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古诗词赏析.docx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古诗词赏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5月)一、古诗词赏析(共25小题)1 . (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并说一说诗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思。(2)以下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 主要内容,说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B. “暗飞声”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包含了不知此笛是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 但是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
2、的离愁别恨。C. “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 夜闻笛的喜悦之情。D.本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勾起无尽的乡思之情。2 .(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杨花【唐】吴融不斗秣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濠濠。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注】株华:盛开的花朵。晚春【唐】韩愈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一黄河女儿梳妆来!梳妆来呵,梳妆来!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三门闸工正年少,
3、幸福闸门为你开。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1)写出以下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昆仑山惊邙山呆。(2)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局部,请概括每一局部的内容。这两局部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3)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
4、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 好友王维住处所作。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青阳:指春天。诗人在两首诗中都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21 .阅读以下一首诗,完成以下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2 .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以下问题。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
5、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杀山杀水有杀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 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 的关系。(2)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到底教会了 “我”什么?(3)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4)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 月9日诗人于
6、延安写的,当时诗人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不合适呢?(5)在诗歌的第一局部,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6)回延安一诗的感情线索是什么?(7)回延安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展望未来,抒发了 的感情。23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古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联系全诗,“欲济无舟楫” 一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2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
7、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并对颔联进行赏析。(2)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5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送友人之京唐孟浩然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注释)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终身未仕,被称为“孟山人”。薜萝衣: 指隐者的衣服。(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孟浩然青年时期;送友人之京那么写于作者 时期,从 这个字即可看出孟浩然此时对仕途 的态度。(2)孟浩然的诗歌常常寄
8、情于景,含蓄巧妙。请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5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5小题)(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并说一说诗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思。(2)以下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C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 主要内容,说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B. “暗飞声”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包含了不知此笛是
9、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 但是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离愁别恨。C. “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 夜闻笛的喜悦之情。D.本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勾起无尽的乡思之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这是谁家精美的玉笛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摇,传遍洛阳满 城。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 C【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 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 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
10、和夸张, 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和把握情感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玉笛”“飞 声” “春风”等意象,进行描述。第一句“暗飞”二字可谓传神,“暗”字更是首句之关 键。因为此时不知笛声自何处飞来,用此“暗”字,恰当非常,足见诗人亦是经过了细 心推敲。此“暗”字寓意颇深。说笛声暗飞,似乎是为了来触动羁旅者的离愁别绪。此 外,“暗”也有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相呼应。“谁家”之“谁”与“暗”照应。第二句 渲染笛声,形象而生动,“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 这自然是诗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极妙,说“笛声“散入春风
11、”,意即 笛声随着春风均匀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相得益彰, 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心切。(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思乡之情。应选:Co答案:(1)这是谁家精美的玉笛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摇,传遍洛阳满城。表达 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 C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 .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 .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 .注意重点句子。2 .(2022春海
12、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杨花【唐】吴融不斗稼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濠濠。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注】株华:盛开的花朵。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两首诗都将“杨花”比作雪,因为杨花 洁白、轻盈 的特点与之相似。(2)两首诗中的“杨花”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洁白、轻盈。(2)杨花通过赞美杨花特立独行、不随世俗的品质,寄托了诗人追求自由、清高不 羁的情怀。晚春那么借杨花漫天飞舞挽留春天,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分析】杨花全诗未有雕章琢句,只随笔点染,运甩优美质朴、高度形象化
13、的语言, 歌咏杨花的天生丽质翻“独爱风”的高标。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 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 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 造美好未来之意。【解答】(1)此题考查理解词义。杨花,“自飞晴野雪濠濠”写杨花只凭纯洁洁白的颜 色和如同雪花一样的轻盈取胜。晚春,“惟解漫天作雪飞”写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 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了杨花像白雪一样洁白、轻盈。(2)此
14、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杨花,“不斗被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濠濠”意思是, 杨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而只凭纯洁洁白的颜色和如同雪花一样的轻盈取胜。写它既 未委弃于尘土,也不随逐流水。“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意思是百花常常怨 恨风,因为它们总是被风吹落而凋零,只有杨花喜爱风,它在风中盛开,只有风才能彰 显它的独立不群。一 “恨”一“爱”,把百花与杨花两两互对相映,充分展现了杨花发奋 向上、不同流俗、不畏狂飙的高标。那不争华斗艳、“独爱风而“自飞晴野”的杨花, 正是诗人情怀的自我表露,借杨花来寄慨言志。晚春,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杨 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写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
15、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 片雪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英不甘示弱,好 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 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答案:(1)洁白、轻盈。(2)杨花通过赞美杨花特立独行、不随世俗的品质,寄托了诗人追求自由、清高不 羁的情怀。晚春那么借杨花漫天飞舞挽留春天,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译文:杨花杨花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单独飞舞。百花都讨 厌自己被风吹落,唯独只有柳絮更喜爱来风吹动。晚春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 杨花榆
16、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3 .(2022春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画线诗句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
17、村欢悦喜庆的气氛。“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B.颈联写出了迎接春社活动的场景,描摹了南宋时期的农村风俗画卷。C.尾联反映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乘月色闲游,夜访村民的意愿。D.诗人有感于民风民俗,然而热闹的乡居生活却让作者感到不安不适。【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失望、迷茫到惊喜(2) D【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 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 表达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 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
18、朴的村民习 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拟 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解答】(1)此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意: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山重水复疑无 路”道路艰险,换衣无路可走了,说明内心的失望、迷茫;“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突然 出现一个山村,说明内心的惊喜。(2)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ABC都正确;D.有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应选:Do答案:(1)失望、迷茫到惊喜(2) D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
19、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 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 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 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 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4.(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古诗阅读。【甲】兼葭诗经秦风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诋。兼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滨。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乙】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疲?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喈喈(jie):鸡叫的声音。 夷:同“怡。喜悦。 胶胶:鸡叫声。 廖(chou):病愈。(1)以下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兼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垠”“宛在水中让”,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B.兼葭诗中“道阻且
21、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 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C.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疲”“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D.风雨全诗屡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 “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 和谐之美。(2)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两首诗都将“杨花”比作雪,因为杨花 的特点与之相似。(2)两首诗中的
22、“杨花”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2022春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画线诗句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B.颈联写出了迎接春社活动的场景,描摹了南宋时期的农村风俗画卷。C.尾联反映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乘月色闲游,夜访村民的意愿。D.诗人有感于民风民俗,然而热闹的乡居生活却让作者感到不安
23、不适。4.(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古诗阅读。【甲】兼葭诗经秦风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起;。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滨。溯洞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乙】 风雨诗经郑风【答案】(1) B(2)兼葭全诗三章,开头都采用兼葭起兴,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 求和追求不得的怅惘心情;风雨诗歌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从视觉、听觉角度写风 雨,渲染了风雨凄迷 阴冷沉郁的气氛,从而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后的喜悦心情。【分析】兼葭是诗经中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语文 复习 试题 古诗词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