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 .pdf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二)一、(2016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12 题。过吴江有感吴伟业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注】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清顺治十年被迫赴京出仕。月痕生:月属阴象,因而在古诗词中往往被用来比喻外族。1请赏析本诗的构思脉络。_ 答案:(示例一)首联:总写,概括了吴江形势,暗示了时代背景。颔联、颈联:由暗而明,既是写景,又分别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离散的情景。尾联:诗又合而为一,抒发故国沦丧、交游零落、身世凄凉、唯有感叹而已的悲凉情怀。(示例二)第一层(一、二联):描写
2、过吴江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首联:远眺,诗人走在黄昏的吴江道路上,远远望去,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县城一样。颔联:由远而近,写出方塔在湖中,仿佛湖势围绕着方塔移动;桥身很长,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牵引而生。这两联动静相宜,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空明清旷的图画。第二层(三、四联):叙事、抒情。颈联:写出吴江在赋税重压、战乱摧残之下的萧条景象。尾联:写故友离散,浮名累人。整首诗由“过吴江”的描写、叙事到“有感”的抒情,既层次分明,又互相渗透、密不可分。2诗人康熙七年(1668)春,从家乡江苏太仓前往浙江吴兴,途经吴江,深有感怀。请从“落日”“湖势”“月痕”三个意象中任选两个分析其中深意。_ 答案:落日:暗示明
3、朝政权已经彻底灭亡。湖势动:暗示“逃赋”和“避兵”这样的人间风波。月痕生:隐喻清兵南下之意。这些意象均暗示出清立明灭的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因故国沦丧而产生的悲凉情怀。二、(2016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 题。再过金陵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刘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2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
4、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3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景物描写的异同。_ 答案: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4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_ 答案: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 2022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第一 知识 专题 突破 古代 诗歌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