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项目建设工程评估【参考】.docx
《饲料项目建设工程评估【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项目建设工程评估【参考】.doc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饲料项目建设工程评估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3一、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行业基本情况3第二章 公司概况9一、 公司基本信息9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9第三章 建设工程评估11一、 BIM技术发展趋势11二、 BIM技术特征14三、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15四、 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24五、 工程网络计划中的逻辑关系27六、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程序28七、 时间参数计算方法30八、 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的确定33九、 网络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分析33十、 网络计划调整方法37十一、 工程勘察设计投标38十二、 工程勘察设计招标41十三、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47十四、 招标投标法61第四章 项目
2、投资分析68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68二、 建设投资估算68三、 建设期利息70四、 流动资金71五、 项目总投资7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4第五章 项目进度计划76一、 项目进度安排76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7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
3、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一、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行业基本情况行业与下游动物养殖、饲料生产息息相关。由于在一定生长周期内,特定数量的动物所需饲料用量较为稳定,因此养殖行业的动物存栏量和饲料使用数量直接影响饲料添加剂的需求总量。同时,养殖行业也会根据养殖产品市场价格、外部环境决定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情
4、况。如2020年猪肉价格较高,养殖企业为加速生猪出栏有意愿提高优质饲料添加剂的用量。此外,饲料添加剂行业也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制。2018年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明确了饲料端“减抗”和“禁抗”的时间表,导致养殖企业对“替抗”饲料添加剂的需求迅速增加。1、饲料行业基本情况(1)全国生猪存栏量情况2019年受“非洲猪瘟”暴发的影响,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2019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3.1亿头,较2018年末下降27.50%。2020年受猪肉价格上升的影响,下游养殖意愿增强,全国生猪存栏量逐渐恢复。截至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4.1亿头,较2
5、019年末增长30.96%。2021年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4.4亿头,较2020年末增长8.02%。(2)全国饲料行业规模情况受2019年生猪存栏量减少的影响,2019年我国饲料产量增速放缓,其中猪饲料产量下滑较大。2020年,因生猪存栏量上升,我国饲料产量增长较快。2021年1-6月,全国饲料累计产量为13,933万吨,同比增长21.1%。(3)各种类饲料产品市场规模情况我国猪饲料占饲料总比重较高,受“非洲猪瘟”影响,2018年猪饲料产量开始下滑。2019年我国猪饲料总产量为7,663万吨,较2018年同比下降21.16%。2020年受生猪产能恢复影响,猪饲料产量开始恢复。2021年1-
6、6月,全国猪饲料产量为6,246万吨,同比增长71.4%。2、饲料添加剂行业基本情况(1)饲料添加剂行业发展概况饲料添加剂产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产业,伴随着整个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规模化生产与推广应用逐步趋于成熟。在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在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开始仅生产一些用量较大的饲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防霉、抗氧化剂等。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渐生产各种系列饲料添加剂,产量也逐渐上规模。21世纪初传统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越来越规范,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迫在眉睫饲料添加剂产业作为饲料工业的核心,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品体系逐渐完善,产量
7、不断攀升,对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经历了进口依赖阶段、模仿学习阶段和自主研发阶段,行业研发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2)饲料添加剂行业市场规模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加入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综效、保证动物健康、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对于我国养殖业意义重大。同时,养殖行业规模化趋势将进一步拉动饲料添加剂的市场需求。2011年至今,我国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稳步提升,2020年全国饲料添加剂产量1,398.8万吨,同比增长16.0%。(3)饲料添加剂细分产量从2019年饲料添加剂细分产品产量分布情况来看,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占饲料添
8、加剂全部产量的比重较大,占比达九成以上。此外,近十年饲料添加剂产量稳步上升,且种类呈现多样化的态势。3、酶解蛋白饲料原料行业基本情况(1)蛋白饲料原料行业发展概况饲料蛋白原料根据来源包括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原料。动物蛋白原料主要包括鱼粉、肠膜、肉(骨)粉等。植物蛋白原料主要包括豆粕、膨化大豆、发酵豆粕、大豆浓缩蛋白等。我国的优质动物蛋白饲料原料高度依赖进口。以鱼粉为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鱼粉进口量达142万吨,而当年我国鱼粉产量仅70万吨,进口依赖度达66%以上。随着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为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由于动物蛋白饲料原料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性风险,使用量已
9、大幅度下降。因此,选择无生物安全风险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替代动物蛋白饲料原料成为主要的解决措施。目前常用植物蛋白饲料原料却存在可消化性差,抗营养因子高等缺陷,使其在幼龄动物和特种水产、宠物等特种动物品类的使用和用量受到限制,更无法替代动物蛋白饲料原料。同时,我国常用植物蛋白饲料原料也高度依赖进口。以大豆蛋白为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851万吨,国内产量仅约1,810万吨,进口依赖度达83%。因此,开发新型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成为替代动物蛋白饲料原料,减少饲料中蛋白原料用量和缓解我国蛋白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2)酶解植物蛋白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酶解后的大豆蛋
10、白多为氨基酸和小肽,更易被动物肠道消化吸收。酶解蛋白中的小肽具有为机体提供营养、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双重功效,饲喂后可以促进动物生长,保障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酶解植物蛋白在猪、反刍动物、家禽及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3)酶解蛋白饲料原料行业市场规模根据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年,全国蛋白饲料原料总消费量6,75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80%,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152020年,我国蛋白饲料原料需求预计年均增长100125万吨,预计2020年全国需求量将达到7,2507,375万吨,需求维持较高增长水平。优质植物蛋白饲料原料,能够缓解我国蛋白资源
11、缺乏的局面,提高蛋白资源利用效率。第二章 公司概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沈xx3、注册资本:56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5-217、营业期限:2014-5-21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8127.086501.666095.31负债总额3620.472896.382715.35股东权益合计4506.613605.293379.96表格题
12、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1875.5517500.4416406.66营业利润3630.032904.022722.52利润总额2995.702396.562246.77净利润2246.771752.481617.6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46.771752.481617.67第三章 建设工程评估一、 BIM技术发展趋势BIM技术发展意味着其要素,即BIM应用点、BIM应用软件及BIM应用标准的发展。其中,BIM应用点是源头。根据BIM特性及工程实践中的问题,有关人员首先提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新BIM应用点,会成为相应BIM应用软件开发的起
13、点。而BIM应用软件发展直接带动BIM技术发展。在面对一个工程项目时,即使相关人员懂得可用的BIM应用点及其应用价值,如果不能获得相应的、适用的BIM应用软件,BIM技术应用也无从谈起。目前,市场上BIM应用软件已有很多,但大多是一些基础性软件,如建模软件、碰撞检查软件等,发展潜力还很大。如何结合我国工程实际,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性、关键性BIM应用软件,是我国建设工程信息化努力的方向。在BIM应用软件发展方面,除新软件开发外,对既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也是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在一些已经成熟的平台软件上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我国相关规范完善其数据库和方法库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另外一些国
14、内软件开发商和应用单位一起,结合一些标志性工程开发BIM技术的新应用点并与管理软件集成在一起,是目前我国BIM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而BIM应用标准的发展可为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BIM应用标准可分为数据标准、内容标准、协同工作标准等。数据标准规定BIM数据格式,内容标准规定BIM所应包含的内容,而协同工作标准规定数据提交方式。有了这些标准,工程项目多参与方、多专业之间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工作就变得十分有序,并可使各方及各专业之间为进行沟通所花费的精力大大减少,从而降低成本。国外在BIM应用标准方面已开展大量工作,形成了一些实用标准。我国目前虽然已开展BIM应用标准的编制工
15、作,但进展缓慢,亟待汲取国外经验,加快步伐,迎头赶上。(1)BIM模型自动检测是否符合规范和可施工性。在新加坡,一些项目的BIM模型已具备自动检测是否符合规范与可施工性的性能。而一些议创新为主的公司,如SOlibri和EPM已基于IFC标准开发出具有模型自动检测功能的软件(如JOtneSOlibri2007)。(2)制造商启用3D产品目录。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顺应BIM发展趋势,将其产品目录以3D格式上传网络,用户可以下载需要的3D产品,并将其插入到已构建的BIM模型中检查是否符合要求。(3)多维(nD)项目管理模式。未来项目管理的维度将由三维(3D)发展到四维(4D)、五维(5D)甚至是多维(n
16、D)虚拟建设模式已不再停留在研究领域而是被广泛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并且越来越多的软件涌现出来支撑其应用。(4)实现预制加工工业化与全球化。依靠BIM模型详尽且准确的信息,场外预制加工得以实现,且未来发展将是实现预制加工的工业化与全球化,这些都可大大节省工期,提高生产效率。(5)BIM与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来收集、存储、分析、管理和呈现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城市信息数据,如城市的道路、燃气、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在2D图纸时代,建筑信息与其他城市信息一起仅能呈现其位置,其间的联系与影响无从体现与管理。而到了3D模型时代,BIM参数模型融入GIS系统中,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IM建模过程需
17、要充分考虑到是否与周围的城市信息数据相冲突,而城市设施的改造等也将考虑到既有建筑,其BIM模型将为决策提供指导意义。到了“3D+环境”的时代,BIM与CIS的结合将发挥更智能化的作用,但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也无疑是巨大的。因此,BIM技术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基于BIM的特性及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多新的BIM应用点将被确定,并带动BIM应用软件发展;而BIM应用软件将朝着新BIM应用软件的开发、现有软件的二次开发和完善及BIM应用软件与管理软件的集成三者并行的方向发展;此外,BIM应用标准的发展可为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而BIM应用标准的编制将朝着更多地借鉴国
18、外先进经验、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二、 BIM技术特征(一)信息存储结构具有多元化特征相比2DCAD设计软件,BIM最大的特点是摆脱了几何模型的束缚,开始在模型中承载更多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耐火等级、材料传热系数、构件造价和采购信息、质量、受力状况等系列扩展信息。也正是BIM构件信息的多元化特征,使其除具有一般3D模型的功能外,还可以模拟建筑设施的一些非几何属性,如能耗分析、照明分析、冲突检查等(二)以参数化建模作为创建模型的主要技术BIM的主要技术是参数化建模技术,操作对象不再是点、线、面这些简单的几何对象,而是墙体、门、窗、梁、柱等建筑构件。BIM将设计模型(几何形状与数据)与行为模型(变更管
19、理)有效结合起来,在屏幕上建立和修改的不再是一堆没有建立起关联的点和线,而是由一个个建筑构件组成的建筑物整体。(三)以联合数据库的分类模型作为模型系统的实现方法由于BIM内含的信息覆盖范围包括了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因此,模型必须包含相当多的建筑元素才能满足项目各参与方对信息的需求。采用联合数据库的分类模型可让不同专业的组织参与方通过一个模型进行交流,从设计准备到初步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项目不同参与方通过基本模型获取所需的信息来完成自己的专业模型,然后将各自成果通过IFC格式交换反馈到信息模型中,传递到下一个阶段以供使用和参考。这种系统可行性强,而且模型在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可以充分利用。事
20、实上,目前使用的BM系统大都采用联合数据库的分类模型,而最终的信息集成则依靠专门的集成软件来实现。BIM分布式数据库模型。(四)以通用数据交换标准作为系统间信息交换的基础BIM的核心是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而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核心在于标准的建立,有了统一的数据表达和交换标准,不同系统之间才能有共同语言,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才能实现。三、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概念源于美国。美国智能建筑学会认为: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的环境。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建设高峰。2015年1
21、1月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1、智能建筑基本构成智能建筑以增强建筑物科技功能、提升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功效和绿色建筑为目标,追求功能实用、技术适时、安全高效、运营规范和经济合理。智能建筑通常由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等组成。(1)信息
22、化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是指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专业化业务、规范化运营及管理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公共服务、智能卡应用、物业管理、信息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通用业务和专业业务等应用功能。(2)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指为实现建筑物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由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与集成信息应用系统组成,采用智能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运行的架构形式,以实现绿色
23、建筑,满足建筑的业务功能、物业运营及管理模式的应用需求为目标。(3)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是指为满足建筑物的应用与管理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将各类具有接收、交换、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建筑物公共通信服务综合基础条件的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包括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等。(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指对建筑设备监控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其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以及需
24、要纳入管理的其他业务设施系统,以节约资源、优化环境质量管理为目标,具有建筑设备能耗监测,运行监控信息互为关联、共享的功能。(5)公共安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是指为维护公共安全,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综合技术防范或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功能的系统,其包括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和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访客对讲、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6)应急响应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是指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应急技术体系和响应处置功能的应急响应保障机制或履行协调指挥职能的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考 饲料 项目 建设 工程 评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