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案(2021新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案(2021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案(2021新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谁先迎来黎明【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4课。本课与教科书中的第2课、第3课一起完成了课程标准里的“13.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学段目标。此前,通过哥白尼学说已经知道了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周期是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那么本课的内容则落在“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自转形成了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上。本课通过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地球”,按不同方向转动“地球”,观察谁先迎来黎明。再通过“地球椅”体验活动,结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事实,推理得出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之后,
2、结合“人体地球”的模拟实验,就能知道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即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最后,再利用地球模型进行一次模拟实验,验证我们推理出来的结论,巩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分析】学生需要在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对运动经验,如汽车与窗外树木的相对运动关系,有这样的基础,根据“地球椅”实验推理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就容易得多。学生对北京与乌鲁木齐的位置有所认识,能在地球仪上快速找到它们。能在地球仪上分清东西南北。但经了解这些基础认知都是学生比较欠缺的,所以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及教学条件提供一些设备及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
3、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2.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地球椅”模拟实验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2.能运用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寻自然现象,解密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是科学。【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实验证明地球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转,然后得出北京比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的结论。难点“地球椅”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不容易获得好的实验效果。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不足,生活体
4、验不足,影响相对运动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理解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西向东转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打印好的“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大字(剪成合适大小)、双面胶、红色圆卡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手电筒、学生制作的地球模型、小圆片贴纸。教师教学课件、班级大记录表、地球仪。【教学过程】一、聚焦1.看图引入。播放一张昼夜交替的动态图,提问:“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那么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会相同吗?”学生回答问题。2.过渡。谈话:不同的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有先后的,那么,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哪座城市先迎来黎明呢?设计意图在问题抛出后,学生必定认为不同的地区迎来黎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谁先迎来黎明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迎来 黎明 教案 2021 新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