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17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7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7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古代诗歌阅读(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浙东献郑大夫李频圣主东忧涨海滨,思移副相倚陶钧。楼台独坐江山月,舟楫先行泽国春。遥想万家开户外,近闻群盗窜诸邻。几时入去调元化,天下同为尧舜人。(注)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陶钧:比喻治理国家。调:燮调,指宰相的政务。语本孟子告子:“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指出了郑大夫调任浙东的原因,又间接地赞美了郑大夫的治理才能。B颔联叙事写景,大夫乘舟巡行所主之地,政事之暇独坐楼台欣赏江山美景。C五句想象,在郑大夫的
2、治理下,浙东千家万户,定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D六句从境内盗贼逃窜侧面表现郑大夫政绩,也隐含对其未能广施教化的遗憾。2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答案】1D2手法:用典,尾联化用了孟子告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句意。情感:诗人希望郑大夫能早日回朝,担任宰相,辅佐帝王,化育天下,使所有百姓都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贤人。【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也隐含对其未能广施教化的遗憾”无中生有。境内盗贼逃往他处,说明郑大夫弭盗有方,措施得力,保障了一方安宁,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他将所有盗贼都转化为良民。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结
3、合注释,比较容易看出尾联所用的手法,是用典中的语典(相对“事典”而言),即诗文中引用(或化用)有出处的语词。至于情感,则稍微复杂一点,需要理解尾联上下两句的意思,才能准确作答。注意,“入”指入朝为官,与“出”由京官外任地方官恰好相反。“尧舜人”指贤人。结合以上理解分析作答。(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黄庭坚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注:新喻:今江西新余县南。元明:黄大临,字元明,黄庭坚之兄。本诗为黄庭坚探望其兄黄元明别后在新喻道中所作。孤负:
4、同“辜负”。一百八盘:地名,在蜀中巫山境内,此地为当年黄大临送黄庭坚赴贬所途经之地。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是说作者人到中年因病戒酒,以至于这次东归不能与其兄畅饮而遗憾。B颔联两句平实地记录了在新喻道中的所见:煎茶迎客的店家和午风吹拂的稻田。C颈联两句是向兄长嘱咐,只要家中安好就不用写信,显示出作者对家心无挂碍。D颈联后句源自杜甫“来书细作行”,体现诗人善化用诗句“点石成金”的诗风。4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尾联。【答案】3C4尾联两句是虚写,作者通过追忆当年黄元明不畏艰险从一百八盘一路绕过崎岖如羊肠的山路护送他到贬所的场景,来表达兄弟两人之间患难与共的亲情。【解析
5、】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显示出作者对家心无挂碍”错。前句由“但知”可看出作者对家是有所牵挂的。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收束全诗,“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意思是,一百八盘携手登上,至今还梦绕那小道羊肠。作者回忆当年家兄长途相送的情景。兄弟俩一路上携手前行,踏平了一百八盘和四十八渡鞥坎坷之地。那情景历历在目,深厚的手足之情魂牵梦绕。可见尾联用了虚写的手法。(2021北京朝阳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三十三)李白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凭凌随海运,烜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
6、方未已。古风(其四十二)李白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寄影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喷”两句描绘了北溟巨鱼喷水吞川的磅礴气势。B“凭凌”两句写大鹏在海动之时,乘风而起,声势浩大。C“摇裔”两句写白鸥身姿摇曳,盘旋鸣叫于江流之上。D“宜与”两句写海鸥不愿与海客狎戏,只愿与白鹤为伍。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溟”等句化用了庄子道遥游的“鲲鹏”典故。B“寄影”句融情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氛围。C两首诗想象丰富,都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两首诗语言自然,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浪漫的诗风。7这两首
7、古风都借物抒怀,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5D6C7第一首诗借大鹏抒怀。大鹏借海运之际,乘风而起,雄视万方,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第二首借白鸥抒怀。白鸥鸣叫沧江,嬉戏海滩,逍遥自在,表达了诗人忘却机心(洗涤心灵)的思想情感。【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的意思是:无心的海鸥与无心的海客相游戏,无意高攀云鹤。并非“写海鸥不愿与海客狎戏,只愿与白鹤为伍”。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都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古风(其三十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古风(其四十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并非
8、“都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古风(其三十三)写大鹏鸟“喷山”“吞水”,然后乘风而起,“九万未已”实际是借大鹏抒怀,表达自己如大鹏鸟般的凌云壮志。古风(其四十二)前六句写无心的白鸥与无心的海客相游戏,无意高攀云鹤,自由自在地宿沙地,戏芳洲。实则诗人是引以自况。末二句直接表达洗心、忘机之情。(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传神陆游雪鬓萧然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巉巉骨法吾能相,难著凌烟剑佩中。注题传神,即题画像。传神,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骨法
9、:骨相特征。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自题画像,既绘相貌神采,又写晚年心境,笔调深沉,令人动容。B首联用比喻手法,将诗人晚年两鬓雪白、寂寥落魄之状描绘得惟妙惟肖。C诗人境遇困顿,过着非士非农的生活,常借酒消愁,在半醉半醒中度日。D诗人感慨自己虽能担任宰相,但画像却难与功臣之像一样安置在凌烟阁。9颈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8D9典故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典故二:“鹏之徙于南冥也”(庄子逍遥游)以“枥骥”“云鹏”自比,感慨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和条件,心中充满年老无成的无奈与愤懑。【分析】8本题考
10、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D.“自己虽能担任宰相”错误。“相”在诗中的意思为“观察”。尾联“吾能相”的意思是自己能相面。整联的意思是自知貌相不佳,不会再有大的建树,画像难以与功臣之像一同安置在凌烟阁,含有自嘲之意,表达了一生奔波而壮志未酬的情怀。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与评价古诗思想内容的能力。颈联所用的两个典故分别出自曹操龟虽寿与庄子逍遥游。分析诗句表达的感情,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意思,颈联说“我”虽像伏槽的老马还有日行千里之志,但高空的大风已经平息,大鹏无法展翅飞翔,自己是报国无门。由此即可组织出相应的答案。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
11、见年岁老迈依然有报国志向;“鹏之徙于南冥也” 意思是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也寓意志向高远。但“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中“虽存”和“已息”可见志向难以实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悲伤无奈愤慨。(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蓦山溪渡江咏潮曹冠潮生潮落,千古长如许。吴越旧争衡,览遗迹、英雄何处。胥神忠愤,贾勇助鲸波,湍砥柱,驾鳌峰,万骑轰鼍鼓。连天雪浪,直上银河去。击楫誓中流,剑冲星、醉酣起舞。丈夫志业,当使列云台,擒颉利,斩楼兰,雪耻歼狂虏。(注1)曹冠,南宋词人,主张抗金。本词大约作于乾道四年,当时作者被贬逐流放。传说伍子胥劝谏吴王不成,反被吴
12、王赐剑自尽,他的尸体被抛入钱塘江。赤胆忠心的伍子胥含恨化作潮神。晋朝奋威将军祖逖率部北上收复失地。船行至江中,他以船桨敲击战船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云台:汉代宫中高台名,后用以借指朝廷。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生潮落,千古长如许”和苏轼的“羨长江之无穷”都有借大潮流水感叹自然永恒的味道。B“览遗迹、英雄何处”由历史过渡到现实,诗人以英雄自许,表现出国家危难时的责任担当。C“连天雪浪,直上银河去”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象。D“擒颉利,斩楼兰,雪耻歼狂虏”连用几个很有表现力的动词,语言慷慨激昂,有排山倒海之势。
13、11这首词运用了勾践、伍子胥、祖逖三位历史名人的典故,请简析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0B11问当年在吴越争霸斗争中反败为胜的勾践在哪里,表达了对英雄的追念,也是在呼唤南宋朝廷中能够有拯救时局的英雄出现。写伍子胥有勇有谋、赤胆忠心,却惨遭杀害,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忠良、自己有志难伸的愤懑之情。写祖逖中流击楫,醉酣舞剑,表达了作者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思想。【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 “诗人以英雄自许”,表述错误,“览遗迹、英雄何处”一句,是由现实中的吴越遗迹过渡到追忆古人,这里的“英雄”是问当年在吴越争霸斗争中卧薪尝胆、反败为胜的勾践在哪里,
14、并不是作者自许。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个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越国。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反击吴国复仇的历史故事。诗词中“吴越旧争衡,览遗迹、英雄何处”,意思是问当年在吴越争霸斗争中反败为胜的勾践在哪里,表达了对英雄的追念,也是在呼唤南宋朝廷中能够有拯救时局的英雄出现。第二个典故,“胥神忠愤”,说的是伍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
15、封于申,也称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的历史故事。传说伍子胥劝谏吴王不成,反被吴王赐剑自尽,他的尸体被抛入钱塘江。赤胆忠心的伍子胥含恨化作潮神写伍子胥有勇有谋、赤胆忠心,却惨遭杀害,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忠良、自己有志难伸的愤懑之情。第三个典故,“击楫誓中流”,讲述的是晋朝奋威将军祖逖率部北上收复失地。船行至江中,他以船桨敲击战船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诗歌通过写祖逖中流击楫,醉酣舞剑,表达了作者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思想。(2021浙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度荆门望楚唐陈子昂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16、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以上这两首诗,分别是诗人青年时期为应试、为漫游,初次出巴蜀入荆楚途中所作。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送别:指诗人告别故乡亲友。12这两首诗,构思相似:首联都_,突出远游,紧扣标题;颔联、颈联都写景,_;尾联都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层层推进,浑然一体。13简析两诗尾联在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不同之处。【答案】12 叙事(或交代行程或地点)。 描绘沿途雄奇风光。(或从大处着笔描摹
17、眼前胜境,或暗寓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叹之情,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 13(1)陈诗:运用典故和对比,“狂歌客”指春秋时期楚国佯狂避世不仕的接舆,借以自比,又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志趣。(或答:向往新世界、开拓新生活的思想,乐观自信、豪爽奔放、激昂慷慨的气质,入荆楚时惊奇、激动、兴奋、愉快、热烈的心情。)(2)李诗:运用侧面衬托(从对面落笔)和拟人,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万里送行舟”,移情于物,并照应诗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惜别眷恋、依依不舍的深情。或答:诗人在抒写昂扬进取精神(或博大开朗胸怀、青春蓬勃意气、豪放自由个性、高远宏大抱负、浪漫主义色彩)之外,也流露出面对未来
18、的些许迷茫。【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陈诗的首联“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意思是“我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李诗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意思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两诗的首联都是以叙事的方式,点名了具体的地点,交代自己的行程,既照应了题目又点名了“远游”的题旨。所以第一空填“叙事”。陈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是: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苍翠茂密,一望无际。作者通过山川、苍野等景象描摹出了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李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是: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
19、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这些景物同样给人以壮美雄奇之感。在这两首诗中,作者寓情于景,借眼前之景抒发对国家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所以第二空可填写“描绘沿途雄奇风光”。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陈诗:“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我这狂傲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这楚天中来。尾联采用了用典与对比的手法。其中“狂歌客”运用了典故: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作者以“狂歌客”
20、来自比,但又与他的“佯狂避世不仕”不同,作者是初次出川应试,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既表达了他乐观自信、豪爽奔放的激昂之气,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趣。李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本诗尾联运用了侧面衬托和拟人的手法。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运用拟人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以侧面衬托的手法,从对面写来,
21、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2021江苏盐城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蒋颖叔苏轼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樟飘然影自随。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注)此诗为元丰七年秋苏轼自黄州移官汝州途经真州时所作。蒋颖叔与苏轼于嘉祐二年同登进士第,此时居官真州。苏轼自注;“蒋诗记及第时琼林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化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写月明惊鹊之景,映衬作者飘然于江湖之上的潇洒身影。B领联以风浪无限写飘零未休,借枕中春梦喻人生倏忽,寓情于景,托怀于梦,含而不露。C颈联前
22、后相承,既回忆与好友当年宴饮琼林苑时的话语,又提及两人对未来生活的约定。D这首和诗中既回应了老友赠诗的内容,也写到了自己的人生际遇,语调亲切,情深意切。15从全诗看,诗人在尾联中流露出哪些心声?【答案】14A15就此归隐田园的不甘,对自己和朋友仕途之路的慰勉、重登庙堂的期许。【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映衬作者飘然于江湖之上的潇洒身影”说法错误,作者在本联描绘了凉月当空,受惊的鹊儿没法在树枝上安身。划着一支桨在水中飘摇,只有自己的影子跟随自己的一幅画面,只有自己的影子跟随自己体现的是友人不在身边的寂寥,而非潇洒身影。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7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专题 17 古代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