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From Farmers to Professional Farmers of New Type 庄西真作者简介:庄西真(1967-),男,山东莒南人,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 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职业技术教育原发信息:职教论坛(南昌)2015年第201510期 第23-28页内容提要:在我国,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为了解决“谁来种 地”、“怎么种地”的开展困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 作逐渐提上日程。从宏观上看,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产生 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对农村实用人才 认识的逐步深入。从微观上看,新型
2、职业农民的成长和培 育与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并蒂相连,以农业现代化为视 阈,可为深入理解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崭新的视角。From Farmers to Professional Farmers of New Type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流变/培育/必要性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2015年10期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0-0023-06们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是市场中生产和经营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的小生产者或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农民;第三,他们是以农业生产为致富主业和 长久产业的职业者6。与职业农民概念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突出了新型二
3、字,其意在于突出职业农民面临的社会新环境,更加强调职业 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适应,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作用。与新 型农民概念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突出职业二字,意在强调回归农 民的职业属性,去除农民的“身份外衣,赋予新型职业农民与市民同等 的社会地位、社会保障等。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国家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 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假设干意见强调,要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加 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 农民。2013年8月,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 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
4、见中,农业部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展新型职 业农民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将成 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强调了新 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201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联 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标志着我国中等 职业学校向广大农民敞开了大门。上述政策意见的出台,为我国新型职业 农民的培育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国家开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
5、业部、 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2020年)指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 年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开展的宏伟蓝 图。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局部,农村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职 业农民是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直接关涉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 进程。然而,我国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属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薄 弱环节,农村职业教育开展面临着众多的困境。与普通教育相比,农村职 业教育在经费保障、办学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
6、距,生源 减少的困境尤为突出。据统计,未来十年学龄人口规模将保持每年860万 人的平均降幅,2010-2015年间,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将保持每年4.1%的 下降速度力。适龄学生的减少无疑会加剧农村职业教育的生存困境,减缓 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已经从正规学校教育 的一个特定阶段,转变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局部,其服务面得到广泛的 扩容,职业教育的对象大大地增加了 8。因此,培育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 型职业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将农村职业教育的 对象定位为潜在的和现存的农村劳动力,生源困境也就迎刃而解。而且,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开展
7、的契机。在国家政 策的大力推动之下,农村职业教育可以获得更多的经费、师资、设备等方 面的保障,农村职业教育主体也会寻求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的路径,这就为 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由于新型职业农民本身就具 有现代化的特征,所以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农村 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各国助力现代农业开展的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大 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民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农民现代 化的过程即是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正如英格尔斯所言:完善现代制度 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那么,本身只是一
8、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 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 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 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的悲剧是不可防止 的9。尽管不同国家国情和资源禀赋相异,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也不尽相 同,但是各国普遍通过培育职业农民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建有 农业职业准入制度,而且拥有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世界上最发 达的农业国家,美国各州设有农学院、试验站和推广站,中、高等农业职 业教育和各类农业短期培训班各司其职,为美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农业实 用人才。在欧洲,丹麦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强国,在美欧贸易谈
9、判中,丹麦 并不像其他欧洲国家那样畏惧美国的倾销,之所以如此有底气,很大程度 上得益于其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群体。在丹麦,要想成为农民必须具有绿色证书,通过绿色证书购买农场能够获得政府的补贴。绿色证书的获得需要 经历10年的初等教育以及三个阶段约5年的农业学院学习。瑞士在农业 开展方面先天条件缺乏,但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 于其兴旺的农民职业教育。瑞士农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高等教育、专业 职业技术教育和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并有专门机构负责。而且,瑞士 政府严格规定,经营农场者必须接受相当于中等水平的教育并取得相关证 书。与瑞士一样,日本在农业开展上也同样面临先天缺乏的劣势,但是
10、日 本农业的兴旺也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日本实施”认定农业 者”制度,并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使得土地主要向认 定农业者集中,大大提高了日本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速我国现代农业进程的人才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现代农 业快速开展的必然选择,可以为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人才保 障。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增长向主要依靠高 科技水平与高素质农民转变,尤其是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 规模化经营的转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着力构建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
11、规模经营,扶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开展。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而言的,其经营规模更大,收入水平更 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更高,主要包括专业 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0。在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之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实现了突破创新,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农业生产 链条不断内化与外延,涌现出大批专业化的岗位,而这些岗位终究还是要 依托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填补。目前来看,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变革,农村 已经涌现出一批专业大户,但是他们仅仅是实现了
12、规模化经营,文化素质 仍然较低,专业能力比拟匮乏,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仍然没有从本 质上转变传统农民的思想观念,难以有效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在此 背景下,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阶层就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 键,从而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奠定微观基础。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 育可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的特长优 势,相互协作,转变农业开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成长为新型市 场经营主体。从长远来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必将 成为我国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将有效缓解我 国“无人种田的困境,保障国家的粮食平安。同时,新型职
13、业农民对于 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甚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随着农业 现代化的开展,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量连年增收。然 而,与农业兴旺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依然很低。数据说明, 美国现在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达2600亩,而我国的平均农业土地经营规 模仅为10亩,由此可见,中国单位劳动产出(农业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的巨 大差距,同时也反映出农业劳动力的过剩程度。要想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 业强国的转变,转变农业开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就 在于高素质的农业实用人才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
14、代农 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转型的成功与否和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育有着重要关 系,只有实现农民的现代化,现代农业的开展才有了保障口。历史与现实 赋予了新型职业农民新的使命,这就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力量大力培育新型 职业农民,从而为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充足的实用人才保障。一、如何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并没有达成共识,对于新型职 业农民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于新 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培育新 型职业农民不仅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业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新型职业农民以市场化为导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民 新型 职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