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汉字的起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起源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法课程讲义书法课程讲义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n n概述概述n n 关于我国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以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n n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n n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常说文字是仓中国古书里都常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传说仓颉有四目,颉创造的。传说仓颉有四目,是黄帝的史官。他发现结绳是黄帝的史官。他发现结
2、绳记事的不便,通过观察鸟兽记事的不便,通过观察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其实这他发明文字的灵感。其实这种 传 说种 传 说 都是靠不住的。古都是靠不住的。古人往往将某些成就归结于一人往往将某些成就归结于一人。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人。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和发展起来的。一、陶文n n古人在上陶器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陶文是出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
3、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陶文中华第一字中华第一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象形构字法象形构字法
4、n n这这 是是 形形 成成 汉汉 字字 的的 最最 早早 方方 法,法,因因 此此 创创 造造 了了 最最 原原 始始 的的 文文 字,字,例:例:“日日”写写 成成 ,“月月”写写 成成 ,水水 写写 成成 ,牛牛 写写 成成 等等 等。等。这这 些些 象象 形形 字字 经经 过过 逐逐 渐的渐的 演演 变,变,到到 后后 来来 都都 改改 变变 了了 原原 字字 的的 形形 体,体,变变 成成 了了 后后 来来 方方 正正 的的 字字 体,体,有有 的的 笔笔 画画 减减 少少 了,了,有有 的的 笔笔 画画 增增 添添 了,了,由由 不不 规规 则则 变变 成成 了了 有有 规规 则的
5、字体。则的字体。二、甲骨文n n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n n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殷殷墟墟中中出出土土的的甲甲骨骨文文殷殷墟墟中中出出土土的的甲甲骨骨文文殷殷墟墟中中出出土土的的甲甲骨骨文文三、金文三、金文n n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文。商
6、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钟鼎”是青铜器的代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名词。n n所谓青铜,就是所谓青铜,就是铜铜和和锡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文就叫做“金文金文”;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钟鼎文钟鼎文”。金文应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用的年代,上自
7、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多年。金文的字数,据金文编金文编记载,共记载,共计计3722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2420个。个。n n商代的金文书法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多露锋芒,间有肥笔
8、,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直,不露或少露锋芒。商代青铜方鼎n n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 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有明显的波磔zhezhe,结构严谨,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字体平易古朴,笔划影响。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利簋仅用短短气。利簋
9、仅用短短 32 32 字就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特艺术。特艺术。记载武王伐纣的利簋及其铭文颂簋西周后期。盛食器。隆盖,顶有圈形把手。圈足饰重环纹。形制庄重。盖器同铭,各铸十五行一百五十二字,铭文为金文,字形优美端庄。一鼎一尚书毛公鼎毛公鼎毛公鼎n n毛公鼎通高近毛公鼎通高近5454厘米,重厘米,重34.534.5公公斤,大口圆腹
10、,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生活气息。毛公鼎毛公鼎 毛公鼎为西周晚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期的宣王时期器物,为皇皇钜制,物,为皇皇钜制,被誉为被誉为“抵得一抵得一篇尚书篇尚书”。其书。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李瑞金文风格。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尚书也
11、,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生不读尚书也。”南姞甗铭文西周周代青铜器铭文周代青铜器铭文四、篆书四、篆书(一)大篆(一)大篆n n大篆,也称籀(大篆,也称籀(zhzh u u)文。)文。汉书汉书 艺文志艺文志:“史籀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十五篇,周室王太史 籀作大篆。籀作大篆。”说文说文中保留了籀文中保留了籀文225225个,是我们今个,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n n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n n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n n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
12、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n n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展而来的。n n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是“石鼓文石鼓文”。唐初在天兴
13、。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出土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失。原刻的700700多字,现存多字,现存300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故宫。因内容记载畋titi n n猎猎之事,因石的形状象鼓,改之事,因石的形状象鼓,改名名“石鼓文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现作为大篆
14、的代表。的代表。陕西宝鸡出土出土陕西宝鸡出土出土陕西宝鸡出土出土陕西宝鸡出土出土的石鼓之一的石鼓之一的石鼓之一的石鼓之一陕西宝鸡出土的刻写有大篆的石鼓陕西宝鸡出土的刻写有大篆的石鼓大大篆篆书书法法欣欣赏赏大篆书法欣赏大篆书法欣赏(二)小篆(二)小篆n n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221年),年),推行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统一度、量、衡,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衡,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统一汉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统一汉字书写形式。直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字书写形式。直到西
15、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而且可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原有的大篆的基础上,编纂改进新的小篆书体作为全国的统一文字,至此,汉字的字形基本统一,文字基本定型。小篆和大篆并称为“篆体”或“秦篆”。秦在统一文字前六国秦在统一文字前六国“马马”和和“安安”字不同的
16、字不同的写法写法六国之间不同六国之间不同的文字带来了的文字带来了什么不便?什么不便?n n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石原文石原文石原文石原文222222222222字,字,字,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历经沧桑,
17、现仅存十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臣去疾臣请矣臣臣去疾臣请矣臣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七字完整,七字完整,七字完整,“斯昧死斯昧死斯昧死斯昧死”三字残泐(三字残泐(三字残泐(三字残泐(l l l l )。秦泰山刻石被列为)。秦泰山刻石被列为)。秦泰山刻石被列为)。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秦秦泰泰山山刻刻石石秦泰山刻石秦泰山刻石汉代小篆刻石欣赏小篆书法欣赏小篆书法欣赏小篆书法欣赏小篆书法欣赏五、隶书五、隶书n n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
18、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讲究讲究讲究“蚕头雁尾蚕头雁尾蚕头雁尾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一波三折一波三折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隶书起源于秦。隶书起源于秦。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起源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