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docx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谢青松.审题人:帅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网:众所周知,我们一说到中华文明的形成,就会提到夏商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考古实 证,关于夏朝的论述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疑问。近几十年来,随着大量的考古开掘,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遗址陆续被发现出来,其中就包括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和夏朝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戴向明:绝大局部中国考古学家认为,夏的存在是清楚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学者质疑,特别是国外一 些学者,因为没有文字证实,他们就怀疑夏朝是否存在。在
2、我看来,我们至少可以论证在早于商这个阶 段,相当于夏的这个阶段,是否出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根据我们的考古发现,比方说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 址为代表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否已进入国家了?这个我们从考古发现上是可以研究、可以论证的。包括我 在内的好多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代表夏。良渚跟夏文化确实没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知道良渚出现得非常早,它是在距今5000年前,或者延续到5000年后。 夏的出现基本上最早在距今4000年左右,到距今3500年之间。二里头文化实际上还要晚一点,二里头文 化大概是距今3800年左右到3500年左右。所以说,在这个阶段都还存疑,还有人质疑,只有到了殷墟甲 骨文出现
3、之后,才能证实商史的存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良渚延续时间是从5000年前,比方五 千二三百年,到四千二三百年之间,这1000年的时间,然后它就衰亡了,不是完全消失了,但确实是完 全衰落了。后续有一些延续下来,但没有多大影响了。这样一个兴盛文明,突然兴起,然后衰落,到有文 字出现的时候,完全就没有人知道了。我们知道,后期文字主要在中原商周王朝使用,记载的主要是中原或者跟中原有关的一些史事。良渚 偏于东南一隅,长江下游,不在中原,年代差异又很大,所以没有让它留下一些传说下来。我认为主要可 能是这个原因,在史记里没有直接反响关于良渚文化的内容,只是后来记载东南一带是百越,越人, 他们的史实。那
4、些都比较晚了,是商周以后的事。在早期史前时期,整个确实对那一带没有什么直接的影 响,甚至连传说留下来的影影绰绰的模糊的也很少,跟中原的夏王朝确实也没有直接发生过什么关系。但是良渚文化本身的一些要素是流传下来了,比方玉琮等这些代表性的玉器,到了中原,甚至到了北 方,是有流传的。(摘编自良渚文化上推中华文明起源)材料二15.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与登高都写于诗人漂泊他乡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B.首联两句写诗人虽然远离长安,但是听闻长安的政局,想到百年世事,不禁悲从中来。C.颔联两句写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更换了主人,文武百官都换上了不同于昔时的新官服
5、。D.鱼龙不再游动,秋江凄冷,身在夔州的诗人倍感寂寞,常常思念昔日长安的平居生活。16 .诗人“不胜悲”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一悲:唐王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国运昔盛今衰;二悲:外患严重,关河动 荡;三悲: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之思。(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题,6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荀子劝学中说的“, ”与孔子所说的“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 意思基本相同。(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手法,感伤天地间个人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3 O(3)杜甫登高中,“, ”两句从空间、时间
6、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秋情 感。【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 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 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7、,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 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 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 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 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那么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 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
8、奉献,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 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肝胆相照B.肝胆相照C.相濡以沫D.相濡以沫A.肝胆相照B.肝胆相照C.相濡以沫D.相濡以沫颠沛流离颠沛流离羁旅漂泊羁旅漂泊童山濯濯满目疮痍满目疮痍童山濯濯处心积虑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处心积虑.以下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缺乏”:前劲 有余,后劲缺乏;分孽有余,成穗缺乏;穗大有余,结实缺乏。B.他高兴地回答
9、: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 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C.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 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D.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 雄花不育的“母稻”。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照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 B 19. B.参考答案: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比照,突出他敢于 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
10、注田畴”的平凡小事进行比照,突出他的淡泊名利,专注科研 事业。把袁隆平“乡村教师”与“名满天下”“颠覆世界权威”与“专注田畴”进行比照,突出其即使平凡普 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二)语言文字运用H (此题共2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读到酶,我们首先要说到酶的最大作用一一高效催化作用。在生命体中,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催化反 应。比方,人类吃的食物并不直接提供能量,而是要将食物中的葡萄糖进行氧化,才能释放能量,以维持 生命体的体温,并 。如果没有酶的参与,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这一系列的反响,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就必须使用三百度以上的高
11、温,而这在生物体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体内一 些酶,可以将食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提高数百万倍到上亿倍。正是 ,葡萄糖氧化的过程才能在常温常压下瞬间完成。对现代工业而言,酶是绿色生物制造的核心“芯片”。酶具有高催化效率、高度的专一性、作用条件 温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工业制造中可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具有绿色制造和 可持续开展的典型特征。由此,科学家们开展了酶工程技术,将酶分子进行改造与重新设计,从而改善前 的性能,使其能够用于现代工业。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21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
12、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答案】2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如果想加快反响速度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因为酶具有众多优点,在工业生产中有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开展的典型特征,所以科学家们开展了酶工 程技术,使其能够用于现代工业。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之于民,亦类也”,普通人也能够成为伟大的人。孟子还总结出 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大丈夫”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上述材料能给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当代青年以启示,
13、请结合你对自身开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以平凡姿态,成卓越人生“寄蜉嵋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之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没有毕业之前,以为自己是独一 无二的;离开象牙塔,跃入人海,才发现自己不过是最平凡的浪花。但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人皆可以 为尧舜”,我们要在平凡中追求卓越,以平凡的姿态,成就卓越的人生。平凡之人,能胸怀天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以平凡的姿态,成就卓越的人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即使平凡,举国青年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共克时艰。24岁民警王李承,在国家需求之时笃
14、定逆行赶回武汉,担任武昌方舱医院及周边防控工作;29岁医生吴小燕,听到号召,毅然 放弃回乡,返回武汉与病魔较量。战疫中涌现出的无数普通劳动者中不乏中国青年的身影,他们心有祖 国,胸装人民,他们是最不平凡的普通人,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为平凡的中国青年点赞,为非凡的 中国力量喝彩。平凡之人,能在恶劣环境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平凡中追求卓越。“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J面对平凡,张瑞敏如是 说。“时代楷模”黄文秀硕士毕业后,坚定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定向选调生,扎根基层。帮助村民开展 杉木、砂糖橘等扶贫产业,并教村民做电商。仅用一年时间,就让白泥村88户人
15、家顺利脱贫。她以卓越 的工作成绩兑现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驻村诺言。近几年来,数以千计的青年志愿者走进西部、走 进群众,在贫困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让平凡之花绽放在脱困扶贫的道路上。平凡之人,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演绎平凡人的伟大。从毕生致力于敦煌保护的学者樊锦诗,到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教师潘威廉;从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 的科学家顾方舟,到在凉山森林火灾牺牲的31名扑火勇士,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中国的脊梁。正在他们 在平凡的岗位上活跃着的辛勤身影,获得了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的杰出荣誉,演绎出了平凡人的伟 大。新时代领路人曾用“止于至善”勉励中国青年,鼓励他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
16、强。正如 新时代领路人所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立足平凡,追求卓越。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大 业时刻准备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后浪平凡,但一样可以卓越;后浪无名,但一样可 以不朽。冀吾辈以平凡姿态,成卓越人生。20世纪80年代,苏秉琦提出的“区系类型”和张光直提出的“中国相互作用圈”模式,跳出了 “中 原中心”模式的“怪圈”,正确指出中国史前文化的演进并无强势中心的主导,距今6000年至5300年期 间,各地区独立奋进,在自身传统基础上发生“裂变”,都到达过相当高的开展程度,出现苏秉琦形容为 “满天星斗”的众多“古国”;在独立开展的同时,各地区也因密切交流和
17、“撞击”,形成了一个与早期历 史时期中国的核心范围契合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范围的认知,催生了苏秉琦所说的“共识的中国”或张 光直所说的“最初的中国这个“中国”并非占据“天下之中”的某个高级文明体,而是相当于周人所 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的“天下”,是覆盖禹贡“九州”范围的文化共同体。在这一模式中,“古国”的出现和“最初的中国”的诞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中华文 明五千年”并非虚言。在此之后,“最初的中国”内各地区发生了跌宕起伏的文化兴衰和动乱整合,包括 约距今5300之后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存和庙底沟类型等“原生型”的古国衰落、大汶口文化之西进和屈 家岭文化的北进;约距今5300
18、年至4300年良渚的兴起和衰落;约距今4300至3800年陶寺文化的兴起、 石郎的兴起、石家河文化的兴起、河南和山东龙山文化诸城林立局面的形成、龙山文化势力之南下和后石 家河文化的衰落;以及距今3800年二里头文化的勃兴。所有这些重大事件都应该以“最初的中国”的视 角去解读,即每一个事件都不是独立的,都源于各地区的互动,也会对各地区产生深刻影响。正是在这样 的互动中,各地区彼此吸收着经验和教训,开展着适合本地区文化传统的政治实践,各地区的一体化也因 此日益加强,一些成功的王者开始产生天下一体、协和万邦的政治理想,构思苏秉琦所说的“理想的中 国”,直至距今3100年前后,周人终于第一次以中国特色
19、的政治制度实现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 想,建立起“现实的中国二良渚文化和中国文明的关系正需在此“最初的中国”视角下认识。简而言之,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组成局部;良渚早期国家的出现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重要实证,是“最初的中国”第一个灿烂结 晶;良渚文化对龙山时代和夏商时期中华文明的开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摘编自李新伟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由于史书中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夏朝是否存在受到一些学者质疑,但绝大局部中国考古学家认为它 是可以从考古发现上证实的。B.良渚文化地处远离中原的长江下游地区,存在的时间又在距今5
20、300年到4300年之间,年代太过久 远,所以找不到任何文献记载。C.在考古学研究中,苏秉琦提出了 “区系类型”理论,并将“中国”分成了 “共识的中国”“理想的中 国,“现实的中国”三个阶段。D.以“最初的中国”的视角解读,良渚文化的兴衰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它是各地区文化互动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良渚文化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二里头文化,开展程度灿烂辉煌,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演进由先进的中原 地区主导的理论难以解释清楚的。B.史记等典籍中记载的百越与良渚文化在自然地理上有重叠之处,但记载中的越人的史实是商周以 后的事,与良渚文化
21、没有直接关系。C.苏秉琦将中国史前文化时期的“古国”形容为“满天星斗”,不仅仅言其众多,还突出其散布而无强势 中心,以及文明程度较高的特点。D.良渚文化已经进入国家社会形态,其玉琮等代表性玉器传到了中原甚至北方,可见其统治者已开始产 生天下一体、协和万邦的政治理想。3 .以下说法中,与材料一、二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良渚已经发现了成千上百的符号,相信随着良渚文化的进一步开掘,还会出现更多的符号。如果它 们确然见证了汉字的诞生,那将赋予良渚更加崇高的意义。B.良渚玉器与诗意紧密相联,不仅因为它形制的美丽能勾起诗美的联想,还因为那些具有崇拜意义的神 徽,象征着独特的文化力量,可以传达
22、诗意中的理性因素。C.假如我们把中原地区看成是第一个层次,它周围的五个文化区是第二个层次,那么最外层也还有许多 别的文化区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D.我们不是从良渚的稻作技术、精美工艺、治水工程等,看到文化江南的延续么?莫非有一只看不见的 手,在良渚古老而年轻的春天长空,书写古老江南的密码?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 .有人认为,在良渚文化与夏文化 关系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A 2. D 3. C.引用论证:引用苏秉琦“区系类型”和张光直“中国相互作用圈”模式,阐述作者对良渚文化和中国 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江西省 抚州市 临川区 一中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