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 .doc
《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 .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词语,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过程与方法(3)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把握蜡烛的特别含义(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友情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创设咨询题,2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方: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衬托喜庆气氛、祝愿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
2、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予思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能够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衬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咨询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阅读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二、介绍时代背景:老师口述,1分钟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打算,10月5日,签署
3、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议。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据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如此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此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制造了有利条件。三、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老师简介,学生知记2分钟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场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不断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青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咨询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
4、死者获列宁奖金。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有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款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精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详细更系统。通讯留意人和事的典型性,擅长在真人真事的根底上,依照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展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谈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四、诵读积累,整体感知。学生默读,概括5分钟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明确:1944年9月
5、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剧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五、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学生齐读相关片断。合作探究,5分钟2.文中的老妇人一直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
6、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合作探究,15分钟提示:选择典型画面推想,如“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特别久,她特别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但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内心是如何想的?再如“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周围,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她悄悄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特别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生硬了的手臂弯过来,穿插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她坐在那儿,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老妇人为什么要如此做?她做这一切时内心是如何想的?
7、“她坐在那儿,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又如,拂晓前,红军战士来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体,老妇人又拿出一支蜡烛点燃在烈士的坟头。“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3.要求学生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10分钟明确: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匪徒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本人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鼓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困难,安葬烈士。
8、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确实是“亲爱”和“哀痛”。板书通讯的六要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缘故),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通过),最后拿出本人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作业:A组(学优生):完成练习册,将故事内容复述整理在笔记上B组(中等生):将故事内容
9、复述整理在笔记上,字词写小楷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字词写小楷反思:第二课时六、分析文中的描写:你发觉文章对哪些内容进展了诲人不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本人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合作探究,15分钟1.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 (各3)、烧焦的树木、闪耀的蜡烛(6)等内容进展了反复交代和描写。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德国人的炮火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蜡烛 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 教案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