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1-2《故都的秋》 精品教案.docx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1-2《故都的秋》 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1-2《故都的秋》 精品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案素质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3、理解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寓的感情。4、联系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教学重点:1、形散神聚的特点。2、散文的一般鉴赏。3、某些段落或句子的理解。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年有四季一一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娇,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 千姿百态。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心情去诠释心中的秋(复习有关秋景的古 诗词)。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学生的散文一一故都的秋,来
2、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 都秋味”。(板书课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二、作家、作品简介(检查预习)1、作者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 近代欧洲I、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 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 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 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
3、优美,自成一家。2、写作背景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 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 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 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 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开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 故都的秋。3、小结通过以
4、上的介绍,大家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底蕴,特别是“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 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 群索居的寂寞”一句,明确指出了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感情特点。了解了作者感情的特点,将有助 于下面我们对本文景物特点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情与景的关系。三、捕捉信息,寻找文眼一一“神”1、过渡:文章的标题已指明了描写的地点“故都”和描写的内容“秋”,而在文章当中,作者是否 只写了北国之秋?有什么作用?明确:不是。作者除了写北国之秋,还写了南国之秋,这样就形成了比照,更突出了作者对北国之 秋的眷恋之情。2、提问:那么,作者又是如何
5、来描写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第一、二自然 段。哪一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点?明确: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南国之秋的特点是“慢”“润”“淡”。(板书: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3、小结:概括得好。显然,在作者的心目中北国之秋要远胜南国之秋;北国之秋已成为作者的魂之 所牵,梦之所萦,真是韵味无穷。(板书:味)四、筛选语言,概括秋景一一 “形”1、文中集中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段落?这些段落中写了哪些主要的景?(学生阅读 圈点,)明确:从三到十一自然段。主要有芦花、柳影、虫唱、月夜、钟声;还有碧天、牵牛花
6、、槐树、秋 蝉、秋雨、秋果。具体是工第3段主写牵牛花,第4段主写槐树,第5段主写秋蝉,第610段主 写秋雨,第11段主写果树。2、提问:那么这些景物组成了几幅“秋景图”?(学生讨论、发言)明确:有秋花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3、提问:这五幅故都秋景图是分别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如写秋花,作者侧重写了牵牛花的哪个方 面?明确:写秋花侧重颜色这一角度,写秋槐侧重于落蕊的形状的角度,写秋蝉是侧重写声,写秋雨是 侧重写其味,写秋果重点写它的果实。4、作者在对这些景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表达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下面先请两 名同学来诵读课文311段落,其他同学要眼耳手脑并用,解决两个
7、问题:一是圈出文中表达秋天 色彩的词语,二是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我们将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先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秋色: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 枣树(淡绿微黄)5、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明确:冷色。感受:冷清。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点。6、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这么多声响交杂在一起故都的秋是喧闹呢,还是宁 静?明确:有鸽声(飞声)、蝉声、雨声、人声。是宁静。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 声
8、音都听得到,这就反衬了故都的静,这也正表达了我们在天山景物记中学到的一句诗:蝉噪 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举一个例子,比方钟,在白天,你根本听不到 它的走动声,但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你便能听到清楚的滴答声,因此,假如要你写夜的静,你便 可以以钟的走动声清晰可辨来衬托夜的静,这也就是以动衬静。7、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在如此寂静的秋天里,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你心里会产生一种 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孤独、痛苦。悲凉。这便是故都的秋味。8、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写,而写秋天 的“清、静、悲凉” ?明确:这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1-2故都的秋 精品教案 语文 新课 标人教版 必修 故都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