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_成长春 .pdf
《2022年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_成长春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_成长春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1期双 月 刊2015年1月出版收稿日期:2014-11-26作者简介:成长春(1957-),男,江苏射阳人,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EYC008);江苏省社科联“十三五”规划项目(14SSL099)编者按:长江通道作为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长江经济带覆盖长江流域的11 省市,其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已发展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更是成为 了提升 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
2、 力、带动 全国经济 快速 发展的重要 引擎。2008 年 9 月和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先后 发布了关于进 一步推进 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 开放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托 黄金水道 推动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对于依托 黄金水道 进一 步推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整个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深远 的战略 意义和重要的 指导价 值。本刊自 2005 年 始开 设“长三角发展论坛”专栏,十年来共 发表学术论文 163 篇,现为适应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转移,从 2015 年第 1 期 始,将原有 的“长三角发展论坛”专栏更名 为“长三角 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论坛”专栏,并秉承栏目的原
3、有宗旨,主要 探讨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整个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以及 生 态保护等课题。本 期专栏现郑 重 推出成长 春教授等 相关学 术论文 三篇以 飨读者,并竭诚欢迎国内 外广 大学 者参 与本栏目 的学 术探讨。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陆大道等学者提出的由沿长江地带与沿海地带共同构成的“T”字型发展轴线1被普遍认为是全国地域分工的核心区域。同时,由于沿长江地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使得沿长江地带的开发、利用及其均衡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总体而言,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
4、时期:一是概念萌动期。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国务长 江 经 济 带 协 调 性 均 衡 发 展 的 战 略 构 想成长 春(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19)摘要: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 个“低 水平均 衡非 均衡高 水平均 衡”的“倒 U 型”动态 演进过程。当前 长江经济带正处 于向更 高水 平 均衡“协调性 均衡”演进 的起步阶段,需要及 时把握新常 态的特征 和要 求,以国家 促进 各地区 协调 发展、协同 发展、共 同发展的 新方针 为统领,以推进 长江经济带实现区域单元 之间和区域单元 内 部融 合发展为战略指引,以促 进各 地区之间 形 成互利 共生 关系 为价 值取
5、向,从宏观上 设计好新常 态 下推动 长江经济带 协调性 均衡发展的战略 愿景 及对 策方 略。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协调性 均衡;新常 态;融合;共 生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2359(2015)010 001 081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8 页 -成长春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孙尚清在联合20 余名专家、学者对长江开发进行调查研究后战略性地提出,长江综合开发必须由20 世纪 50 70 年代的以防洪排涝为主转向以协同、有序推进航运振兴与水利水电开发为主,同时还应逐步建设一条横贯东西、带动南北的“产业密集带”2。该研究中提出的“
6、长江产业密集带”可以说是“长江经济带”较为早期的概念萌芽。二是战略构想期。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90 年代末,一些专家、学者分别从推动沿长江地带整体和局部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内涵上更为丰富的“长江经济带”概念及其发展战略构想。他们指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带、资源带、城市带、能源带和财富聚集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既是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又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流域为整体,加强长江沿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3-7。三是成果丰富期。新世纪以来至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出前,学者们开始从内部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机理等方面不断丰富对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主要包括对长江经
7、济带的空间结构形成基础及其优化、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分异的变化过程8-11等,尤其是对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协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2-14。四是视野拓展期。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学者们开始从新常态下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更高视野拓展了对长江经济带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把重点放在中上游地区,通过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和东西部双向开放,改变上中下游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局面,实现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共同发展15-18。综合而言,随着形势的发展,专家、学者们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视野不断拓展,且关于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8、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是其永恒的主题,相关研究成果有力支撑、指导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实践。当前,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已在通关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建设、产业转移等诸多领域取得初步进展,并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的三大重点区域战略,这意味着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将进入加快制定和实施阶段。从宏观上确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核心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所处阶段和水平,正确处理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笔者在剖析长江经济带的演变历程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战略构想上提出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均衡发展关系的新走向及其实现路径,以便为打造中国
9、经济新支撑带提供参考。一、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的演进2014 年 9 月,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明确将长江经济带的覆盖范围确定为包括地处我国东部地带的沪、苏、浙两省一市(以下简称“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地处中部地带的皖、赣、鄂、湘四省(以下简称“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以及地处西部地带的渝、黔、川、滇三省一市(以下简称“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共 11 省市19。按此范围界定,改革开放后至 指导意见 发布期间,如果以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GDP 以及中西部地区GDP 分别在长江经济带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趋势作为判断依据,则长
10、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基本可分成低水平均衡、梯度性非均衡和调整中趋衡三大发展阶段(参见图 1)。(一)1979 1991 年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1979 1991 年期间,在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主导下,国家在生产力布局上的东倾政策使得沿海地区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上海,由于一直停留在以国有制为主的传统经济体制内裹足不前,经济转轨图11979 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GDP占比及人均GDP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根据新中国 60 年统计资料汇编 及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分析)2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8 页 -长江经济
11、带 协调性 均衡发展的战略 构想相对滞后,导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的总体增速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其GDP 在长江经济带总体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低于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约15-18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生产和生活较为封闭,道路等跨区域性基础设施水平较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十分有限,其发展格局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静态的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二)1992 2007 年梯度性非均衡发展阶段1992 2007 年期间,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下,长江经济带逐步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发展格局。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
12、江沿岸城市”的重大决策,指引着长江开发开放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但由于空间距离较远、基础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浦东开发开放对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虽然中央政府针对沿海和内陆地区不断扩大的发展差距,提出了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形成了由“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等四大板块共同驱动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开放了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黄石、宜昌、万县、涪陵等沿江城市,并设立了成都、重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13、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总体而言,相对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导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前者的 GDP 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比重逐步提升直至超越了后者约3 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显著的梯度性非均衡发展格局。(三)2008 2014 年调整中趋衡发展阶段2008 2014 年期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外向度高、要素成本上升、环保压力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并开始出现低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则因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持续支持,经济发展基础和条件逐步改善,再加上国家为实现“稳增长、促内需、调
14、结构”等目标而赋予了中西部地区许多新的政策支持,比如,国务院先后主导发布和批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 、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等等。这些都有力增强了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的内生增长动力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导致其 GDP 所占的比重开始持续增加并最终超过东部地区,2013 年约超过东部地区近9 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已出现了一定的空间调整,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正逐步趋
15、向新的均衡。二、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的新走向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和特征:在发展速度上正阶段性地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在经济结构上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在发展动力上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发展方式上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这些新的态势和特征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向结构更合理、分工更复杂、形态更高级的阶段演化20。为了充分发挥好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和回旋空间大的优势,确保在这一演化过程中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然要求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出适应性调整。其中,作为当前国家三大重点区域战略之
16、一的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应在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各异、能量等级有别的基础上,从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进行定位谋略,将现行梯度式推进色彩较为浓厚的“调整中趋衡”发展格局加快转向协同性特征更为明显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一)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提出国家区域发展方针的调整。新常态下国家确定的区域发展新方针为协调性均衡发展新格局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常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201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区域发展方向,即在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8 页 -成长春和
17、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同时,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这是新常态下指导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的新方针,蕴涵着明显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思想。中国经济支撑带的延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支撑带由沿海向沿江内陆的新拓展为协调性均衡发展新格局的提出赋予了内源需求。经过 30 多年来的发展,东部沿海发展轴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坚实的支撑带,而沿长江轴线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其战略地位尚存在较大差距,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在中西部地区基础性条件已基本得到改善、地区间要素资源流动日渐加快的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以形成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为导向,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
18、向沿江内陆拓展,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力推动国家区域结构和内需结构等的优化。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的建设。新常态下推动形成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为协调性均衡发展新格局的提出提供了外源支撑。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紧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对新常态下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和其他经济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依托黄金水道,它不仅可以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还可以向东、向西分别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起来,形成开发开放新局面。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协调性均衡发展,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扩大沿边开
19、放,充分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在促进自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同时,也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二)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由于各地时空背景、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等客观因素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关系,伴随着它们间的交替演进,区域系统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2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大致会经历“低水平均衡 非均衡 高水平均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为了确切证明这种演进过程,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利用 24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描述经济增长与区域均衡发展之间关系的“倒 U 型理论”:在国家
20、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区域间差距将会扩大,倾向于由低水平均衡发展转向非均衡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区间的非均衡将日渐稳定;当达到成熟阶段时,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渐趋缩小,体现为由非均衡转向高水平均衡。虽然由于“倒 U 型理论”忽视了区际差异缩小过程中政府的干预作用而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如果不考虑引致“倒 U”型波动的因素,仅从数据的变动趋势来看,若以1979 2013 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GDP所占比重与中西部地区GDP 所占比重的差作为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二阶多项式拟合其变动趋势线(见图 2),则大致可以判断,当前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间的非均衡关系已逐步趋于稳定,基本达到了“倒 U”曲线
21、的顶部,正处于走向新的更高层次均衡的起步阶段。这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均衡,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低水平、低效率、地区间缺乏交流合作的分散式、静态型均衡不同,它是在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指引下形成的一种地区之间经济交往密切,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大,发展中关联互动、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高水平、高效率、共生型均衡,即“协调性均衡”。协调性均衡发展作为一种高水平的发展格局,是一种以创新驱动为新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成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那就是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过度透支22。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
22、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资源和环境压力将日益加剧,单纯依靠各地采取传统的资源要素互补式合作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已经面临严峻挑战,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开发应着眼于提高各地的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互助式合作之路23。推动形成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就是要使经济发展由低水平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高水平的创新驱动,通过跨区域技术转移和技术合作,使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更好地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在全流域推广。协调性均衡发展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发展格局,4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8 页 -长江经济带 协调性 均衡发展的战略 构想是一种通过全流域的协同
23、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格局。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强调通过地区间的规划对接、产业联动,推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建立起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分工,增进优势互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形成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就是要合理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调节作用,既从空间上促进区域单元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又从发展内容上促进区域单元内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之间、港产城之间、城乡之间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促进资源在更宽广领域高效率实现优化配置。协调性均衡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_成长春 2022 年长 经济 协调 均衡 发展 战略 构想 长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