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企划书_范文参考.docx





《嘉兴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企划书_范文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企划书_范文参考.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嘉兴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企划书嘉兴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企划书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十三五”期间,全行业综合能效稳居全国前列,行业盈利能力、平均每万吨能耗、平均每万吨产值等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均稳居全国第一。全省造船完工量达7939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占世界市场份额年均超过15%,分别达到17.1%、19.7%、18.9%;占全国市场份额平均超过40%,分别达到42.6%、40.0%、43.1%。国际市场竞争力稳固提升,市场主要来自亚洲、欧洲、美洲,三大区域造船完工量年平均份额分别为36.4%、24.9%、18.
2、2%,总份额达到了79.5%;新接订单量平均占份额分别为52.4%、13.9%、13.4%,总份额达到了79.7%;手持订单量平均占份额分别为39.6%、24.0%、17.1%,总份额达到了80.7%。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058.2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122.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62%;建设期利息341.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5%;流动资金4594.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8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3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7091.39万元,净利润4449.7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2.65%,财务净现值525.76万元,全部投资回
3、收期7.0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0一、 保障措施10二、 展基础12三、 发展形势20四
4、、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3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说明25一、 公司基本信息25二、 公司简介25三、 公司竞争优势26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27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7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7五、 核心人员介绍28六、 经营宗旨29七、 公司发展规划30第三章 项目概述32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32二、 编制原则32三、 编制依据32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33五、 项目建设背景33六、 结论分析3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6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3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8第五章 法人治理4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1二、 董事44三、
5、高级管理人员48四、 监事50第六章 发展规划52一、 公司发展规划52二、 保障措施53第七章 运营管理56一、 公司经营宗旨5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7四、 财务会计制度61第八章 劳动安全评价68一、 编制依据68二、 防范措施69三、 预期效果评价75第九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76一、 项目节能概述7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7能耗分析一览表78三、 项目节能措施78四、 节能综合评价80第十章 组织架构分析81一、 人力资源配置81劳动定员一览表81二、 员工技能培训81第十一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8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
6、7三、 质量管理88四、 设备选型方案8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0第十二章 原辅材料分析9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1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1第十三章 进度规划方案93一、 项目进度安排9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3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4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分析95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95二、 建设投资估算95建设投资估算表97三、 建设期利息9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8四、 流动资金99流动资金估算表99五、 项目总投资10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2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04一、 基本假设及基
7、础参数选取104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8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0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2五、 偿债能力分析11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3六、 经济评价结论114第十六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115一、 项目风险分析115二、 项目风险对策117第十七章 招标、投标120一、 项目招标依据120二、 项目招标范围120三、 招标要求120四、 招标组织方式121五、 招标信息发布124第十八章 总结评价说明125第十九章 附表附件12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7建设投资估算表1
8、2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0流动资金估算表13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4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4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42能耗分析一览表142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和产业链专班协调机制作用,行业管理部门、科技、海事、安监、船级社、金融等各部门
9、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地市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共同推进我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规范行业秩序、提出政策建议、集群发展促进等方面的作用。各重点地市要加强规划指导,依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相关发展规划和支持措施,加大规划实施和政策保障力度。(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基金对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豪华邮轮等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力度,支持“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直接融资,引导上市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优化和产业链整合;优先给予低碳/零碳产品研发企业融资支持;运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政策,推动创新成果产
10、业化。对于“链主企业”实施的关键工序、关键配套产品制造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奖励。继续发挥在建船舶抵押等融资支持政策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三)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利用好国家和省内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科技创新财政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薄弱环节攻关,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高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鼓励基金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以行业重大需求为牵引,加强省内创新资源与长三角地区优势资源的联合,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开放式协同创新,构建我省良好的创新生态。(四)强化
11、人才保障在全行业积极营造“育才、引才、招才、用才”的良好人才环境,加强本土企业家培育,帮助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发展能力。加强船舶产业高水平研发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探索新时代人才评价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跨专业实干型人才,建设一批国际人才社区、海外人才飞地、离岸研发中心。加强与中西部合作,探索建设船舶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技师和现代产业工人。(五)深化开放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加强
1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推动省“走出去”统保平台惠企效应进一步发挥,积极探索出口信贷专项支持我省船舶出口新模式;以船舶工业全面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强骨干企业与发达国家产业界开展科技、人才等多领域的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以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收购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研发机构、企业;支持我省船用设备、零部件、材料“走出去”和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引进来”并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加强与国际主流船级社的对接交流,积极参与IMO等国际组织活动及国际标准的制定。积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入上海的机遇,积极推动全省船舶与海工产业主动对标上海、服务上海、配套上海,形
13、成区域协调发展,聚集更多的要素资源。二、 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充分发挥综合比较优势,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造船大省地位,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我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全行业综合能效稳居全国前列,行业盈利能力、平均每万吨能耗、平均每万吨产值等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均稳居全国第一。全省造船完工量达7939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占世界市场份额年均超过15%,分别达到17.1%、19.7%、18.9%;占全国市场份额平均超过40%,分别达到42.6%、
14、40.0%、43.1%。国际市场竞争力稳固提升,市场主要来自亚洲、欧洲、美洲,三大区域造船完工量年平均份额分别为36.4%、24.9%、18.2%,总份额达到了79.5%;新接订单量平均占份额分别为52.4%、13.9%、13.4%,总份额达到了79.7%;手持订单量平均占份额分别为39.6%、24.0%、17.1%,总份额达到了80.7%。(二)发展模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加大供给侧改革,积极化解1000万吨过剩产能,严禁新增造船产能,积极实施产能减量置换,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高端产能占比不断提升,交付船舶中散货船占比较“十二五”末下降25.8%,豪华邮轮、液化气
15、船等高端产品比重持续上升。与国家大型行业龙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实施战略性创新重组,混合所有制发展后劲勃发,多种所有制发展活力体现,为产业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先进制造能力不断加强。我省骨干企业加快推进精益制造体系,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智能单元和智能生产线,智能制造稳步推进。大中型骨干造船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均达到90%以上。绿色发展明显加快。新一代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新船型比例大幅提高,节能型主机、新型环保油漆、高效舵桨、节能导管和毂帽鳍等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全行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
16、率先实施国际海事组织(IMO)造船新规范,注重涂装设施设备改造,建设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设施,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有组织排放要求;高压水除锈等一批绿色工艺工装研制应用取得突破,岸电使用加快推进。(三)创新引领明显增强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全行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2家,占全省船舶行业规上企业的比例达到34.8%。骨干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比提升加快,其中,产业集群内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超过3%。完成了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研发项目63项,其中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研发、半潜式起重拆解平台开发、中型邮轮设计建造技术研究、极地小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浮式保障平台工程(三期)、海工装备长寿命耐
17、腐蚀液压元件与系统关键技术项目、船舶中小组立弧线焊缝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绿色修船表面处理关键装备研制项目、LNG蒸发汽再液化装置研制等24项牵头组织研发,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完成了一批省级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通过江苏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28项。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全行业拥有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得到大幅提升。一批企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科技大学牵头组建我省53家产学研用单位参加的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得到江苏省和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生产设计和信息化等行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
18、技术含量大幅提升。建造了一批大国重器、世界首制、中国首制重大设备,节能环保主流船型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40%;成功研发并承接全球最大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订单,成功交付了全球首艘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全球首制45000方A-Box型LNG运输船,自主研发建造了全球首制CMHI-163 半潜重吊拆解生活平台、世界首个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驳船、中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中国首制2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深远海多功能原油转驳船、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超大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专精特新取得突破。全行业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在细分市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多功能全回转拖船、83.8m全电力推进平台供应船、新一代节能型全电力推进车客渡船被评定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共创造了46项中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中小型化学品船手持订单居全球第一,滚装船完工和手持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2家企业被工信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名单。自主可控技术增速加快。我省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呈稳步增长态势,专利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落户江苏。据中国船海装备制造业专利指数发布,“十三五”期间,我省年平
20、均增长率超过10.16%,位居全国第三。全行业45家骨干企业共申请发明专利506项。累计完成或参与船舶行业各类标准65项。江苏科技大学拥有可转化科研成果125项、可转化发明专利276项、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科研成果27项。(四)海工装备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我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装制造先发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总装制造能力和业绩仅次于韩国。全面掌握自升式钻井平台自主设计建造技术,具备超深水钻井平台总承包能力,共交付完工海工项目31项。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实现新突破,交付了国内首个FPSO总包项目“希望六号”、国内首制浮式天然气液化和存储设施(FLNG)、全球首艘驳船式液化天然气存储和
21、再气化设施(FSRU)、全球首制海上油田原油转驳设施;成功承接了高端俄罗斯北极LNG项目生产和天然气液化模块、世界最大型的高端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世界最大直径风电管桩海上升压站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一批新型海洋装备、海上大型浮体设计技术全球领先,系列水下运载装备如深海“勇士号”、深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世界载人潜水史留下了骄人的业绩。海上风电产业带动海洋新能源产业扩能增效。(五)全产业链协同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研发、设计、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修理改装、拆解、关键配套设备及服务等门类齐全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链协同发展
22、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拉动作用显著。龙头企业支撑明显。拥有规模以上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465个,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2020年我省前5家造船企业进入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强,4家企业进入世界前20强,2家企业进入世界前10强。关键配套体系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我省拥有经中国船级社认证产品的船舶配套企业1300多家,涵盖了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辅助机械、船用电气设备、船用舾装设备、通信导航和自动化设备等配套产业链环节,攻克了一批关键配套制约短板,按产值计算总量占全国的60%。高技术船舶高端配套领域,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小缸径船用双燃料低速发动机在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成功下线并装船应用,
23、实现我国船用小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研发“零的突破”;锚链、螺旋桨、发电机等部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海洋工程装备核心配套领域,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的单点系泊、动力定位、铺管船核心铺管、自升式平台抬升锁紧系统、海底电缆、海洋监测观测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并实现应用。集成配套能力有所突破,电气控制系统具备成套能力。基础研发实力增强。船海科研创新基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船舶集团702所、江苏省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科研试验力量雄厚。江苏科技大学在海洋结构物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船舶与海工配套系统、新型航行器设计开发、海上特种材料技术及应用、海洋绿色能源技术及装备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嘉兴市 船舶 海洋工程 装备 项目 企划书 范文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