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A卷.docx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A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A卷考前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总分值为15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那么不予评分。姓名:考号:得分评卷入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上体育课时脚不慎扭伤,以下做法的是( )o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冷水浸泡D.什么也不做2、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o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3、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C.共产主义道
2、德品质第1页共12页2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迁移;定势;酝酿效应;功能 固着;动机与情绪状态;原型启发。2、答案如下: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所以在内容上一定要准确无误。 同时各学科教材还必须表达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力求结合本学科特 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 育。(2)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材表达为传授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所以 编写教材时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开展的顺序,还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
3、只有把两者统 一起来教材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易懂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内 容的表达要简明、准确、生动,标题、结论要醒目,字体大小、用词要适当。这样才能让学 生更容易读懂教材二(4)理论与实践统一。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教材要结合实际材料 来论证理论。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既学会了理论,又能较好地应用理论。(5)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 、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 时间和空间。(6)教材应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恰当地
4、反映科学技术开展的新成果,增 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3、答案如下:福勒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 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 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 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 备课是否充分等。第10页共12页(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
5、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 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开展水平,具有不同 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 “教学即对话”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来的。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2011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老师问,学生答”的对话,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对话。它不仅表现在提问与回答,还表现在 交流与探讨,表达与倾听,欣赏与评价上,是师生思想和生生思想之间的相互对撞与接纳。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6、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 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在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积累知识,引导启发 学生运用总结、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雉,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 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即对话”正是“谈话教学法”的精髓。谈话教学法应该是在 对话式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抛出一个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 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抛出来的,而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当问题 提出后,要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所在,引导 学生一步步获得知识。最后还要对课堂上已经解决或尚未解
7、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 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 学的要求,勇于在教学中尝试并实践谈话教学法,但并没有把握到谈话教学法的精髓。在教 学片段中,该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并用自己老师的话鼓励大家寻找问 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用来引导学生提问的问题却不具有启发性,这样可能会导致两种 情况:一是没有学生提出任何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天马行空,不利于 教师掌控课堂。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该教师只是简单进行了千篇一律的评价,并没有顺着 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
8、获取答案,也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 归纳总结。因而该教学片段显示出一种无序性和无效性的特点。(2)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话题的引发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对话设定一个话题。有了话题,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对话才有可能继续下去。对话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对话的顺利进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在课堂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使话题向着教师设定的方向开展,并运用自己的教学 知识和课程知识及时纠正对话中的错误或导正对话的方向。第11页共12页课堂的组织者。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者身份是不可替
9、代的。教师必须 运用教师特有的权威,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手段,为对话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 环境,保证对话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友好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中,做学生忠实的听 众和友好的伙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的反思者和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聆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反思,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2、答案如下:(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响的教 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造故事和问题创设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 设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0、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 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 创新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孙老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激发学生 的兴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这样新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 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 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开展特点,结 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第二,教师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2 小学教师 资格证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测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