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Impa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put on EconomicGrowth 徐晓作者简介:徐晓,女,博士研究生,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经济与 贸易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河南 新郑 451150原发信息:教育学术月干教(南昌)2015年第20156期 第58-63页内容提要:利用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比照分析地方普通高中 与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普 通高中教育支出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 的影响程度较弱,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中等职 业
2、教育开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Impa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put on Economic Growth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现实困境/经济增长secondaryvocational education expenditure/dilemma/econoeic growth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复印期号:2015年10期(二)三大区域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由于我国东、中、西部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教育开展不平衡性都十分 明显,因此我们分别以东、中、西部各省数据为子样本对模型(5)进行回归 分析,分别研究
3、我国三大区域高级中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更 好的比照其中的差异性,具体来说,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 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 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从表2列出的东、中、西 部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可见,普通高中教 育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在东、中、西部均高于中等职业教育,与之前分析 的结果一致。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 显,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 著。可能的原因有二:第
4、一,职业学校在1999年取消包分配”的计划招生模式后,其吸 引力日趋减弱,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招生难”问题。这种现象在 东部地区更为明显,由于东部地区经济普遍较为兴旺,高考录取率也相对 较高,高等教育的开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形成的冲击更大,选择进入中等职 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比例很低,因此地方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其投入更少, 重视程度更低,教育支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多地表达在高等教育支出 上,这与陈晋玲(2013)、刘新荣(2013)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口0 11;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不 如兴旺地区,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与兴旺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很多就读于非 重点
5、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进入高等院校的比率非常低,相比拟而言接受中 等职业教育所带来的易就业、本钱低的好处吸引力更大,因此中等职业教 育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其重视程度相应的高于东部地 区。第二,中部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开展带来的人力资本的增长更能够适应 中部经济增长的需要。各层次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与各地区对该 层次的教育重视程度和开展规模有关,也与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有关,该 层次教育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直接影响着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这种实践性、时效性更强的教育形式来说,这种现象 更为明显。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开展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会逐
6、步增加,对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要求也就越高。英国经济学家C. 克拉克运用计量方法比拟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 分布的变动趋势,认为随着经济的开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 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 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即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 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成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带。 很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部 地区转移,如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化工、家电制造、汽车零部件产 业等。这就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的熟悉某种技能或在通过短期培训就能够掌握实践操作
7、技能的劳动者,高级中等阶段教育无疑十分契合中 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的特点,该阶段教育投入对经 济的影响程度在中部地区较为突出也就缺乏为奇。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政策建议由于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开展规模过小、家庭、社会和政府对其 投入缺乏、教育质量不高、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 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开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协 调,未能真正起到优化劳动力素质和结构的作用,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投入 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低于普通高中阶段投入。相比拟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更加 契合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的特点,更能够适应中 部
8、地区经济增长的需要。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大投入总量,明确投入重点。在高等教育群众化的背景下, 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高专教育规模的扩大,势必对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一定 的冲击,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投入一定程度上高于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有其合 理性,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开展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第二、三产 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其开展也应能基本满足社会对中 等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针对其开展规模过小,且社会和家庭投入意愿 较低的现状,政府应适度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对中 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生源的财政补贴力度。第二,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投入效率。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
9、长的贡 献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教育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能契合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开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 开展需求无法很好的匹配,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经济开展对中等技能 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重投入的同时,更应该重质量的提高。对于中等 职业技术学校政府应加大教育教学设施、实训场地等方面的投入,重视师 资培训I,同时根据地区产业开展需求和产业结构特点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 专业设置。中西部地区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更应重视中等职业 教育的作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开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程度。第三,改革投入方式,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由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并 非义务教育
10、,教育本钱由家庭和政府分担,因此选择合理、有效、公平的 资源配置方式,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十分必要。对于东部地区和中西 部经济兴旺地区,由县、市级政府承当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省级 政府统筹安排本省教育经费,实施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均等化拨款;中 西部经济欠兴旺地区,地方财力相对薄弱,单纯依靠县级政府投入势必造 成投入缺乏和差异过大,可由省级政府作为承当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责任主 体,中央政府承当均衡省际间支出能力的责任。对于经济特别落后的地 区,应提高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中中央财政所占比例,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11(2015)
11、6- 0058-06一、前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而教育投入的增加是教育水 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中等职业教育的 开展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第二、三产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数 量与质量,其对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不容忽视。但由 于该阶段教育在我国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十分有 限,其开展规模和质量也往往被忽视,目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方式和 投入重点也存在较大争议。鉴于此,深入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我 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探讨该阶段教育投入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对于确 定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经费投入重点,改革经费投入
12、方式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对于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一直是学者们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利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和样本,国内外学者就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与 路径得出了不同的结论。20世纪80年代,罗默和和卢卡斯先后建立和发 展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美国经济学 家Schultz(1961)那么把教育视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余值法得出了美 国1929年到1957年的经济增长有33%归因于教育的开展的结论。Barro and Martin(1999)指出,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 ; Benhabib & Speigel(1994)x Devaraj
13、an(1996)xBlundell(1998)以及Blankenau(2006)2-4等学者也者B从不同角度验证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体到教育开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学 者通过不同的计量方法,测算了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虽 然由于样本选取和方法的不同,所测算出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略有 差异,但大局部研究都肯定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如范柏乃等 (2005)利用1952-2003年度的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投资的数据,计算出 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4%5;谭永生(2006)借鉴C-D 生产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模型,核算出我国1978年到2003年教育
14、所 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为25.72%60杭永宝(2007)借鉴 Denison和Maddison的方法估算了 1993-2004年间中国小学、初中、 普通高中、中职、高职以及本科以上教育开展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7,郭庆旺、贾俊雪(2009)那么通过构建包含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两阶段 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认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支出和高等教育支出政策对地 区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溢价水平的影响总体上较为模糊8。上述研究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大多是对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进行总体分析,针对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 十分匮乏,对于该阶段所包含的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投
15、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程度与路径的比照分析也较为欠缺。本文借鉴C-D生产函数, 利用1995-2012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并比照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普通高中 投入与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中等职业教 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以期对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重点的 确定与投入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二、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一)计量模型设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又称C-D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 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20年代研究美国1899-1922年期间制造业生 产中,资本和劳动要素对生产开展的影响时得出,其基本形式为:其中,Y表示产出,A为技术水平常数,L、K分别代表劳动
16、和资本的 投入量,a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邛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a 0邛 0 , 且a+B=l。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入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人力资本从而 推动经济增长,鉴于此,我们将教育投入作为一种投资形式纳入分析,将 生产函数中的L分解为初始劳动力Ig教育投入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投入 H的乘积,在此基础上假设H为教育投入EDU的函数,II,那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对该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我们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均纳入模型,以便针对性的比照 评价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由此构建基本计量模型如下:-.其中EDUV、EDUH分别代表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普通高中教育投入 水平。I
17、可视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 的弹性系数。(二)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从数据可得性以及本文研究目的出发,选取1995-2012年全国各 省、市、自治区相关数据作为样本,由于重庆1997年才设立为直辖市, 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将重庆市合并入四川省进行计算,而西藏相关统 计数据缺失值较多,因此剔除了西藏的相关数据。模型中涉及的主要变量 解释如下:Q)产出变量Y ,采用以1995年为基期的各省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 代理变量;(2)劳动投入量L以各省全部社会就业人员作为代理变量;(3)资本存量K,采取永续盘存法”进行核算,基本公式为:II- E 口.11为t时期和t-1时期的资
18、本存量;一I为t时期的名义固定资产投资;1.7 ;-11 u, !|I一!为t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水平;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借鉴张军等(2004)的研究成果,按各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减指数予以折算9。(4)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水平(EDUV)和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水平(EDUH)分 别由各省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总经费和普通高中教育总经费作为代理变 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包含的内容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略有差异,2007 年之前具体包括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成人中专 和技工学校,2007年之后具体包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和成人中专。i、t分别代表第i个地区第t个年份,对各统计
19、变量均取对 数处理。由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一个人接受中等职业教 育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 培养周期为三年左右,而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局部直接进入 劳动力市场,另一局部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后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高等 专科教育培养周期为二年到三年,本科教育培养周期为四年,所以我们对 主要的解释变量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用了比产出数据早六年的数据,对中等 职业教育投入用了比产出数据早三年的数据进行回归以更好的分析高级中 等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1996-201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Q996-201
20、3)以及国家统计 局官方网站。各变量统计描述如表L三、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结果及原因分析(一)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经济增长效应的总体分析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印证 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理,同时为了消除面板数据模型常见的异方差 与序列自相关问题,这里我们选择跨省份残差变量作为权数,运用广义最 小二乘法(GLS)进行估计。首先利用全样本数据对模型(5)进行回归分析, 测算出我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 度,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见表2所示:比照普通高中阶段和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产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可以看 出,中等职业教
21、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教育投入,主 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过小,在各阶段教育中所占比例较 低,社会、个人和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都微乎其微,故其对经济的影 响程度也十分有限。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相比,高级中等教育 阶段投入在各个教育层级中已然处于“低谷”地带,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 展规模和国家与个人对其投入水平又远低于普通高中阶段教育。2011年 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经费仅为1567.93亿元,财政性投入915.55亿元,而 普通高中2011年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为2357.03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 1382.01亿元。在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高以
22、及高等教育群众化、高校录取 率大幅度上升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的开展和投入规模高于中等职业教育 有其合理性,但职业教育的开展规模也应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应能够基本满足经济开展和劳动就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开展规模过小,投入缺乏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劳动者尤其是制造业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相应也较为有限。其二,由于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导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 未能真正起到优化劳动力素质和结构的作用,这也直接制约了中等职业教 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教育形式和特点上看,职业教育由于实践性较 强,需要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对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相应较 高。但20
23、11年我国普通高中的生师比为15.77 ,而职业高中的生师比为 21.59 ,普通中专的生师比为31.53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是所有教育 阶段最高的,专职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仅占22%左右,具有硕士及以上 学历者仅为4.54%左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开展 质量不高的现实。从教育设施的配置上看,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 性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设施,其对教学设备和场地的需求都高于其他类型的 教育阶段,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过少无法保证其所需的基本教学条件。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为186.77亿元,同期普通中 学新增投资为1007.55亿元,教育总投资为279
24、1.39亿元,中等职业教 育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仅占各教育总投资的6.69%O中等职业教育 师资整体数量缺乏,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投入缺乏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 业生往往并未掌握本领域较为先进的技能,影响了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 力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其三,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与经济开展和产业结构升 级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协调。从我国当前经济开展阶段和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上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开展,但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仍是首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开展理应与产业 结构相协调。然而从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毕业生专业分布 上看,却并非如此。根据教
25、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 版),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共18个大类,其中农林牧渔类属于 第一产业,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 轻纺食品六个专业大类属于第二产业,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 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 身、教育类、司法服务类以及公共管理与服务类11个专业大类可以归为 第三产业,实践中由于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能源环境等专业往往需要大 量前期投资,对教学设备、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因此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尤 其是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出于利益驱使,产生短视效应,往往会优先设 置和开展如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司法服务等对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要求不 高,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从而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开展与实际需求严 重偏离,也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对产出贡献较低。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 教育毕业生中专业属于第二产业毕业生仅为34.72% ,第三产业的中等职 业学校毕业生人数高达64.78% ,而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集中于信息技 术类和财经商贸类,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23.84%和11.23% ,不 仅导致工业、制造业开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十分匮乏,而且与高等教育 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重叠严重,从而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 及中等职业教育对劳动力素质和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发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