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论语》预测考点.docx
《2022年高考《论语》预测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论语》预测考点.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徐语复行资料汇编(浙江卷、北京卷适用,其他地区参考)七、诲人不倦(答案)1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78)【2】求也退 故进之 故退之(1122)八、高山仰止(答案)1割鸡焉用牛刀 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174)【2】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既羯吾才(911)九、沂水春风(答案).【1】舍瑟而作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零十、中庸之道(答案)(11-26)1师也过过犹不及2君子和而不同(1323)3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1324)4德之贼也(1713)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与试题对接【背诵范围详见第一局部】L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2 仁者爱人,君子之风
2、周而不比诲人不倦3 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考点解读与试题对接】一、为政以德(-)考点解读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也叫“德治” 或“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方法有:重教化,轻刑罚;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为政需正 己;举贤才。应特别注意孔子的“均无贫”思想。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 的局部,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二)试题对接ri)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
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那么民劝功;严刑,那么民亲法。劝功,那么公事不犯;亲法,那么奸无所萌。 (韩非子心度).管理国家,孔子主张,韩非子主张 o (2分).针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克己复礼(一)考点解读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包括三项内容。(1)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 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那么。(2)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 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 不是无差
4、异的兼爱、博爱。(3)孝与仁的关系:在“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 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尊敬兄长。“孝悌” 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二)试题对接2阅读下面三那么材料,完成题目。(6分)【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J (论语八价)【材料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材料三】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5、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 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注】可:适用。耒:古代耕地翻土的工具。1 .“郁郁乎文哉”中的“文”在文中的意思是 O出自材料三的成语是 O (2分).根据上述材料,请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作简耍评析。(4分)三、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考点解读1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那么、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这种精 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表达。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2 .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恍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
6、知音 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 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义。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 的执着精神。(二)试题对接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材料一】夫子恍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 子)【材料二】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那么见,无道那么隐。邦有道,贫且 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J (论语泰伯)【材料三】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
7、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伶)【注】木铎:木舌的铜铃。古时施政时摇木铎。1 .“丘不与易也”的“易”的意思是 O由“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一句可知,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孔子说“无道那么隐”,又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否矛盾?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看法。四、仁者爱人(一)考点解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那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 的根本;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是“仁”的具体准那么;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 爱,是施行“仁”而到达的理想效果;能施恩于百姓,周济群众,是“仁”的最高境界。要做到“仁”,
8、其 途径和方法就是“能近取譬二 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深奥理论,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 丧事的人,善待自然,这些都是“仁”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做出了贡献。(二)试题对接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子贡日:“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假设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材料二】子日:“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
9、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材料三】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 【注】适:往。适道:志于道,追求道。“未可与适道”,即未可与之适道。立:坚持道而不变。权: 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通权达变。1 .材料一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表达了怎样的仁爱观?2 .材料三中,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请结合材料一、二进行简要分析。五、君子之风(一)考点解读“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屡次,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 的风范呢?纵观“君子之风” 一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文和质”兼美。所谓“文二 就是外在的行为
10、表 现;所谓“质二就是内在的修养。先说“质,其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甚至“杀身以成 仁”;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视不义而得的富贵如浮云,不耻恶衣恶食,不患得患失;三要乐以忘忧, 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再说“文”。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孔子自己就身体力行,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文” 的杰出代表。与“君子”相对的便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孔子将这种人斥 为“鄙夫”(庸俗浅薄的人),认为这种人为了个人利益,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不可与其共事。(二)试题对接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1、题目。【材料一】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材料三】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 之言J (论语季氏)【材料四】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J (论语里仁)【材料五】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 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论语中“君子”常常与“小人”比照,
12、请分别说出材料一、二中君子与小人的含义。1 .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简析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六、周而不比(一)考点解读.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主要就是“群而不党”,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与众人和谐相处,不拉小团体,不结党 营私。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不要心胸狭窄,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 讲忠信,办事讲原那么,而不要唯利是图,互相勾结利用,背信弃义,以原那么做交易。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周而不比”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那么, 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 标准,应该与正
13、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与谄媚逢迎、态度伪善、夸夺其谈的人相交。交友也应有度。“规过劝善”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否那么会使感情疏远甚至反目 成仇;朋友之间的交往应遵循适度原那么,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和睦。对待朋友不“以言 举人”,也不“以人废言”。1 .以直报怨“以直报怨”即当面直陈其怨,不必迂回曲折,旁敲侧击,而应单刀直入,以直言相告自己的愤怨。相 对而言,道家的“以德报怨”显得过于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过于褊狭。冤冤相报, 不利于社会稳定,“以直报怨”当是比拟高的境界。(二)试题对接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子曰:“君子
1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材料二】“且君子之交淡假设水,小人之交甘假设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那么无故以离。” (庄子).材料一中,孔子的交友原那么是 O.“君子之交淡假设水,小人之交甘假设醴”是否符合孔子的交友观?结合孔子的交友观谈谈你对“君子之交淡 假设水,小人之交甘假设醴”的认识。七、诲人不倦(-)考点解读1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指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它不是教学方法,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因 材施教,两者是有区别的。(2)启发诱导原那么。“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假如学生未进入积极的思 维状态,就不勉
15、强施教。孔子特别重视让学生根据事物的知识、经验有所发挥,他与子夏对诗经的 讨论引发子夏的顿悟,就是最好的例证。(3)因材施教原那么。孔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分科教育,定向培 养。2 .孔子的治学思想:述而不作。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 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政治倾向有关。孔子提倡“复礼”,向往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而当时 的现实是“礼乐崩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对于“述而不作、一方面说明孔子“复古”的 政治立场,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
16、自己的体系,有创新在, 并非“传声筒”。(二)试题对接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材料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材料二】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 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那么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熹论语集注).“述而不作”的“述”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O朱熹认为“述而不作”是孔子品德的表达。1 .联系现实评价孔子的“述而不作”。八、高山仰止(一)考点解读“高山仰止” 一章主要是领会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与学生的融洽关系及其人格魅力。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
17、高不可攀的,但是他并不以此为傲。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真诚相待。他赏罚 公正,喜怒好恶从不掩饰。孔门弟子即使受到老师的严厉斥责,也依然理解老师、尊敬老师。颜渊对老师的 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贡对老师也相当尊敬,不能容忍别人对老师的诋毁,他把老师的学问比 作“数仞之墙”,同时又把孔子比作“日月”,“无得而逾”。孔子对待学生,至情至性,平易近人,一点儿架子也没有。老师说错话,学生可以反驳;老师做错事, 学生可以不高兴。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批评。孔子关爱学生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二)试题对接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6分)【材料一】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
18、,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 日: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J (论语阳货) 【材料二】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 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注】奚:为什么。施:施行,延及。1 .材料一中,“牛刀”喻指 o (2分).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4分)九、沂水春风(-)考点解读“沂水春风” 一章主要反映的是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沂水春风”是礼乐治国精神的表达,是国泰民 安、和谐社会构想之缩影。曾点所描绘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
19、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 人都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二)试题对接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那么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箧;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J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孔子“与点”的原因是什么?1 .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十、中庸之道(-)考点解读1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强调处事有“度”,过犹不及。“不及”是没有到达“中二其根源在于太
20、拘谨和保守;而“过” 那么是超过了 “中二 其原因在于太放纵和激进。两者尽管趋向相反,但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因而都是偏 离中道而走向极端的失中现象。强调符合义的原那么性。与人交往要有度,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只要努力做到合情 合理就够了,就是一个君子了。强调温和的处事原那么。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 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强调“权”(通权达变)的重要性。一切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变化开展的同时,还可能出现某些意想不 到的反常情况。而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思想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所以,在具体实践中运用“
21、中” 这一基本原那么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通。2 .和而不同事物通过变革到达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状态,叫作“和”;掩盖或否认事物的矛盾,只求外表上的整齐 一致,谓之“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 独立思考,从来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那么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那么, 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其实,在所有问题上,往往都能表达出“和 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3 .“中庸” “和”的精神实质“中庸” “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依据道德原那么保持中
22、立态度, 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在今 天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借鉴孔子的这一理论。“中庸”不是“折中主义”。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 (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外表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那么的“乡原”等。 孔子的“中庸”思想包含做事、考虑问题要“执中”而不偏(考虑全面,不走极端),“和而不同”,对人宽 容包涵,但又坚持道德原那么,做事、考虑问题要稳健、合情合理等内容,不应片面理解。孔子鄙视那种善恶 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乎流
23、俗,合乎污世”的折中主义者,称之为“乡 原,贬之曰“乡原,德之贼也”。(二)试题对接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 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选自中庸).上述文字告诉我们要学会修养省察,其中强调了一种君子特别注重的修养方法:O (两个字).根据第三段文字,简析“中和”的功用。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与试题对接(答案)11.仁政(礼治),法治。(2分).两者结合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2 年高 预测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