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docx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全盟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牧业、农 村牧区现代化和高质量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 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内 蒙古自治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18 2022)等五个方案的通知(内党农牧组发20193 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遵循新开展 理念,聚焦产业兴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补 链延链为主线,
2、推动农牧业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优势 特色产业开展壮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 系、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为实现农业 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游相互衔接的全产业链,推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到 2025年,各级示范家庭农牧场到达2000家,各级示 范农牧民合作社到达500个,盟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 业到达110家以上,培育认定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 范联合体20个以上、盟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40个以上。(-)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依托产业集群、现代 农牧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工程, 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价值链开发,做大做强产业融 合平台。组织开展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与农牧业现
3、代化 示范区创立工作。推动农牧业产业强镇建设,引导农 牧业产业集群向优势产业带集聚,向产业园区和产业 聚集区集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运行效率。到2025 年,力争创立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个以上, 总数到达3个以上;创立国家级产业强镇3个以上, 总数到达5个以上;创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以上。(三)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深化企业 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开展农牧业产业化示范 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牧场、农牧民专 业合作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实现产品标准化、规 模化种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推进农牧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支 持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
4、产、保底收购、托管服务、股 份合作、利润返还、土地经营权流转、吸纳就业等方 式,与农牧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成 功的模式和做法,推进农牧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 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到2025年,农企利 益联结机制比例到达88%o四、推进农牧业绿色开展(一)强化资源保护利用。科学合理核定天然草 地暖季适宜载畜量,持续优化和巩固畜牧业结构,着 力将天然放养的牲畜规模控制在科学合理区间,确保 草原生态实现自我恢复、永续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 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土地平 整、农田防护、高效节水与生态保持等工程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
5、强化 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平安管理,通过结构调整、 地力提升、精准施肥,实现化肥使用量持续零增长。 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现农药使用量零 增长。强制使用国家标准地膜,支持使用可降解地膜, 推进农田废旧地膜、滴灌带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土壤 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催促涉重金属矿山企业定期开展地下水和土壤监测,确保全盟耕地土壤平安,推进 耕地资源保护和质量提升。因地制宜推广畜禽养殖废 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推动粪肥科学还田,构建种养结 合、农牧循环开展机制。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 广秸秆氨化、粉碎还田,青(黄)贮等综合利用技术 示范。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1.6万亩,提质改 造11万
6、亩,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到达104万亩;畜禽粪 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1%以上;秸秆收集率、综合 利用率分别到达95%和90%o()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平安体系建设。进一步 落实农畜产品质量平安基层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制 度,增强基层农畜产品质量平安公共服务能力,全面 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整合检测资源,建立1家 盟级综合检测机构,完善现有的通过“双认证”的旗 县级农畜产品检验检测站,进一步提高风险监测、风 险评估、预警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检打联动, 严厉查处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违法行为,确保农畜产品 质量平安。持续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平安县创立活动, 不断提升区域农畜产品质量平安整体水平。到2025
7、年,全盟农畜产品质量平安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 上。(三)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 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以 布鲁氏菌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高致 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抓好强制免疫、 检疫监管、疫情排查、监测预警、消毒灭源等工作, 做到应免密度和质量到达100%,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 大动物疫情。加强以布鲁氏菌病为主的人畜共患病防 治,到2023年人间布病发病率控制在40/10万以下, 畜间布病疫情到达控制标准。加强引进动物监管工作, 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落地报告制度和隔离管理制 度,强化调运车辆及贩运经纪人的监管,严防动物疫 情跨区域
8、传播。逐步完善盟、旗县、苏木乡镇三级兽 医实验室建设工作,通过(国家工程建设及政府投入) 仪器设备购入、实验室改扩建将盟级实验室打造成覆 盖周边的区域型兽医实验室。加强兽医机构队伍和能 力建设,强化嘎查村防疫员管理和培训,进一步完善 嘎查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的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 度。(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贯彻落实自治区农 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要求,全盟上下形成合力,推动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全面推进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建 设运营,抓好品质管控、品牌宣传、渠道建设各项工 作,提升锡林郭勒羊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肉羊 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
9、高端攀升。扎实推进 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积极开展锡林郭勒 奶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注册,高质量完成品牌战 略规划、宣传片等顶层设计,推动品牌质量标准体系、 使用管理方法制定实施,做好品牌运营管理。稳步推 进锡林郭勒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统筹盟内优良肉牛 品种资源,推进肉牛新品种、新品系培育,推进品牌 建设运营。鼓励支持开展阿巴嘎策格、苏尼特双峰驼、 太仆寺旗藜麦等县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五、夯实农村牧区服务基础(一)夯实农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 饲草储藏制度,健全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合 作社)三级储草体系,完善投入、建设、运行机制, 逐步由应急抗灾救灾向制度性防灾
10、减灾转变,由保命 式防灾减灾向季节性营养均衡转变。围绕主要农作物 耕地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 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广阿巴嘎旗 “牧业机械设备大世界”展示、销售、培训、售后一体化服务等模式,大力普及牛颈枷、喂奶架、饲喂兜 池、TMR搅拌机、自动提水机、兽医保定架、太阳能 温水器、远程监控等畜牧业功能型基础设施,着力提 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有效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 效率。到2025年,我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 持在92%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畜产品初加 工机械化率到达50%以上。(-)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对 乡村振兴的支撑能力,健全
11、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创新 农牧业科技推广方式,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创业、科 技专家咨询、“三区”(遥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 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员服务、农牧业科技网络书屋 等模式,以市场化机制推广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 新成果。进一步拓展星火科技“12396”服务平台在农 村牧区的应用范围。集聚科技特派员、科研人员、星 创天地、中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创新人 才和组织,转化一批适合当地、特色鲜明、基础扎实 的工程,推动农村牧区创新创业工作深入开展。继续 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特派员以多种形 式与农牧民尤其是专业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解决农牧业产业链
12、关键环节的瓶颈问题。引导和促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科 技创业行动与农牧业科技园区、基地等平台联合互动, 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 革,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在农技助力产业开展 上持续发力。大力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互补 和深度融合,建设“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壮大 农技人员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 能。到2025年,全盟计划选派涉农涉牧科技特派员达 到300人,新增10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向农村牧区 和企业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100项以 上。建设科技专家大院10个,科技小院15个。农牧 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到达55%,进入自治区中上游。(三)促进
13、农村牧区创新创业。多渠道稳定和增 加就业岗位,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农村 牧区劳动力。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村牧 区劳动力参与农田水利、村庄道路、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绿化等工程工程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健全 京蒙劳务协作常态化机制,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 输出力度。加大与周边盟市、省份的劳务协作力度, 搭建用工信息平台,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36万人次, 每年转移就业不少于7.2万人次。千方百计促进创业, 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会保险补贴、创 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农村牧区
14、劳动力从事个体经 营,创办特色小店,从而实现稳定创业。落实创业孵 化政策和服务,打造一批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以 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创业支撑平台等 创业扶持载体,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有条件地 区建设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基地),力争到2025 年全盟建设创业园(孵化基地)到达18个。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产业振兴摆在推进乡村牧区振兴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 日程,全面压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着力构建职责 清晰、执行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强化研究部署、推 进调度和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 效。盟直各有关部门主动认领任务,积极作为、认真 履
15、职,并加强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和对各地工作 的督导推进,合力推动乡村牧区产业振兴。(-)强化农村牧区金融服务。完善农村牧区金 融服务体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和支农惠农金融政策,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营特色支行或乡村振兴事业 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广活畜抵押贷、订 单贷、流水贷、供应链金融等信贷业务,加大“乡村 振兴贷”、“肉牛e贷”、“现代牧业助力贷”、“小 额极速贷”等信用贷款投放,深化“银担”合作,提 高涉农担保业务覆盖面。(三)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认真落实国家、自治 区各项优惠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 化建设规划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 向“三农三牧”倾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产业 振兴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