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共182题汇编附答案【备考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共182题汇编附答案【备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共182题汇编附答案【备考资料.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共182题汇编附答案一、简答题 0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最终认识到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产物,是外部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现代科学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结论。 首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低等动物最初出现的感觉、知觉取决于动物的神经网和头部神经结的形成和发展。灵长类动物的脑是动物发展的最高水平,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动物中最高的,开始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人脑得到了高度发展,较之动物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意识。这表明,心理活动
2、水平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5分) 其次,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与其脑发育水平密切相关。(5分) 再次,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脑损伤是导致心理失常或丧失的重要原因。动物的生理实验表明,切除动物的部分脑组织会影响其某一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5分) 由此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但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人脑只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02. 试述气质类型及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坦率、热情、开朗;情绪冲动、暴躁、感情用事。(5分) 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粗心
3、、缺乏一贯性。(5分) 粘液质: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冷淡、迟缓、固执、淡漠。(5分)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稳重、安静、反应缓慢、不喜欢与人交往;孤僻、敏感、多疑、忧闷、怯懦。(5分)03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04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 (1)睡眠与梦。(2)催眠。(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 (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
4、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05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06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
5、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07.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
6、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08.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09.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时间知觉因素包括:(1)感觉通道的特性。(2)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3)人们的兴趣和动机。 10.产生深度
7、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1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改变和恢复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1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文等人提出的
8、编码特异性原则。该原则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也就是说,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提取线索分为外部线索和内部线索两种。外部线索包括刺激的特性以及学习时周围的环境等;内部线索包括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心境和情绪等。 13.简述遗忘发生的原因? (1)编码和提取失败。很多时候,发生遗忘的原因是信息编码的失败。也就是说,信息从来就没有存储在记忆库里。 (2)消退说。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的结果。 (3)干扰说。干扰理论认为,如何看
9、待婚前性行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4)压抑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1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 (1)及时复习。 (2)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如果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用集中复习;如果时间较长,分散复习效果较好。开始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以后可以长一些。 (3)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15.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 表象: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某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视、嗅、触、味等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表象的作用 (1)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2)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
10、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16.想象有哪些功能? (1)预测和计划功能 (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 (3)代替的功能 (4)生理调节的功能 17.什么是手段-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骤? 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西蒙曾系统地研究过手段-目的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它的基本步骤包括: (1)确定事件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并找到能够缩小差距的步骤; (2)如果不能直接达到最终目标,就尝试找到子目标; (3)寻找达到子目标的方法,实现子目标; (4)尝试新的子目标。 18.简述创造性思维的
11、特征与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精致性。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 19.简述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答:语言都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语言的结构性(二)语言的产生性(三)语言的意义性(四)语言的社会性基本功能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二)交流和表达的功能(三)思维功能 20. 如何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因此,虽然鹦鹉能够逼真地模仿人类的
12、语言,但由于它不懂其中的意义,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从出生到一岁半这个阶段,婴儿的思维主要是以动作为媒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22.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23.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
13、情绪的效价。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中间的某一点上无情绪感受。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 24.简要列出情绪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感
14、觉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3)认知评价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你看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25简述动机的特点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动机的特点:动力性、指向性、隐蔽性、活动性、维持性。 马斯洛的动机需要层次论认为动机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等的需要等;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等;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
15、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他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26.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
16、是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27.在学校环境中,如何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 (1)良好师生沟通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乐观性格。良好师生沟通的要素,有三个,真诚、接受、理解。 (2)同伴沟通。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伴沟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同伴沟通对儿童
17、的社会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同伴沟通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上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同伴沟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答案二: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1.师生沟通 良好的师生沟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心理背景。可以使学生获得社交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感和乐观性格。良好的师生沟通有助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学生对自己所尊敬的老师的一切言行往往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和仿效。良好的师生沟通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智力活动
18、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交流和友谊,也能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2.同伴沟通 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它是儿童社交活动的又一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伴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影响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点,并可能取代父母和老师在儿童心目中的第一地位。同伴沟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如果缺乏同伴沟通,儿童的社交需要和情感得不到满足,常常会引发一些不正常的问题状态和行为表现。研究发现,在学校环境中,社交状况不良的儿童会表现出高焦虑、低自尊、情绪不稳、出现回避行为或攻击行为等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同伴沟通对儿童的社会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同伴间的交往为学生的社会化提
19、供了演习、观摩及模仿的机会和场所,提供了榜样和强化的作用,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来学习、巩固和内化各种社会行为规则。 同伴沟通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上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影响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有效地获得信息,有效地综合信息,建设性地解决人际间冲突,有效地解决团体中的问题,能与人合作。 同伴沟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许多研究表明,同学之间的友好或敌对的交流,对学习有很多影响。在友好的、相互关怀的同伴关系中,同学之间相互得到支持和鼓励,更能发挥学习的潜力。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对于同伴交往的渴求和需要,以及同伴沟通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努力创设条件来增加他们相互了解和交
20、流的机会,培养健康友好的沟通气氛,使这种需要得到合理的满足,或充分利用它来作为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课堂上增加讨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项教学目标,体会彼此交流、指导与支持的重要性;组织课外的兴趣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频繁交往,使他们优势互补。】28.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将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9请简要列出智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
21、表性的观点。(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学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斯皮尔曼认为,各种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智力。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指出,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在
22、其后来的研究中,他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自然探索智力。 (4)沙洛维与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特们认为情绪智力可定义为四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信息、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30.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何? 答: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1.童年期和少年期能力发展迅速2.能力中各种成分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不同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不同4.成年期能力发展最稳定 31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
23、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个方面。32.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特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狭义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33.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在情绪和行为方式上,以及在智力活动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 (一)胆汁质:直率、果断、热情、内心外露、心境变化剧烈、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易激动。 (二)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乐观、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易变更、轻率、浮躁。 (三)粘液质:安静、稳重、善于忍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2019 电大 本科 汉语言 文学 期末考试 答题 论述 182 汇编 答案 备考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