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1).docx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勤俭节约思想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绵延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人具有标识性的美德。 对勤俭节约思想进行伦理溯源,有助于厘清勤俭节约的内涵特质和精神本质。原始初民运用简易的工具对自然进行有限开发,所得物资有限,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 下生存,必须以“勤”开源,以“俭”节流。故而,勤俭节约最初属于生存论层面,是对生 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勤俭节约从生存论层面转变为思想价值层面且获得较高的道德地 位,成为修身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归于先贤的伦理论述和精神提升。老子在道德经中提 出“
2、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道家强调无为而治,知足不争,认为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对物质的过度欲望必然成为生存的负担,唯有“去甚,去奢, 去泰”,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那么从正面提出“俭近仁”的 伦理要求,将节俭视为重要的美德,强调通过克制对物质的欲望,完成个体人格的自我提升。 后人对先秦伦理中“俭”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三国时诸葛亮所著诫子书中的“俭以养 德”流传甚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专门为其子司马康撰写了训 俭示康,强调“德者皆由俭来也”。节俭不断与美德相连,使“节俭”不再是个体行为层面 的特殊事件,而上升到具有普
3、遍意义的精神层面,成为价值理念和文化认同。勤俭节约作为道德精神在微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善,也作为伦理规范在中观、宏观上引领 家庭和国家的善,是持家和安邦的共同价值要求。以“勤俭节约”来修身、齐家从而治国、 平天下,是历来家训家规家风中的重要内容。对子孙后代强调勤俭,意在通过勤劳来开源并 创造劳动成果,通过节俭保存家庭实力。更为重耍的是,希望子孙后代认同勤劳能创造价值 的正确劳动观,从而践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道德意志,通过每个成员的努力,使家 庭生生不息,繁荣兴盛。“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家国一体的伦理文化作用下,“克勤克 俭”的思想从家庭层面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强调“足国之道,节用裕用,
4、而善藏有余” 的安邦之道。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是专门论述勤俭节约的重要文章,强调无论是 个人修养还是国家运行,都是“俭节那么昌,淫逸那么亡二“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俭以养德”的道德劝诫与“俭以养廉”的 伦理规定双向推进,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俭文化二千百年来,勤俭节约成为中国人品德修 养的重要内核、社会开展的内在动力、国家繁荣的基木保障,最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标识。(摘编自刘霞新时代的勤俭节约教育:伦理意蕴与路径选择)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原始初民起,勤俭节约思想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人具有标识性的美德。 朕问其故,工曰:
5、木心不直,那么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 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 ”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 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 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上神采英毅,群臣 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 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
6、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 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 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B.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 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C.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 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D.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
7、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 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爵邑,指爵位和食邑。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万户侯即 拥有食邑一万户的侯爵。B.社稷,即是国家。“社”指农作物之神,“稷”指土地神。古代国家的国君都祭社稷,后 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二C.太子少师,是中国古代官名。太子少师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原是天子 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多为加官赠官的官衔。D.炀帝,是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炀、灵为 恶谥,文、宣为美谥。
8、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宗即位后确定诸将功劳,李神通认为自己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功劳最大。而太宗 认为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功劳应该在李神通之上。B.太宗认为,选用人才如同选用器具一样,取其长处就可以了。大臣推荐人才,应该担忧 自己不能识别人才,而不应该诬蔑当代的人。C.太宗认为自己的弓箭优良,但是造弓的工匠却指出这些都不是好弓。太宗从这件事情当 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屡次接见官员,询问民情与施政情况。D.太宗的神采英武刚毅,大臣见他时手足失措。于是太宗每次见人奏事,都对他们和颜悦 色。他也要求大臣们以前人为戒,敢于直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9、代汉语。(1)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答案】10. D11. B 12. A13. (1)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 功之臣同等封赏。(2)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混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 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顺从旨意, 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单独
10、保全!此题中,“人欲自见其形”中“见”是谓语,“其形”是“自己的形体”,这里作宾语,共同 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其臣”是主语,“阿谀顺旨”是谓语局部,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其臣”前断开,排除C。 应选Do【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社指农作物之神,稷指土地神”说法错误。应该是“稷”指农作物之神,“社”, 指土地神。应选B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李神通认为自己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功劳最大”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淮安王神通 日: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功居臣上,臣窃不服”可知,李神通只是认为自 己的功劳超
11、过了房玄龄等人,并没有说自己的功劳最大。应选A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诚”,确实;“爱。吝惜;“但”,只是;“不可以”,不能凭借;“同赏”同等封赏。(2) “君,源也” “臣,流也”都是判断句;“浊。混浊;“求”,希望。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初九),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九月己酉 (二十四日),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开国元勋的爵位食邑。于是各位将领纷纷争功,议论不 止。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现在房玄龄等人的功劳却在我之上, 我内心不服。”太宗说:“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了大唐江山,论功行赏,功劳本来就应 该
12、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只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 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荐举 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封德彝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 ”太宗说: “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到达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 人才的吗?正应当担忧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 ”封德彝羞惭地退 下。闰三月,壬申(二十日),太宗对太子少师萧母说:“朕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 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弓匠说: 木料的中心局部不直,所以脉
13、纹也都是斜的,弓弦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能走直线。朕这 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精细。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没有能完全 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遍知其理呢!”于是下令在五品以上官员,轮流 在中书内省值夜班,屡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 之人,太宗问:“奸佞之人是谁? ”回答道:“臣身居草野,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之人,希 望陛下对群臣说话的时候,有时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道理、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 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 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却希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
14、。君主自己使用诈术,又如何能要求 臣下耿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太宗的神情、风采英 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都要对他们和 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之言。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 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 阿谀逢迎,顺从旨意,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单独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 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的得失, 都要不惜畅所欲言!”(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早
15、发竹下宋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喈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注】作者绍兴二十四(一一五四)中进士,次年任职徽州(今安徽歙县)司户参军,共历 六七年之久。此诗即写于徽州任内。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这首诗是离 开竹下时写的。吹:通“炊二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点题,写“破小寒”点出出行的时间,写“散疲顽”暗指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 累疲困。B.颔联中轻雾、重山,与诗中炊烟、树、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山 村图。C.尾联“正在有情无思间”承上“迎客”而
16、来,写鸟儿婉转的呜叫声,貌似“无思”实那么 “有情二D.全诗有情有诗,情与景会,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露出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15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写雾和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1)运用叠词:用“轻轻薄薄”写雾的虚无缥缈,用“重重叠叠” 写山的连绵不断,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用“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假设冲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 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用“放”字,仿佛一座一座山,从身边奔放而出,使静止的山化为动o【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 “暗指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
17、疲困”错误,“散疲顽”指繁忙工作之余到郊野散步, 并非“暗指甘露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应选A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提示“颔联写雾和山非常巧妙”,作答时可以从描写的角度考虑。雾,不是浑 沌一片,而是“薄薄轻轻”,虚无缥缈。山,不是孤峰独峙,而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薄薄轻轻雾”,“重重叠叠山”,十个字,写出了皖南山区清秋黎明时特有的朦胧美。诗人坐在马背上看山中雾、雾中山,别有一番情趣:诗人骑马在漫卷的薄雾中穿行,恍假设冲 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那从轻雾中闪出的重叠连绵的山,仿佛是从帷幔中放出来的,千姿百 态地从身边掠过。“冲”,使流动的薄雾化动
18、态为静态;“放”使静止的山化静态为动态。两 者相互交映,构成扑朔迷离的、朦胧缥缈的意境。(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提倡人们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也不要勉 强别人的句子是:, o(2)大学之道中,用“,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 后,那么近道矣”的观点。(3)在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 ”,告诉人们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 了解自己。【答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己、勿、施、知。三、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
19、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只会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彰显和强化。目前,人类命运 的意识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它们的繁荣和富强都是在 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人类不同文明形态彼此有别又 的历史大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但会有新的内涵和特点。人类社会本来就是由不同文明组成的集合体。各个国家在制 度安排和治理方式方面各具特色,需要平等相待,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开放合作。文明没 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 里的我们,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
20、面对全球性挑战。文明共生永远是人类社 会开展的主旋律,人类文明的互动与 只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推移休戚与共A.推移休戚与共A.推移休戚与共互通互鉴融合B.流逝休戚与共互通互鉴融汇C.推移和衷共济互通有无融合D.流逝和衷共济互通有无融汇.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复杂而具体的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把这一观点再次证明了B.这一观点再次被复杂而具体的人类社会生活实践证明C.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复杂而具体把这一观点再次证明了D.这一观点被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复杂而具体再次证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
21、的一项为哪一项()A.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的我们,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面对全 球性挑战B.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只有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面对全球 性挑战C.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应对全球 性挑战D.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的我们,只有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沟通,才能成功解决全 球性挑战【答案】17. A 18. B 19. C【解析】【分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推移:意思是指物体移动或时间、形势等变迁。流逝:意思是像水流一样消逝。 语境中说“只会随着时间的”,只强调时
22、间的变化、变迁,而非消逝不见,应该用“推移”。 第二空,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和衷共 济:意思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开头说“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可见此处应该填“休戚与共”。第三空,互通互鉴: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互通有无:意思是拿 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后语境中说“需要平等相待,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开放合作。可见此处强调人类不同文 明形态彼此有别但要相互交流借鉴,应该用“互通互鉴”。第四空,融汇:融合汇聚。融合:融成一体。前语境有“集合体”,此处指人类
23、文明互动后成为一体,用“融合”。应选Ao【18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语境“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属于观点性质,后面应该强调这一观点,这样衔 接才会更紧密,排除AC。“复杂而具体”应该修饰限制“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使得施动者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 也就 “实践”证明观点,而非“复杂而具体”证明观点,排除D。应选Bo【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原文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语病,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我们”,后面的主语又变成了 “世界各国”,排除 ADo且D选项中“解决挑战”的搭配也不对。第二处语病,搭配不当,不能说“成功面对挑战”,应该为“成功
24、应对挑战,排除B。另外, BD选项中,调整了关联词“只有”和主语“世界各国”的语序,此改法有误。后面“成功 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主语也是“世界各国*前后主语一致,主语应该位于关联词之前。 应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一季度主要数据,一系列亮眼的消费数据令人振奋。2021 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呈现恢复性较快增 长;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 8%。群众火热的消费热情,折射出消费 市场的蓬勃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消费空间。相比于过去,如今的消费者购买力更强, 对产品的需求也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六安市 六安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