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试卷,推荐文档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试卷,推荐文档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试卷,推荐文档 .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套测试题中方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集体备课组杨自西审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O2BH2O、Na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2、血浆组织液 淋巴 血浆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5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 会()A大于 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
3、液调节C神经 体液调节D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糖尿病D细胞代谢紊乱9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剂,它的pH 才能正常B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症状消失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10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
4、陈代谢的正常要求二、非选择题1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A_,B_,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1 页 -C_,D_。(2)以上 B、C、D 合称 _。(3)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作用。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 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内环境与 A 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2)的过程表示 _ 作用。(3)D 表示 _。参考答案一、选
5、择题1A 2D 3C 4C 5C 6D 7D 8D 9C 解析:代谢产生的乳酸会被进一步氧化分解、碳酸则被缓冲物质结合转变成碳酸氢盐,转变成的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10C 二、非选择题1(1)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3)内环境、调节2(1)肺泡(2)肾小管的重吸收(3)皮肤体外体外体外体外内环境细胞CO2O2ABCD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1 页 -第 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6、+-+-+-+-+-+-+-+-+-+-+-+-+-+-+-+-+-+-+-+-+-刺激刺激刺激刺激ABCDA B C D 2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语言中枢B身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A 项、B 项和 C 项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4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个
7、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5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局限6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7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8关于效应B 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 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
8、给B 细胞分化而成C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 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9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10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最初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二、非选择题1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大约2050 nm的间隙,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右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
9、化学突触及神经传导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1 页 -(1)突触间隙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 细胞合成经过(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后者再与融合,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2)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 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3)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脂酶所破坏。研究发现某些有机杀虫剂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动物常处于震颤、痉挛之中,直至最后死亡。2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
10、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是人体内肠、胰岛、血液循环、肝脏和肌肉之间的糖代谢调节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被彻底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经过过程进入血液,完成此过程的细胞膜运输方式是 _。(2)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这种信号被胰岛感知后,胰岛B 细胞中 的 分 泌 的 物 质X增 多,X是 _,合 成 这 种 物 质 的 信 息 流 表 达 式 是_。(3)如果小肠中长时间没有葡萄糖被吸收入血液,此时胰岛B 细胞的活动减弱,而胰岛A 细胞的活动加强,其合成和分泌的物质Y 增加,物质Y 是_。(4)图中物质 X 促进的过程有
11、 _,物质 Y 促进的过程有 _(填标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解析:神经在静息状态下存在静息电位(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形成动作电位(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进而产生局部电流,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具有双向传导、绝缘传导、不衰减传导等特点。2D 3D 4C 5B 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有其不同特点。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弥散,作用较缓慢而持久;而神经调节作用迅速而精确,且范围较局限。6A 7D 8B 9C 10A 二、非选择题1(1)高尔基体突触前膜(2)糖蛋白(3)神经系统失去控制2(1)主动运输(2)胰岛素、胰岛素基因m
12、RNA 胰岛素(3)胰高血糖素(4)、转录翻译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21 页 -第 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任何部位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2下列四幅图有可能不是生长素引起的是()ABCD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其原因最可能是()A地心引力的作用B能量的供应所致C载体的分布所造成D光照方向的影响4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13、。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BCD5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6农业生产上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A处理扦插的枝条促进生根B获得无籽果实C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D促进果实成熟7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生产无子番茄培育无子西瓜果树整枝修剪带芽的枝条扦插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棉花摘心ABCD8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
14、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9右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理论上是正确的是()AM 长得比 N 长BN 长得比 M 长CM 弯向一侧而N 不弯曲DN 弯向一侧而M 不弯曲10分析右图,对生长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1 页 -B生长素在植株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二、非选择题11928 年,荷兰科学家温
15、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A 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 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的现象说明A 琼脂块中确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3)和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和组的目的是排除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后研究发现,该
16、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2某学校生物研究小组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欲设计一实验方案,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一起完成该研究方案。(1)实验假设:_。(2)实验设计:材料用具:已萌发的萝卜种子若干、移液管、培养皿、蒸馏水、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100 mgL1、10 mgL1、1 mgL1、0.1 mgL1、0.01 mgL1)方法步骤:取 6 个培养皿,_。用移液管 _。_。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收集数据。实验结果: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100 mgL110 mgL11 mgL10.1 mgL10.01 mgL1蒸馏水据此初步判断促进幼苗
17、生长的适宜生长素浓度的范围为_。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21 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 C 3C 4B 5B 解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的现象。B 选项中虽然去掉了顶芽,但是放了含生长素的羊毛脂,生长素仍然会从顶芽向下运输到侧芽,所以选B。6D 解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所以A、B 正确;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应用的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原理,所以C 正确。果实的成熟是乙烯的作用,所以选D。7D 8A 9A 10 C 二、
18、非选择题1(1)胚芽鞘尖端(2)促进生长(3)少琼脂块(4)多吲哚乙酸2(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不同(2)编号并垫上滤纸取等量的5 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入培养皿中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已萌发的萝卜种子分别放入6 个培养皿中1 mgL110 mgL1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21 页 -第 4 章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所有的棕头鸥2某同学在对一块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
19、查时,选取了5 个样点,每个样点4 m2,发现 5 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 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
20、”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5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 值以后会保持稳定DK 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6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超过10%D种群结构太复杂7下图 A、B 为两个国家的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8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B开
21、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9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10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21 页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二、非
22、选择题120 世纪 50 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1500 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 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请回答:(1)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并在河道上蔓延是因为。(3)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4)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分别用除草剂和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_。2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
23、,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 年为 25.7,1974 年为 18.7,1981 年仅为 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 20 世纪 80 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 1990 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 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事例三: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凤眼莲,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繁殖迅速)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
24、臭。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1)从以上事例中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_(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的角度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_ _(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4)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
25、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B 4C 5A 6A 7B 解析: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动态变化主要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B 图中幼年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成年和老年的人口所占比例,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8C 9D 解析: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10A 解析: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有过生物生长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中发生的生物演替。从岩石表面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原生演替。陆地植物的原生演替过程大致经过地衣植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21 页 -物群落、苔藓植物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试卷 推荐文档 2022 年高 生物 必修 全套 试卷 推荐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