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2、-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1.必
3、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2.术内固定物:无。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前房形成及反应、
4、瞳孔状况、滤过泡情况,结膜切口缝合情况,眼压,视力(矫正)。2.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十)出院标准。1.高眼压得到控制。2.前房基本恢复正常。3.结膜切口愈合好,无感染征象。(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患者术前存在持续性眼压高或眼轴短,真性小眼球等因素,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前房形成迟缓,需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处理,导致住院时间相应延长。2.出现手术并发症,如结膜伤口愈合不良、滤过泡渗漏、前房形成迟缓、脉络膜渗漏、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等,转入相应路径。 3.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又合并老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发性 急性 闭角型 青光眼 临床 路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