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变革.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双碳目标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变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碳目标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变革.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双碳目标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变革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形成,能源主体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更替;另一方面,
2、在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的大形势下,部分省份电力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的必要性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提升电力系统发展质量、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升电力系统发展质量电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点,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是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应当着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的电力消费,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充
3、分挖掘需求侧资源与电网的互动响应能力,助力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期间,我国用电需求、新能源装机将持续增长,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电源结构面临更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负荷占比持续提高,电力需求对气温变化日益敏感,极端气候导致部分地区夏季、冬季短期尖峰负荷屡创新高,电力系统呈现“双峰”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电力系统“双侧随机性”特征将进一步凸显。为此,应当加强对需求侧资源的管理,使其逐步成为与电网广泛互动的重要资源,实现供需双侧资源的协调优化,助力保障
4、电力系统供需平衡。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风电和光伏等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快速增长。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对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电力系统为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对电力系统的经济性提出了挑战。为此,应当加强电力需求侧与电力生产和供应侧的协同互动,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推广多方共赢的需求响应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协同模式,从需求侧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推进电力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据统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因此,在能源消费总量控
5、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GDP能耗下降要求约束下,节能减排领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为此,应在需求侧继续加强用电管理、推动电力电量节约,开展能效电厂、需求响应等项目,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从而在降低用户用能成本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的方向与路径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作用愈加凸显,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因此,亟需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需求侧管理变革方向综合化。“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系统的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向综合需求侧管理转变提供了条件。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化发展
6、以改善能源供给失衡、提升用户用能经济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参与系统灵活性调节为目标,基于多种能源系统在产能特性、供求特性以及用能特性等的差异性,利用冷、热、电、气等多能流时空上的耦合机制,通过激励的方式刺激或诱导综合能源用户改变某一种或多种能源的需求,对另一种能源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实现多能互补,达到削峰填谷、缓解用能紧张等目的。智能化。“云大物移智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对能源电力的生产、供应和消费模式带来了改变。电力系统内广泛布置的感知装置与边缘控制装置将实现电力系统的状态全面感知与智能化运行。在此趋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逐步向实时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演进,通过智能设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标 电力 需求 管理 变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