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油气运移与聚集.ppt
《第5章油气运移与聚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油气运移与聚集.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 最好的沉淀,第五章,层,区,盖,域,输导层 (储层),圈闭油气藏,烃源岩 (灶),烃源岩 (灶),第一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初次运移(primary migration):,1. 石油初次运移相态,一、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石油与天然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整体看,水溶相不重要!,在烃源岩埋藏早期,生成少量低成熟油阶段,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水溶相运移存在的问题:,2.天然气初次运移相态,天然气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水溶相是天然气运移的重要要相态,2.油气初次运移相态影响因素,油气初次运移相态随烃源岩埋深的演变,二、
2、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1.上覆地层负荷重量增加而导致的压实作用力,(2)压实流体排出方向,沉积物等厚,垂向运移(向上),新沉积物为楔状,从厚处向薄处运移, 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砂泥互层:从泥岩砂岩,碎屑岩盆地压实流体运移规律: 从泥岩向砂岩, 从深部向浅部, 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2.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当烃源岩埋藏到一定深度时, 由于孔隙度变小,渗透率变低,烃源岩内部流体不能畅通排出,就出现了地层异常高压。烃源岩产生的异常高压是烃源岩排烃的最重要动力。,1)烃源岩(泥岩)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欠压实作用(不均衡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
3、会发生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化,1)烃源岩(泥岩)异常高压的成因,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发生脱水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产生异常压力,有机质的生烃作用 (烃类生成形成异常高压),1)烃源岩(泥岩)异常高压的成因,流体热增压作用,热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1)烃源岩(泥岩)异常高压的成因,1)烃源岩(泥岩)异常高压的成因,构造应力 地应力引起地层压缩和变形,造成地层孔隙空间的减小,从而引起地层压力增加。,2)异常高压的排烃特点,异常压力排烃存在两个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幕式排烃),B.烃源岩破裂泄压阶段: 该阶段异常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岩石破裂。油气水伴随泄压过程通过微裂缝混相排出。,A.压力积累阶段:
4、该阶段,异常压力尚处于积累阶段,未导致微裂缝形成。油气在异常压力作用下,通过孔隙被连续缓慢排烃。,异常高压排烃的方向,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4、其它作用力,扩散力 浮力:F=( W CH).g V 毛细管力:P=2cos/r 渗析力,三、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微裂缝幕式开启排烃,Snarsky(1962):,孔隙压力达到静水压力的1.42-2.4倍,岩石就会产生微裂缝,Momper(1978):,孔隙压力达到上覆静岩压力的80%,就能形成垂直裂缝。,四、油气初次运移模式,压实排烃模式;异常高压微裂缝幕式排烃模式;扩散排烃模式,五、烃源岩的有效排烃厚度,受排烃动力、运移通道的渗透能力等地质条
5、件的限制,厚层烃源岩只有一定厚度范围内才能发生完全有效的排烃。 一般认为,有效排烃厚度为20-30m。,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运移,二次运移(secondary migration):,石油和天然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二次运移环境:储集层环境,一、二次运移的相态,二、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力,1. 毛细管力,油气运移过程中的阻力,2. 浮力和重力,(1) 大小,(2)油在浮力作用下开始运移的条件,上浮力毛细管阻力,石油运移的临界高度(按单位面积计),不同密度的原油和在不同岩性条件下,其运移的临界高度不同,(3) 在浮力作用下油的运移方向,3.水动力,剩余压力的概念,地层某一点的地层压力
6、与该深度静水压力的差值,连通地层条件下,两点的地层剩余压力不同,就会导致地层水流动。,(1) 水流动的动因,静水压力条件下: 地层各点的剩余压力为0,地层水不流动,没有水动力。 油气运移靠浮力作用。地层压力对油气运移不起作用,地层各点剩余压力差不相等,水流动 流动方向是从剩余压力高的点流向剩余压力低的点,动水压力状态,(2)在水动力作用下地层水的流动方向,从剩余压力高的地方流向剩余压力低的地方 不同成因的水动力,流体流向不同,三、地下流体势,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被称之为流体的势,1Hubbert势(单位质量势),单位质量的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第一项:重力引起的位能,表示将单位质量的
7、流体从基准面移动到高程为Z所做的功;,第二项:压力产生的弹性,表示由基准面到高程为Z,克服压力变化所做的功,第三项:动能,,测点在基准面之上,Z为正 测点在基准面之下Z为负 通常基准面取海平面,2England势(单位体积势),把单位体积的流体从基准面的点运送到某点所需要做的功,第一项: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第二项:克服膨胀力(压力)所做的功 第三项:克服毛细管力所做的功,3.根据流体势变化分析运移方向,从高势区流向低势区,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运移流线型式,四、油气二次运移通道和输导体系,1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类型,微观上:各种孔隙:孔、洞、缝,宏观上:渗透地层、断层和不整合面,(1) 渗透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气 聚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