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上期中检测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I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 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侯。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 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 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碎了一 口: “笨蛋!” 一一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 小姐,冒充着内行,说:
2、“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J旁边的乡下朋友,虽那么没有碎她一口,但 是微微地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 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 们不成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 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 了。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 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 缺乏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3、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 不管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 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不及 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材料二: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 “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 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 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 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4、,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 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J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io. C11.
5、C 12. D 13. A 14. A15. (1)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会变直,金属制的刀斧靠近磨刀石就会变锋利,有学问 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泉水,是因 为心思专一。【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敕以为轮”翻译为: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糅”,通”煤。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 曲的一种工艺。B. “声非加疾”翻译为:声音没有变得洪亮。“疾”,声音宏大。D. “孝悌之义”翻译为:孝敬父母、兄弟友爱的道义。“悌”,兄弟姊妹的友爱
6、。应选Co【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正常语序 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为定语后置句。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翻译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为介词结构后置句。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翻译为: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正常语序为:不知句 读,不解惑。为宾语前置句。C. “马之千里者”翻译为:日行千里的马。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为定语后置句。I). “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翻译为: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
7、藏身,这是因 为它用心浮躁。为判断句。应选C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吾尝跋而望矣”翻译为;我曾经踮起脚远望。“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翻译为: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而”,表 示转折关系。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翻译为: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焉”,兼词,从 这里。“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翻译为: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焉”,为 句末语气词。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翻译为: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之。助词,的。“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翻译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
8、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 志。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翻译为: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也”,句末语气词。“用 心一也”翻译为: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也”,表判断的助词。应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翻译为: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日”,每天, 名词做状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翻译为: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上”,向上, 名词做状语。“下。向下,名词做状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翻译为: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水”,游水,名词做动 lr o“木直中绳,敕以为轮”翻译为:木材
9、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糅。使弯曲,使动用法。“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翻译为: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利”,使,快,走 得快。“其曲中规”翻译为: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曲”,弯曲的程度,形容词活 用做名词。应选Ao【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错误。“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 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开展、有所提高。“学生必能胜过老师”说法过于绝对。应选A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直”,变直;“利工变得锋利;“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参省乎己
10、,每天对自己检 查反省;“知”,通“智”,智慧。(2)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句,强健的筋骨;“上”,向上;“下”,向下;“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也”,是因为心思专一。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 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 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 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
11、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 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 有方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方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缺乏 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 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
12、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 *师曰弟子云者,那么群聚而笑之。问之,那么曰:“彼与彼年相假设也,道相似也,位卑那么足羞, 官盛那么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其可怪也欤!16.对以下句中加点
13、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小学而大遗 遗:放弃B.师道之不复 复:恢复 C.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D.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17.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吾从而师之其贤不及孔子彼与彼年相假设也, 小学而大遗 今之众人师不必贤于弟子 A.B.C.18.以下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不耻相师那么群聚而笑之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吾师道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B.道相似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闻道有先后 D.孔子师郑子吾从而师之 /C./D./.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B.苛政猛于虎也C.其皆出于此乎D.嬴乃
14、夷门抱关者也冰,水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贤不及孔子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9 .以下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先秦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C.句读,古时指文辞休止或停顿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古书没有标点,故要学习句读。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种技能。课文中指后者。20 .翻译以下句子(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15、焉,或不焉。(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答案】16. C17. B 18. C 19. B 20. D21. (1)不理解句读,不解决疑难问题,有 跟随老师学习,有的不跟随老师学习。(2)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 在的地方。【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C. “或”,有的;句子意思是: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 老师学习。应选Co【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不及,比不上。相似,相像;大 致相同。学者,古:
16、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小学,古:小的方面;今: 泛指低等教育场所。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先后,先和后。应选Bo【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群,名词用作动词,聚集;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师,名词意动,以为师;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名词 用作动词,学习;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因此为意动;为名词动用;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应选Co【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代词,指代冰。B.副词,表不
17、比拟;C.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他们;D.表示判断,是;副词,才。应选Bo【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D. “课文中指后者”错误,课文指前者。应选Do【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都是宾语前置句;“或”,有的;“不”,通否二(2) “是故”,因此;“无”,无论;“贵”,地位高;“贱”,地位低;“贵”“贱”“长”“少”, 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参考译文: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 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
18、低于圣人很远,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 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 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 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 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 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 家。问他
19、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 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 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二)诗歌鉴赏(此题共4题,1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
20、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拟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22.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清江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诗题“江村二B.第二句点明了时节,交代了村庄的清幽的环境,透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C.颔联描写燕子自由来往、白鸥相伴相随的情景,令人感到自由、亲切、融洽。D.全诗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写作上前后照应紧凑,读起来轻快流畅。23 .颈联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22. B 23. (1)描写了老妻画纸、稚子敲针的安定祥和的生活画面,(2)表达 了诗人长期漂泊终于过上暂时安定生活的欣喜
21、之情。【解析】【分析】【22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透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错误。应是表现出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作者带来 的满足和欣然。应选Bo23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 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 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 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 令他心头为之一暖。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
22、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 活的闲适美好。声声慢 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4 .以下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 增添词人的愁绪。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
23、度日如年之 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 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25.请结合作者生平概括出词中的“愁”字包含哪些内容。【答案】24. B 25.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解析】【分析】【2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 “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错误,应该是先 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应选Bo【2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可以看出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山东省 泰安市 第一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