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第一单元教案1公开课.docx
《6下第一单元教案1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下第一单元教案1公开课.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瑞安市解放路小学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备课本学校:瑞安市解放路小学班级: 六年级()班教师: 王仕英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教龄:斯妤写过年既写了家乡的习俗,又写了自己的亲人,传达的是浓浓的 亲情。作业设计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1 .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2 .春节花絮:从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 .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 .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5 .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板书设计1北京的春节腊月一小年一除夕一 初一 一正月十五一
2、正月十九 (时间)(详写)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教后反思教学 内容2、腊八粥时间第 周 课时月 日教材与学 情 分析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 猜测、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 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表达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 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 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 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
3、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单独猜测到 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 有文化内涵。关注腊八风俗:“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 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存着吃腊八粥 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 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 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教学 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4、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测”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 形象特点。3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局部写得详细,哪局部写得简略。体 会这样写的好处。4 .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5 .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局部,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教学 重点1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2 .说说课文哪局部写得详细,哪局部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 难点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教学 准备课件教学 安排2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 目
5、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测”等词语。2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局部写得详细,哪局部写得简略。体 会这样写的好处。3.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局部,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 日。(活动)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 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 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 情,深深
6、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 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出示课件1】(板书:腊八粥 沈从文)【出示课件2】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 -1988年),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 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主张“美在生命”,中篇小说边城 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沈从文的语言格调 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出示课件3】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
7、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生字词。3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1)给以下字注音并组词。腊14 (腊月)粥zhGu (喝粥)腻ni (细腻)咽ydn (咽下)匙chi (汤匙)搅jido (搅和)稠ch6u (浓稠)肿zh6ng (肿胀)熬do (熬粥)褐h (褐色) 缸gGng (水缸)脏zdng (脏乱)(2)解释词语。【出示课件5】搅和:混合;掺杂。糊涂: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乱不清。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出示课件6】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 事情节?提示
8、: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 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等粥 喝粥)2.交流讨论:文章哪局部写得详细,哪局部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提示: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四、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局部:【出示课件7】1 .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 在锅里的状态?提示: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 “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 等词分析。2 .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提示: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
9、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 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 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 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那么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 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 要尝上一口呢。3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 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提示:充分运用学过的手法介绍,注意每段的过渡。五、课堂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 的形象特
10、点。2 .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 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继续学习O 二、精读赏析,分析人物形象。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事情,八儿是怎样等粥的?试着用小 标题概括。【出示课件8】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板书:盼想猜看)1 .盼粥.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 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 么?学生汇报“喜得快要发
11、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 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 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 容?提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板书:迫不及待)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 色朗读人物对话。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对抗吗?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 苦等待)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 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局部.想粥。分角色朗读第911自
12、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 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测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局部。2 .猜粥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 吃起来总该是面面的了!自己读一读,看看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测?(板书:奇妙).看粥(1)当妈妈把
13、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 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画出相关词语。出示: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拟,看看有什么发现。(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局部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 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提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 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
14、板书:心满意足) 三、回读赏评,交流感受。【出示课件9】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小馋嘴巴,请同学 们再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2、文章中有许多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 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创造条件请学生制作小型作品,展现吃腊八粥的情景,可以用橡皮 泥、粘土制作,也可以制作折纸作品。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 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 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之间对 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二如今时过
15、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 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 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 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氯着寒冷麻木的心灵。 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作业设计(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 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八快乐!(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 同学们提供一下。(3)仿照课文写一种你喜欢的食物。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r盼迫不及待等粥
16、 J想苦苦等待猜 美 妙I看 惊异喝粥心满意足教后反思教学内容3、古诗词三首时间 第 周 课时 月 日教材与学情分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 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那么是写夜 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 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土,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 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 情
17、,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对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 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迹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 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 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 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学标 教目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
18、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5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教学 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 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 准备课件教学 安排2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时标 课目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 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 .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
19、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一、知诗人,解诗题。【出示课件1】1.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 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 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 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 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 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
20、其 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 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 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 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翔笔下的寒食节。(板 书:寒食唐韩姗)【出示课件2】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韩朝,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 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 才子”之一。其诗多
21、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 奇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 二、明诗意,感情读。1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出示课件4】2 .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示课件5】(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花东风御柳)(2) “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 “飞”字用得好 不好?为什么?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 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认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 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 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 “飞”字的动态强烈,
22、有助于表现 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 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 “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 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 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 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 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 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23、。“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 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 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话描绘了 怎样的一幅风俗画?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 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 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O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 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板书:日暮 蜡烛 轻烟 五 候)三、悟诗情,品意境。【出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第 单元 教案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