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doc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轻、中度患者。一、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久痢。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ICD-10 编码:K51.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 诊疗共识意见”。(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 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07 年)。2疾病分期(1)活动期:SutherlandDAI分。(2)缓解期:Suther
2、landDAI分,或病理检查示: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 炎症细胞减少;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大;潘氏细胞化生。3.疾病分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 4 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 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 6 次以上,伴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 次/分,血红 蛋白(Hb)30/1。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候: 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 5 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 脾肾阳虚证 阴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
3、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和 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久痢(溃疡性结肠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久痢和溃疡性结肠炎(ICD-10 编码:K51.902)的患者。2疾病分期属于活动期。3疾病分度属于轻、中度。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5合并有中毒性巨结肠、大出血、肠穿孔、重度异型增生等并发症,需要外科手 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
4、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大便培养(3)C 反应蛋白(CRP)(4)血沉(ESR)(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6)腹部超声(7)心电图(8)胸部 X 线片(9)肠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10)肿瘤标志物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平片,钡剂灌肠检查,腹部 MRI,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免疫指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大肠湿热证:清热化湿,调气行血。(2)脾虚湿蕴证:健脾益气,化湿助运。(3)寒热错杂证
5、:温中补虚,清热化湿。(4)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益气。(5)脾肾阳虚证:健脾补肾,温阳止泻。(6)阴血亏虚证:滋阴清肠,养血宁络。2外治法(1)中药灌肠治疗(2)直肠栓剂疗法(3)中药外敷治疗3其他疗法:针灸、耳针、穴位埋线、隔药灸、结肠透析仪中药灌洗治疗等。4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肉眼无明显脓血便。2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便常规+潜血明显好转。(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而需要复查或病情无明显改善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住院费用增加。2住院期间明确或者高度怀疑癌变,以及组织学检查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肿块性 损害伴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溃疡性 结肠炎 中医 临床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