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docx
《“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礼是整个中 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那么,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换 言之,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需要深入领会中华礼乐文明,把握 其核心精神。站在情、礼关系的视角上看,通情达礼即表达了中 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通情达礼”的基本内涵称情立文。情是中华礼乐文明形成的基础。古人以为:“饮 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 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 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故礼记曾子问言:“君 子礼以饰情。”正所谓“合声色臭味之欲,喜怒哀乐之情,而人 道备”。不过
2、,古人很重视人情之真,对矫饰之情那么持批评态度, 故言“巧言令色,鲜矣仁”。此外,古人还言道:“苟以其情, 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 之矣。”真情成为善、贵、信等价值评断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古人对脱离人情的礼表达了质疑,如礼记檀弓上言:“丧 礼,与其哀缺乏而礼有余也,不假设礼缺乏而哀有余也。祭礼,与 其敬缺乏而礼有余也,不假设礼缺乏而敬有余也。”总体来看,古 人以为礼是一个关乎人情的存在。人情大体分为好、恶两端。好 恶之情与礼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礼达情,即通过礼来抒发 人的情感,所谓“情具于人,先王制礼以顺之,而喜怒哀乐由此 而和”;二是以礼节情,即通过礼
3、来节制情感的放纵无度。所谓 “好恶正那么天下之是非瞭然而不惑矣”,礼的教化作用就在于“教 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实现“发乎情,止乎礼”“从心所 欲不逾矩”。概言之,人的好恶之情与礼之间存在顺与节两种关 系,其间的分别就在于好恶之情的发动是否合于礼。合那么顺行, 逆那么有节。所谓“克己复礼”,即是“约俭己身,返反于礼中”, 究其实就是贬抑自身膨胀的欲望,约身合礼以待人行事。古人一 那么从利生成人的角度讲求“以礼达情”,一那么从养生合道的角度 强调“以礼节情”。二者可谓一体两面,共同服务于立人成德这 一人文化成的目标。礼者理也。礼的思想基础在于合理,而所合之理实为情理。 情礼关系的实质即是情理
4、关系。情理关系可概括为好恶之情与所 以然、所当然的关系。所以然可谓是好恶之情得以形成和展开的 现实因,是促成好恶之情的现实诸因缘合称,恰如朱熹所言:“至 于天下之物,那么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从所以然层面看,好恶之 情的发动受制于外物刺激和自我感受,正所谓“感于物而动”。 所当然那么是指好恶之情的本质规定,亦是所以然中确定不移的部 分,对此古人言“有物有那么”。从所当然层面看,好恶之情的发 动有其内在规定。论语卫灵公云:“众恶之,必察焉;众 好之,必察焉。”这种对好恶之“察”即意味着对于情感发动的 所当然之理的创造。对此古人又言道:“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 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
5、。唯仁者无私心, 所以能好恶也。”由此可见,好恶之情的当然之理乃以“好善而 恶恶”的人道原那么为思想基础。所谓仁者乃是人道的人格表达, 他以行仁为人最本己的存在;好恶之情的当然之理乃以忠恕之道 为实践沟通原那么。尽己以立身,推己乃成德,忠恕即为立身成德 之事。从立身成德之完成上讲,尽己之忠是推己之恕的前提基础, 而推己之恕那么是尽己之忠的外在展开实现。故忠恕实为立身成德 的一体两面。古人内外合一、成己成人的道德内涵即在此中得以 一贯。换言之,人自身都有“所欲”和“不欲”,得乎“忠恕” 就在于理解人皆有“所欲”与“不欲”而求得彼此一贯的通情; 好恶之情的当然之理又以无过犹不及的中和之道为价值实现
6、原 那么。礼乃称情立文,中礼本质上是得其情实,其外在特征在于“别”,即“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目的在于 表达存在之实。但是礼这一目的的实现最终那么需落在“和”上, 否那么就会落入“礼胜那么离”的境地。以礼达理。“理”为事物之条理、秩序,莫非自然,要在于 顺。“礼”与“理”的关系是粲然之“文”与内涵之“理”的对 应关系。古人言:“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也者,理也。 君子无理不动。”又言:“礼由外作,而合乎万事之理。”相对 于具体事物而言,特定的事物蕴含着特定的理,事物与理应,如 程颗曾言:“万物皆有理,顺之那么易,逆之那么难,各循其理,何 劳于己力哉? ”相对于礼而言,那么特
7、定的礼与特定的理对应,其 目的就在于以文相别。“礼”与“理”的关系建基于具体事物之 上,故绝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言“理”与“礼”,正所谓“夫实 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吾以为非者,人不能 强辞而是之也,虚理在前,吾所谓是者,人既可别持一说以 为非,吾所谓非者,人亦可别持一说以为是也”。对应于具体事 物之理的礼文虽然“至繁”,然如能规约于理,那么可实现以简驭 繁而不烦。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在实践中还需处理好另一个问 题,即“以义制仪”的问题,也就是处理好变礼的问题。古人以 为“礼者,义之定制也;义者,礼之权度。礼一定不易,义随时 制宜。故协合于义而合,虽先王未有此礼,可酌于义而创为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情达礼 中华 礼乐 文明 核心 精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