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指南解读(全文).docx
《最新: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指南解读(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指南解读(全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指南解读(全文)2020年日本胃肠内镜学会制定并发布了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 膜切除术指南。该指南针对18个临床问题提出建议,问题涉及食管癌的 术前诊断、适应证、内镜切除方案、可治愈性评估以及内镜切除监测5个 方面,主要内容包括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2个局部。本文主要就食管腺癌 局部的指南内容进行了解读。日本胃肠内镜学会综合日本与西方指南制定适用于日本的食管癌内镜切 除指南,于2020年发布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指南 似下简称2020指南)2020指南以提出临床问题(clinical questions , CQs)的形式给予解释
2、和推荐意见,共陈述18个CQs ,主要包括食管鳞癌 和食管腺癌2个局部。虽然我国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但近几年来食 管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临床上我们对腺癌也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就 2020指南中食管腺癌局部所涉及的术前评估、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术后 监测的7个CQs进行解读。2020指南特点1.2020指南的内容:2017年日本食管学会发布了2017年食管癌实践指南2,3(以下简称 2017指南),2020指南未对2017指南中已有的工程进行重新分析,仅 对其中的一局部临床问题提出了建议。早期胃癌内镜切除后的异时性胃癌发病率为2.3% ,建议至少每年随访一 次。相比浅表LSBE-C腺癌,内镜
3、切除后异时性食管腺癌的发生率为0.7% , 略低于胃癌。然而LSBE-M中食管腺癌的发病率约达1%,暗示了因浅表 腺癌而接受内镜切除治疗的患者会有更高的风险。考虑到食管腺癌检测的 困难性,对此类患者采用与胃癌相似的随访监测是必要的。因此,2020指南建议LSBE-M在内镜切除后大约每1年左右进行一次内 镜随访。相比之下5SBE在内镜切除后异时性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为0.2% 0.3% ,对这些患者每2 3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是合适的,但基于现有研 究2020指南未能就此得出结论。CQ18 :浅表食管腺癌内镜切除后,是否推荐图像增强内镜和放大内镜进 行随访?推荐陈述:浅表食管腺癌内镜切除后,推荐应用图
4、像增强内镜和放大内镜 随访。(推荐级别:弱;改良Delphi评分:中= 7.5,低=7 ,高=9 ;证 据强度:C)窄带光成像等图像增强技术已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应用,窄带光成像结合放 大内镜可以详细观察血管结构和外表结构。用1% 3%的醋酸对巴雷特食 管染色,食管的非肿瘤性柱状上皮可暂时白化,使癌或异型增生的红色区 域得以凸显。此外,放大内镜结合醋酸染色可以详细观察外表结构。考虑 到日本与西方国家对巴雷特食管治疗上的差异,2020指南重点就图像增 强内镜和放大内镜对未接受内镜治疗的巴雷特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 诊断有效性(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进行评估。在诊断浅表癌和异型增生方面,窄带光成
5、像的敏感度为94%(95%CI : 83%98%),特异度为94%(95%CI : 81%99%)6,醋酸染色的敏感 度为 92%(95%CI :83%97%)、特异度为 96%(95%CI :85%99%)23, 两种方法联合或延长内镜随访周期虽然增加了患者的压力,但诊断效果出 色。需要注意的是,窄带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 于单独应用窄带光成像,因此二者结合效果更佳24。止矽卜,蓝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 , BLI)在诊断肿瘤和评估病变范围方面也表现出可期待的潜 力,而自体荧光成像、靛胭脂、亚甲蓝和基于探针的共聚焦激光内镜在灵 敏度或特异度方面那么表
6、现欠佳。综上,考虑到证据强度以及权衡利弊,2020指南弱推荐应用窄带光成像、醋酸染色、放大内镜对内镜切除后的浅表食管腺癌患者进行随访。2 .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指南制定委员会选择了与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 ESD)/ 内镜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相关的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质量 的问题,以提出CQs的方式给出推荐意见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活动。CQs 是基于PICO原那么”提出的是患者(patie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 对照(comparis
7、ons)和结果(outcomes)。(2)推荐确实定及其证据的强度: 证据质量的评估采用 GRADE(Grading of Recomme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tion)系统;共识达成采用改良的 Delphi方法;形成的推荐强度包括“施行干预”强烈推荐、施行干预弱推 荐、不施行干预强烈推荐、不施行干预弱推荐。3 . 2020指南所涉及的概念:目前巴雷特食管的定义尚不统一。在日本,巴雷特食管是指由胃延伸至食 管的柱状上皮,无论其长度或是否存在组织学肠化,同时将胃食管结合部 定义为食管栅状血管的远端。大局部西方指南那么将胃食管结合部定义为
8、胃 黏膜皱裳的近端,并将长度21 cm且伴有组织学肠化作为诊断巴雷特食管 的必要条件。在病理诊断上,西方国家使用的低度异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 , LGD)和高度异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 , HGD)等概念 也不适用于日本。日本的分类中,长段巴雷特食管(long-segment Barrett esophagus , LSBE)定义为巴雷特食管黏膜环周长度3 cm ,有别于西方 所规定的巴雷特食管黏膜最长径23 cm ,同样的区别也存在于短段巴雷特 食管(short-segment Barrett esophagus, SSBE)0 由于日本的
9、文献有限, 2020指南大局部引自西方国家的研究,所涉及的LSBE/SSBE概念也大都 采用了西方国家的定义。2020指南解读(一)食管腺癌的术前评估针对浅表食管腺癌,内镜在术前评估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一项研究对134 例ESD-R1切除的浅表食管腺癌和HGD标本进行分析,水平切缘阳性率 达40.3%说明术前内镜难以诊断病变边界特别在LSBE中更为显著4。 此外,当浅表食管腺癌与鳞状上皮相邻时,扩散到鳞状上皮之下的病灶更 增加了边界评估的难度5。关于内镜评估食管腺癌病变范围的研究很少, 2020指南中认为其评估方式应与癌症的检查方式相同,即通过连续地鉴 别癌变与否来明确边界。CQ12 :是否推
10、荐在内镜切除前应用图像增强放大内镜评估浅表食管腺癌 的范围?推荐陈述:推荐应用图像增强放大内镜对浅表食管腺癌病变范围进行内镜 切除前评估。(推荐级别:弱;改良Delphi评分:中=8 ,低=3 ,高=9 ; 证据强度:D)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醋酸和内镜窄带光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 诊断浅表癌和异型增生的灵敏度之90%阴性预测值298%,特异度280% , 因此建议常规靶向活检的同时联合应用醋酸染色和窄带光成像观察6。自 体荧光成像(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 AFI)、靛胭脂、亚甲蓝和基于 探针的共聚焦激光内镜(probe base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食管癌 黏膜 剥离 术内镜 切除 指南 解读 全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