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中医临床路径.doc
《烧伤中医临床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伤中医临床路径.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烧伤中医临床路径一、烧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烧伤(水火烫伤 TCD 编码:BW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烧伤(手烧伤 ICD-10 编码:T23.001,面部烧伤 ICD-10 编码:T20.002,上肢烧伤 ICD-10 编码:T22-001,下肢烧伤 ICD-10 编码:T24.001,躯 干烧伤 ICD-10 编码:T21.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2-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70 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
2、度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2.烧伤分度参照 1970 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三度四分法进行烧伤分度。 度烧伤(红斑型):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局部感觉过敏,不起水泡,常有烧灼感。23 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 度烧伤(水疱型):根据伤及皮肤深度,度烧伤分为浅度烧伤和深度烧伤。浅度烧伤: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2 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度烧伤: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 潮湿,水肿明显。34 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度烧伤(焦痂型):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
3、 干后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24 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 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烧伤诊疗方案”。 度烧伤临床常见证候:热毒袭表证火毒伤津证热毒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烧伤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烧伤。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烧伤(水火烫伤 TCD 编码:BWV000;手烧伤 ICD-10 编码: T23.001,面部烧伤 ICD-10 编码:T20.002,上肢烧伤 ICD-10 编码:T
4、22-001,下肢烧 伤 ICD-10 编码:T24.001,躯干烧伤 ICD-10 编码:T21.001)的患者。2.成人烧伤面积15%、儿童烧伤面积10%体表面积;烧伤的深度为度。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5.度烧伤;成人烧伤面积15%、儿童烧伤面积10%体表面积;合并复合伤者, 不进入本路径。6.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过敏病史或过敏体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5、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D-二聚体(4)心电图(5)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液流变学、胸部 X 线片检查、C-反 应蛋白、血培养等。(八)治疗方法1.中医外治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袭表证:清热解毒,凉血活血。(2)火毒伤津证:清热解毒,养阴生津。(3)热毒血瘀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3. 其他疗法4. 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创面愈合,全身症状基本消失。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烧伤 中医 临床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