字型布局即所有传感器在同一直线上。一字型布局分为等距排布型和非等距排布型。等距排布型不利于采集准确的弯道信息。考虑到弧度信息采集的连贯性,非等距排布采用等角原则,即在垂直平分线上方处某点,以等角的引射线与直线的交点就是传感器的分布点,此种方法检测连贯简单,更容易控制小车。M型布局即传感器的布局成M型,M型布局最适合检测多弯道的轨迹。由于传感器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小车转弯时,左右两边后部的传感器有较大的采样空间,两边前端的传感器则对采集的信号有更好的前瞻性,M型中间底部的传感器择更好的确定小车的位置。整个布局有利于在弯道处提高小车
36、速度。但相对一字型布局,M型布局容易产生不稳定信号,从而产生信号震荡,影响小车行驶的稳定性。活动型布局采用矩阵模式,将传感器排布成矩阵形状,通过对不同位置传感器采集到信息的选择来适应各种不同的跑道。这样对不同路况有更强的适应性。 此种方案可调性大,但此种方法需要较多传感器,冗余较大,比较笨重,增加小车的重量,不利于小车的加减速。最终决定采用M型布局方法来对4个传感器进行布局,这种布局方法的前瞻性最好。3.3 电机驱动电路本设计采用L298N电机专用驱动芯片带动两个12V的直流电动机。直流电机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直流电机运行时静止不动的部分称为定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场,由机座、主磁极
37、、换向极、端盖、轴承和电刷装置等组成。运行时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动势,是直流电机进行能量转换的枢纽,通常又称为电枢,由转轴、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等组成。其中L298N是ST公司的产品,比较常见的是15脚Multiwatt封装的L298N,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可以驱动两个直流电机或驱动两个二相电机,也可单独驱动一个四相电机,输出电压最高可达50V。直接通过电源来调节输出电压,直接通过单片机的IO端口提供信号,使得电路简单,使用更方便。L298N可接受标准的TTL逻辑电平信号VSS,VSS通常接4.57V的电压。4脚VS接电压源,VS可接电压围VIH为2
38、.546V。L298N芯片输出电流可达2.5 A,可驱动电感负载。L298N是一个部有两个H桥的高电压大电流全桥式驱动芯片,可以用来驱动直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使用标准逻辑电平信号控制,直接连接单片机管脚,具有两个使能控制端,使能端在不受输入信号影响的情况下不允许器件工作。L298N有一个逻辑电源输入端,使部逻辑电路部分在低电压下工作。3.3.1 L298N引脚结构图3.5 L298N 驱动芯片表3.3 L298N引脚编号与功能引脚编号名称功能1电流传感器A在该引脚和地之间接小阻值电阻可用来检测电流2输出引脚1置驱动器A的输出端1,接至电机A3输出引脚2置驱动器A的输出端2,接至电机A4电机电
39、源端电机供电输入端,电压可达46V5输入引脚1置驱动器A的逻辑控制输入端16使能端A置驱动器A的使能端7输入引脚2置驱动器A的逻辑控制输入端28逻辑地逻辑地9逻辑电源端逻辑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为5V10输入引脚3置驱动器B的逻辑控制输入端111使能端B置驱动器B的使能端12输入引脚4置驱动器B的逻辑控制输入端213输出引脚3置驱动器B的输出端1,接至电机B14输出引脚4置驱动器B的输出端2,接至电机B15电流传感器B在该引脚和地之间接小阻值电阻可用来检测电流3.3.2 电机驱动原理电路的形状很像字母H。四个三极管就是H桥的四条垂直线,而电机就是H中的横线。图3.6 L298N部H桥驱动电路图3
40、.6为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机的控制电路。被命名为“H桥驱动电路”主要是因为电路的形状很像字母H。四个三极管就是H桥的四条垂直线,而电机就是H中的横线。如图所示,H桥电机驱动电路包含四个三极管和一个电机。电机运转,必须遵循导通对角线上的一对三极管。基于不同三极管对的导通情况可以控制电机的转向,电流可可以从左至右流过电机,也可以从右至左流过电机。如图3.6所示,当Q1管和Q4管导通时,电流就从电源正极经Q1从左至右流过电机,然后再经Q4回到电源负极,该流向的电流将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下面分析另一对三极管Q2和Q3,当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的情况下,电流将从右至左流过电机。从而驱动电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
41、电机时,保证H桥上两个同侧的三极管不会同时导通非常重要。如果三极管Q1和Q2同时导通,那么电流就会从正极穿过两个三极管直接回到负极。此时,电路中除了三极管外没有其他任何负载,因此电路上的电流就可能达到最大值,该电流仅受电源性能限制,可能烧坏三极管。基于上述原因,在实际驱动电路常要用硬件电路方便地控制三极管的开关。图3.7 所示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的改进电路,它在基本H桥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二极管来保护电路。四个与门同一个“使能”导通信号相接,这样,用这一个信号就能控制整个电路的开关。采用以上方法,电机的运转就只需要用三个信号控制:两个方向信号和一个使能信号。如果DIRL信号为“0”,DIRR信号
42、为“1”,并且使能信号是“1”,那么三极管Q1和Q4导通,电流从左至右流经电机;如果DIRL信号变为:“1”,而DIRR信号变为“0”,那么Q2和Q3将导通,电流则反向流过电机。图3.7L298N驱动芯片和直流电机接线图3.3.3 小车运动逻辑表3.4 小车运动逻辑使能端A使能端B左电机右电机左电机运行状态右电机运行状态小车运行状态IN1IN2IN3IN4111010正转正转前行111001正转反转右转111011正转停止以右电机为中心原地右转110110反转正转左转110101反转反转后退111110停止正转以左电机为中心原地左转电机控制逻辑如下:以电机A为例,当使能端EN A为高电平时,如
43、果输入引脚IN1为低电平而输入引脚IN2为高电平,电机A反转;如果输入引脚IN1为高电平而输入引脚IN2为低电平,电机A正转。4 系统的软件设计4.1 软件设计的流程目前,52系列单片机使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有汇编语言和C语言这两种。最接近机器的语言是汇编语言,其常用来编制与系统硬件相关的程序,如访问I/O口、中断处理程序等,它是一种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在对于程序的空间和时间要求很高的场合中 使用汇编语言是最佳的选择,然而汇编语言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比如程序开发周期较长、浮点运算处理复杂、程序移植性差等不利因素。在程序设计过程中C语言编程设计思想被称为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有的时候为了有效地完成任务
44、,把所要完成的任务分割成若干个相互独立但相互又仍然有所联系的模块,这些模块使得任务变得相对简单,对外的数据交换相对简单、容易编写、容易检测,容易阅读和维护。本设计采用C语言来编译程序。模块化结构程序的设计,可以使系统软件便于调试与优化,也使其他人更好地理解和阅读系统的程序设计。因此,软件的设计上,运用了模块化程序的结构对软件进行设计,使得程序变得更加直观易懂。程序的主要模块有:主程序、定时溢出中断服务程序、外部中断服务程序。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Keil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
45、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即可看出。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系列单片机的学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使用C语言编程,那么Keil几乎就是不二之选,即使不使用C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事半功倍。Keil C51软件提供丰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全Windows界面。另外重要的一点,只要看一下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就能体会到Keil C51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非常之高,多数语句生成的汇编代码很紧凑,容易理解。在开发大型软件时更能体现高级语言的优势8。4.2 本系统的编译器Keil编译器软件 Keil C51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可用于编辑C或汇编源文件。然后分别由C51编译器编译生成目标文件(.OBJ)。目标文件与库文件一起经LIB51连接定位生成绝对目标文件(.ABS)。ABS文件由OH51转换成标准的Hex文件,由仿真器使用直接对目标板进行调试,也可以直接写入程序存贮器如EPROM 中。打开Keil软件后,出现如图4.1所示界面。图4.1 Keil 软件主界面点击Project-New Project。可以新建一个工程,如图4.2所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