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质量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docx
《1.3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质量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质量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质量检测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轨道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 验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测 量值越精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 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支柱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2 .图甲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让小车A拖着纸带向左运动,与静止的小车B碰撞,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是实验得到的一
2、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设x/=2.00cm, %2= 1.40cm, xj=0.95cm,小车A和B (含橡皮泥)的质量分别为力/和单位:cm2.00 丁 2.00 ”140”联9$联9$乙m2,则应验证的关系式为()长木板小车6小车/打方计时器、 二匚?产口纸带A. 肛苔=(见+生)工2B. mx2 =(町 + 根2)刍C.町大 =+ m)x3D.犯( +)= (4 +m2)(x2 +占)3 .在“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A.停表、天平、刻度尺B.弹簧测力计、停表、天平C.天平、刻度尺、光电计时器D.停表、刻度尺、光电计时器4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
3、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先从某一高度处单 独释放质量为加的小球a,标记下小球a撞击在挡板上的位置再在水平轨道上放上 质量为%的小球b,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球a,标记两球撞击挡板的位置P、N,关于本 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故选c。4. D【解析】【详解】A.为了防止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球的质量要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外,故A错 误;BC.小球离开水平轨道后均做平抛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小球每次平抛运动的水平位 移相同,a小球不与b小球相碰时落点为a小球与b小球相碰后,a小球平抛初速度比 第一次小,且匕以,根据平抛运动学公式。水平方向则有竖直方向则有,1 / h = -gr =因为乜以,b小球平抛
4、初速度大,下落高度小,所以。点应为b小球撞击挡板位置,N位 置应为小球a击挡板位置,故BC错误;D.根据平抛公式解得因此验证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可得mama ! mb4om Jon 4opm所以可以用7笳来反映小球a的初动量,故D正确。故选Do5. ACD【解析】A.如图所示装置中,以悬挂的钩码为研究对象,可以测出钩码下落的高度,也可以测出钩码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可以表达钩码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所以可以用于验证机械能守 恒,所以A正确;B.如图所示装置中,小车在桌上运动时,要受到摩擦力,小车会客服摩擦力做功,所以 机械能不守恒,即该装置不可以用于验证机械能守恒,所以B错误;C.如图所示装置中,以悬挂的
5、钩码和盘为研究对象,可以测出钩码下落的高度,也可以 测出钩码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可以表达钩码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所以可以用于验证机械能 守恒,所以c正确;D.如图所示装置中,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可以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也可以测出重物在 不同时刻的速度,可以表达重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所以可以用于验证机械能守恒,所以 D正确。故选ACDo6. BD【解析】【详解】A.为防止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必须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两球的直径必须相 同,故A错误;B.为控制入射球的初速度相等,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 度由静止释放,故B正确;C.为使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安装轨道时,
6、轨道未端必须水平,只要从同一高度 释放保证速度相等,轨道不用是光滑的,故C错误;D.实验需要测出小球的质量与水平位移,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刻度尺,故D正 确。故选BDo7. BC【解析】A.为了保证两球为对心碰撞,要求两球半径必须相等,故A错误;B.为了让每次碰撞中入射球的速度均相等,则每次都要求A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故B 正确;C.只要能保证每次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则可以保证小球相碰时的速度相等,不需要要 求斜槽光滑,故c正确;D.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A? =%y;+,&2由于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两边同乘以,可得mAv/ = mAv/ + mBv2/则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mA O
7、P = m入 OM + g ON成立,故D错误。故选BCo8. BC EF 0.80.79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解析】【详解】(1)小车P碰前做匀速运动,应选点迹均匀的计数点来进行计算,AB和BC段点迹都均 匀,但由于A点为运动的起点,故选择运动了一段时间后的BC段来计算小车P碰撞前的 速度;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小车P和Q碰后的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DE段的后半段点迹已经均匀,故选EF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2)碰前的速度小车P的速度大小 = 120;。=200mzs ,小车Q的速度为零,故碰 前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Po =町 =0.4x2.0 = 0.8kg.m/
8、s,碰撞后,小车P和Q成为一个整 体,速度大小为勾=79x 10 2m - i 32m/s,动量大小0.02 x3sp = (m+m2)v = (0.4 + 0.2)x 1.3 0.79kg m/s ;(3)根据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9. A 1: 3【解析】【详解】在平抛测速度来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由装置图可知被碰小球初始位置的投影点 在而本实验需要防止被碰球碰后发生反弹情况,则有入射小球的质量需大于被碰小球 的质量,所以被碰小球为A球,即。点是A球球心的投影点。由图可读出OM = 10cmOP = 18cmOfN = 24cm而碰撞中的A与B两球
9、动量守恒有mBv()=mBvB+mAvA因碰前后均做平抛运动时间相同故有可得UOCX ,即可以用平抛的水平位移代替平抛初始速度,整理的表达式mBOP = mBOM + mA OfN所以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A _ 而-而 _ 18-10 _mB ON _ 24 -310. 0.03kg. m/s0.015kg.m/s 0.015kg.m/s碰撞中 l 的矢量和是守恒的量【解析】由图像可知,碰前入射小球的速度vi 0.25再 0.2m.,碰后入射球的速度为m0.3 0.2 八% = 一 = 0.5m/s1 r,0.4-0.2被碰球碰后的速度为2 0.35-0.20 ,匕=-=0.75m/s2 00.
10、4-0.2p = mv = 0.030 x l=0.03kg m/s入射球碰前的动量为入射小球碰撞后的动量为P; = 匕=0.030 x 0.5 = 0.015kg - m/s被碰小球碰撞后的动量为P2 =m2v2 =().020x0.75 = 0.() 15kg-m/s碰后系统的总动量为p - m1 Vj +m2v2 = 0.015kg-m/s通过计算发现,两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相等,即:碰撞中机口的矢量和是守恒的量。11. mivi-m2V2=mivit-m2V2,12. ADEBC C【解析】【详解】(1)实验中,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其末端水平。在地板上铺白纸和复写纸,通过小铅锤将斜槽末端
11、在纸上的投影记为点。,首先让球A从斜槽点C由静止释放,落在复写纸上, 如此重复多次,再将球B放在槽口末端,让球A从点C由静止释放,撞击球B,两球落到 复写纸上,如此重复多次,取下白纸,用圆规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点P、点M和点M用 刻度尺测出/OP、/OM和/ON,改变点。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故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 是 ADEBC;(2)根据碰撞的特点可知小球A与B碰撞后,A的速度既小于B的速度,也小于碰撞前瞬间自身的速度,由此可推知P点是A单独运动时的平均落点,M、N点分别是碰撞后A、B 的平均落点,由于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相等,所以运动时间相等,均设为3则A在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碰撞后瞬
12、间A、B的速度分别为(2)行掌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联立可得,叫=叫 + m2ON 故选Co13.M = MC【解析】【详解】(1)设两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碰撞前瞬间滑块A的速度为v。,碰撞后 瞬间A、8的速度分别为必、v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在桌面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 小均为Q =由题意,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42 aX = u;2ax2 = 4(4)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o-MvA+m vB 联立式可得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 = M(2)若桌面稍有倾斜,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易知A、8在桌面上滑行时的加速度仍然相等,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仍可以验证A、3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
13、并且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不改 变,故选C。14. BC#CB OP = OM +%,0N b【解析】【详解】(1)Ao因小球在斜槽末端的速度与平抛的水平位移成正比,所以斜槽是否光滑对该实验 影响不大,故A错误;B.斜槽末端保持水平,是为了保证它们在水平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故B正确;C.小球1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释放,保证尽可能每次碰撞情况相同,故C正确;故选BCo为确保小球1碰后不弹回,要求 2/22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满足y=-t乙下落高度一定,运动时间相同;水平方向满足x = vt水平位移与平抛初速度成正比,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0P = mQM + m2ON
14、 即OP = OM + ON(2)两球碰撞,动量守恒,有myOP = miOM + m2ON则OP = OM+%ONOM故排除Ao碰撞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则1 (OP、21,OM、21 ON,有mi( ) - m ( ) + 92 t2 t2 2设单个格子的长度为小 则BC三个图中,OP、OM、QV的长度分别为OPOMONB10。7a8C9a7a25分别代入方程可得,B图满足。故选Bo15. 小而二町丽 +力冬丽64.8 (64.065.0cm均可)BC【解析】【详解】(1)若两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有mv =+ 加2匕两球碰撞前后都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都落在同一平面上,运动时间相同,且碰前A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质量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1.3 科学 验证 动量 守恒定律 质量 检测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