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制度:历史、现状与展望(中英)-2021.6(搜搜报告).pdf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制度:历史、现状与展望(中英)-2021.6(搜搜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制度:历史、现状与展望(中英)-2021.6(搜搜报告).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历史、 现状与展望 2021年6月 Valerie J. Karplus 卡内基梅隆大学 由哈佛全球研究所支持 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合作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历史、 现状与展望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 由哈佛全球研究所支持 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合作 Valerie J. Karplus 卡内
2、基梅隆大学 2021年6月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致谢 本文是在哈佛全球研究所的支持下撰写的,是中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大型研究项目 的一部分。在这一倡议中,哈佛项目正与由张希良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 所合作。哈佛项目得到了来自中国能源基金、Enel 基金会、哈佛大学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基 金、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以及哈佛大学环境中心的支持。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是哈佛校级倡议,成立于2007年,旨在识别和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 科学合理、经济
3、合理和政治务实的公共政策选择。哈佛项目广纳天下之贤才,依托世界各地 主要思想家,对国际和国内气候变化政策的政策架构、关键设计要素和制度层面进行研究。 哈佛项目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 A.J. 迈耶(A.J. Meyer)能源与经济发展教授 Robert N. Stavins 领导。更多信息请访问哈佛项目网站:www.hks.harvard.edu/hpca。 引用信息 Karplus, Valerie J.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历史、现状与展望. 马塞诸塞州剑桥市: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 2021年6月.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讨论文件中表达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哈佛肯尼迪学院或 哈佛大学的
4、观点。讨论文件未经正式审查和批准。这类文件列入本系列是为了征求反馈意见, 并鼓励就重要的公共政策挑战进行辩论。版权属于作者。论文只可下载作个人用途使用。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 1 1. 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ETS,下文简称“碳市场”)在中国逐渐发 展起来。碳排放权交易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 工作的基石。虽然目前只针对发电行业进行 交易,但该系统将全面覆盖8个主要的能源密 集型行业,预计到2025年将覆盖中国72%的碳 排放(Zhang,2021)。如果发电
5、行业如期在 2021年开始交易,现行或计划实施的碳定价 体系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相比2020年 增加约40%(世界银行,2020)。 碳市场将排放权分配给企业,并允许市 场参与者以低于自身减排成本的价格购买排 放权。经济学家认为,碳市场是一项成本最 低的政策,因为从理论上讲,交易能够使各 排放方的边际减排成本均等,以最低成本控 制总排放量。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来 实现多个目标。首先,人们普遍认为,碳市 场是一种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控制来自电 力和工业等主要排放源的碳排放量的工具, 是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一种 机制。不过,成本效益并不是唯一的目标。 第二,碳市场建立
6、了政府在碳排放监测、报 告和核查(MRV)方面的能力,这对于衡量 国家气候目标进展、加强参与者和观察员对 该体系有效性的信任是必要的。第三,碳市 场为中国的二氧化碳抵销市场注入了新的活 力。此前,中国的碳抵销市场依赖于向欧盟 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出售经认证的减 排量。第四,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碳市 场要求排放者对他们排放的二氧化碳负责。 它提供了让管理者对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 体排放负责的基础,就像早期针对当地环境 污染物的政策一样。可以说,中国的政策制 定者可以实施许多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替 代政策设计,但它们都不具有行业覆盖面、 当地熟悉度和支持度、国际地位,也与中国 国内碳市
7、场的改革议程不一致。虽然碳市场 将有助于平衡企业间的碳边际减排成本,但 这远远不是中国决策者判断该体系成功与否 的唯一标准。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历史、 现状与展望 Valerie J. Karplus 卡内基梅隆大学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将于2021年年中正式投入运行。该体系旨在通过一个可 交易的绩效标准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并将率先在发电行业实施,预计未来将拓展到其他行 业,且将由基于强度的碳交易体系向基于总量的体系过渡。本文梳理了碳交易体系的历史、 设计及实施规则,并分析其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支撑“2030年前碳排 放达峰”和“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这两个目
8、标的实现。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2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历史、 现状与展望 中国逐步发展碳市场反映了在此过程中 的挑战和经验教训。2011年,中国首次宣布 利用排放权交易管理二氧化碳排放的提议, 并于2013年开始在七个省市进行试点。2017年 底,有关部门正式宣布启动建立中国国家碳 市场。经过数年的准备和延迟,首个覆盖发 电行业的交易将于2021年6月启动。为目标行 业建立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MRV)、2018 年气候变化政策责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NDRC,下文简称“国家发改
9、委”)转至新 成立的生态环境部(MEE)、最近爆发的CO- VID-19等相关挑战意味着中国的碳市场还有很 长一段路要走。但是,这次延迟也为最终落 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法律和技术基础。 本章介绍了中国碳市场的现状。第2章 将回顾其历史背景。第3章将阐述中国碳市 场如何作为减排基于产出的可交易绩效标 准(TPS)来实施。第4章将介绍碳市场的实 施,包括其管理、覆盖范围、MRV及履约的相 关规定。第5章将论述与现有政策的相互作 用,包括现有区域试点与形成中的国家体系 之间的关系。第6章将评估碳市场未来的发展 方向。第七章将进行总结。 2. 历史背景 中国碳市场旨在支撑国家减缓气候变化 目标的实施。
10、当政策制定者在“十二五”规 划(2011-2015年)中首次提出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文简称“碳强度”) 目标时,碳市场作为经济有效的替代命令与 控制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法而开始受到人们广 泛关注。减少碳强度或减少与产出挂钩的碳 排放总量的国家目标,与作为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进程一部分的减 排承诺相对应。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首 次承诺,到2020年全国碳强度将相比2005年 下降40%45%。2015年,在巴黎第21次缔约方 大会(COP)召开之前,中国领导人宣布到 2030年中国碳强度将相比2005年下降60%65% ,并最迟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20
11、年秋 天,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 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碳市场建立在2013-2014年推出的七 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经验基础上。此前在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京都议定书的清洁 发展机制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二氧化硫(SO2 )交易方面的经验也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碳市 场的设计。 中国最初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为了 支撑国家和省级碳强度目标的实现,这与 国家承诺和其他支撑政策相一致,如表1所 示。在“十二五”规划中,碳强度目标与能 源强度目标一同引入以支撑国内2009年哥本 哈根承诺的落实。长期以来,中国五年规 划中的能源强度目标仅从“十一五”规划 (20062010年)开
12、始才被视为具有约束力。 尤其是“十一五”末为实现“强制性”能 源强度下降目标而展开的一场代价高昂的争 夺,凸显了目标不灵活的后果。官员们将国 家目标分解到省级和省级以下行政部门,以 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总体而言,与较发达 的东部省份相比,欠发达的西部省份面临的 目标不那么严格。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 3 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碳市场的职责最初 属于国家发改委,该委员会是国家主要的经 济规划部门。2018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职 能移交给了生态环境部,该部负责监督国内 空气、水和土
13、壤污染物的法规。这种职责转 移授权生态环境部在企业层面监测温室气体 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监督国家碳市场的持 续实施,并惩处违规行为。 中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日期包括: 2011年 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通知 20132014年 7个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 始运行 2017年12月 启动全国碳市场、制定路线图 并得到国务院批准 2018年 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碳市场职 责从国家发改委转移到生态环 境部 2020年12月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 行)发布(2021年2月1日起 施行) 2021年3月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草案修改稿)发布 3. 碳市场设计: 可交易的绩效标准 3.1配额分
14、配 中国碳市场本质上是一种可交易的绩 效标准(TPS):其目标是降低经济活动的 碳强度(基于强度的体系),而不是减少 碳排放总量(基于总量的体系)(Pizer和 Zhang,2018)。TPS的目标是减少碳市场所 覆盖设施每单位产出的平均碳排放量。TPS要 求碳市场所覆盖单位定期提供有关排放量和 经济产出的信息。在履约期结束时,监管机 构会核查设施实际产出以调整最终配额。 全国碳市场预计将全面覆盖电力(包括 发电和热电联产)、建材、钢铁、有色、石 化、化工、造纸和民航等八个行业的大型企 业。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约2.6万吨 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1万吨标准煤的能源 消费量)为门槛,全国碳市场
15、预计将覆盖约 7500家企业,涵盖CO2排放67亿吨,相当于中 国2017年碳排放总量的72(Zhang,2021) 。中国火力发电机组基本都超过上述排放门 槛,因此碳市场预计将全面覆盖该行业(该 行业2017年碳排放总量达36亿吨CO2)。 表1. 国家气候承诺与国内主要碳减排政策间的对应关系 承诺年份国家气候承诺碳减排目标及时间表关键实施政策 2009与2005年相比,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 40%45% 提出国家和省级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工 业能效目标、碳市场 2014与2005年相比,到2030年碳强度下降 60%65%;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 区域碳市场试点、国家碳市场(基于强 度)、
16、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部署和 并网 2020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碳市场(基于总量)、可再生能源 投资组合标准、对低碳能源的研发支 持、技术标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4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历史、 现状与展望 在率先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 中,初始配额将根据排放单位的技术碳排放 率进行相应计算。该体系定义了四个基准 类别:300兆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电厂、300兆 瓦以上的常规燃煤电厂、非常规燃煤电厂和 天然气电厂。基准的部分目的是通过衡量较 老、较脏电厂相对于
17、同类电厂的最佳效率 表现来限制其负担。由于这些工厂不成比例 地分布在不太富裕的省份,通常是中西部 省份,基准为解决地区公平问题提供了一 种途径。早期碳市场所迭代的基准多达11个 (Pizer和Zhang,2018),但为了提高系统 整体效率,最终减少至如今的4个。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省级政府将如 何处理由国家碳市场带来的省级减排义务的 不确定性。目前,全国碳市场只覆盖各省的 部分排放单位,包括所有发电企业和部分来 自其他高能耗行业的企业(排放量占该行业 的50%100);特别是,一些较小的水泥公 司没有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在能源密集型行 业中,未达到碳市场门槛的企业通常是碳密 集型企业。受减
18、排目标约束的省级政府,需 要确定该省不在碳市场覆盖范围内的企业应 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强度但这是不 确定的,因为在履约期结束前,难以确定被 纳入碳市场的企业是通过内部减排还是通过 购买配额抵销碳排放。这将给各省设计支撑 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辅助措施带来困难,同时 也将带来如何避免省内外抵销额度重复计算 的挑战。 3.2减排策略 可交易绩效标准的设计会影响被纳入单 位的减排选择。考虑到它对电力企业的影 响,电力公司有两种履约方法:一种是提高 单台机组的效率,另一种是机组间的发电转 换(例如,发电从效率较低、通常较旧和较 小的机组转换到效率更高、通常较新较大 的机组)。鉴于燃煤电厂和天然气电厂的基
19、准不同,燃料转换的动力也受到限制。由煤 转换为天然气是欧盟碳市场主要履约策略之 一,其中将天然气纳入到单独的基准类别可 以避免这些企业获得大量配额盈余。由于配 额分配是根据实际产量进行调整的,因此只 有当碳排放强度高于基准值时,排放单位才 有动力通过减少产量来减少碳排放,而那些 成本太高或难以融入碳市场的设施将面临越 来越大的压力直至永久关闭。 碳市场不覆盖非化石能源发电(如核电、 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反地,可 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标准等政策将主要面向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长。可再生能源 的大规模发展可能会限制化石能源发电的发 展,因此随着化石电力的减少,未来几十年 碳市场在发电行业
20、的减排贡献将不断下降。 4. 碳市场的实施 本章将根据2021年5月前发布的相关法律 和指令描述中国碳市场的实施计划,并主要 侧重于电力行业的设计。该计划将于2021年6 月开始交易,将碳交易拓展到其他部门的工 作仍在进行中。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哈佛气候协议项目 5 4.1机构结构与管理 生态环境部及其地方代表机构负责监督中 国国家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实施。自2021年2月1 日起生效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下文简称管理办法)概述了交易实施 细则。该文件首先阐述了碳市场发展的基本原
21、 则,具体包括:市场导向、循序渐进、公平公 开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开篇显示了中国政策指 导的典型特征旨在利益相关者间建立起对 流程设计和结果的共同期望。 管理办法概述了两个国家机构在项 目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国家碳排放权注册 登记机构将使用国家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记录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 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其次,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 中统一交易。此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一个碳 市场试点交易所将承担这一职能,但管理 办法明确规定了对应的国家权力机构。以 上两个机构应定期向生态环境部汇报进展。 生态环境部本身负责制定减排技术定义 的规则,监督地方(如省、
22、市)碳配额分配 监管工作的表现,要求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报 告和核查,以及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做好碳 排放交易体系协调工作。2018年之后,项目 领导权从国家发改委移交给生态环境部,导 致了实施的延迟。 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各级政府 机构应当负责碳市场的具体实施。在生态环 境部的监督下,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 责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 和清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等相关活 动,并进行监督管理。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负责配合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落 实相关具体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实施监督 管理。 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一部分, 预计到2021年底,国务院法规将为碳排放权 交易
23、体系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该法规 在强度上等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法律。这将为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包括对违规行为处以更高的罚款。若 2021年3月30日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 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下文简称暂行 条例,链接见参考文献)在今年晚些时候 生效,则将取代管理办法。除非另有说 明,以下关于碳市场的描述依赖于管理办 法。 4.2配额分配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的设定与分配由 生态环境部确定。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考 虑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国家与省 级目标中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经济结 构调整(提高低能耗行业的比重)、能源结 构优化(改用低碳燃料)和大气污染物排
24、 放控制等因素。尽管采用基准法核算配额量 可以适应经济增长,但没有明确考虑其他标 准。因而尽管人们一直对利用碳市场来加强 空气污染控制目标感兴趣,但对于是否或如 何将这些目标纳入方案设计尚未达成共识。 分配方案包括根据历史碳排放水平和产 出向所覆盖的单位预分配碳配额,然后在履 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关注搜搜报告(s o s o y a n b a o ),行研君胃:s o s o b a o g a o 6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历史、 现状与展望 约期末进行调整,即为与实际产出挂钩的 排放量提供配额,其中配额所对应的排放量 是根据各类别机组的碳排放基准值计算出来 的。排放配额分配初期以免费分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佛大学 肯尼迪 学院 中国 二氧化碳 排放 交易 制度 历史 现状 展望 2021.6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23757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