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小题,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 题卡上方相应的区域内。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
2、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关于大禹,过去一直认为,他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大禹创立的夏王朝,可能是靠不住的。那么,大 禹的记载是信史还是纯属杜撰,这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过去对传说时代的看法,是传说归传说,见于文献记载的历史归历史,考古归考古,研究文化人类学、 社会学的那又是另种方式。对大禹以及夏王朝的研究,我有个新的看法,那就是,必须把以下三个系统 结合起来:第一个,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的文献史学;第二个,考古学兴起以后,从考古开掘的遗迹遗 物来进行研究的考古学系统;第
3、三个系统,从摩尔根古代社会说明的从蒙昧、野蛮、文明,到马克思 讲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也就是人类学、社会学的系统。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才 能做出一个比拟恳切的结论。几乎所有的先秦古籍,对大禹都有一些记载,彼此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到了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其 中五帝本纪后第二篇就是夏本纪,在夏本纪当中,司马迁根据他看到的文献记载,结合他听到 的传说,完成了夏本纪。我认为,从口耳相传的传说,到五帝本纪之后的夏本纪,究竟可靠不 可靠,需要通过与考古学发现、研究成果互相比对、校正,还要参考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成果,最终作 出判定。关于夏王朝的记载,还见于青铜器。有名的有宋代出土的齐国青铜器
4、叔夷钟,铭文中就说到“处禹之 都”。另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秦公答,讲到禹的时候它提到“鼎宅禹迹”,“鼎”就是一个鼎上面盖了一个 丝织品,“宅”就是居住,“禹迹”是大禹走的那些地方。可见在古代青铜器当中,对夏代的历史也有所记 述。石亨贵幸招公卿饮,纶辞不往,乂数与尚书杨善论事不合。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就改吏部。宪宗即位,有司以遗诏请大婚。纶言:“山陵谩新元朔耒改亘旦丛吉心宏自安陛工MB江初当以耋迨及 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议虽不从,天下咸重其言。成化元年,两淮饥,奏救荒四事。皆报可。四年秋,子玄应以冒籍举京用。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 因劾纶,命侍郎叶盛勘之。纶亦屡疏求罢。帝不
5、听。既而盛等勘上玄应实冒籍。帝宥纶,而所奏他事,亦 悉不问。未儿,复转礼部。纶性悲,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为待郎二十年,不得迁,请老去.io.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昨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 行B.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FI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昨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 行C.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口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昨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 行【).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昨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
6、/乞俟来春举 行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户籍赋税等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B.中官本为古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此指宦官。C.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D.京闱是指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闱”是科举时代对考场、试院的称谓。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章纶一心为国,谏言论事不厌其烦。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大降福寺建成后,皇上要 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B.章纶做事品行刚直,曾因直言忤逆过
7、代宗。英宗即位后想要释放他,却找不到以前上奏给朝廷的奏章, 幸好旁边的内待能口诵出来。C.章纶为官节操高远,不入流俗。石享受宠富贵后召公卿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屡次与尚书杨善议论政 事,虽意见不合,亦不苟同。【).章纶说话直言不讳,常受排挤。国家多事,他常慷慨陈辞,虽一时得到当政者的欢心,但做侍郎二十多 年仍不得升迁,终因年老离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榜掠惨酷,遇引主使及交通南宫状,濒死,无语。(2)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就改吏部。14 .概述代宗五年五月章纶上疏皇帝奏章的目的以及上奏后的结果。【答案】10. A 11. A 12. D13. (1)他们受到惨
8、酷 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的情况。他们濒临死亡, 但终无一语。(2)石享、杨善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14.目的: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卜四项建议。结果:皇上大怒,逮入诏狱,受到惨酷的拷打,皇上令禁锢他,第二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 中杖打章纶一百下,章纶被长期关押。【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句意思为:先帝山陵尚新,年号还没改,先帝逝世百日即改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陛下登基之初,应 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根源于此,请待来春之后再举行。“山陵尚新”,“新”是“山陵”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D; “践
9、昨之初”为“登基之初”是一整体不应断 开,故排除B。“乞俟”意思是“请等到“,据原意应作为“来春举行”的开头,故排除C。应选Ao【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 “掌管五礼之仪制及户籍赋税等事宜”错,掌管“户籍赋税”的是户部。应选A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虽一时得到当政者的欢心”错,文中“纶性憩,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意思是“章纶性熟直,好 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欢”,题干中的“一时”与原文意思不符。应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榜掠惨酷,省略主语“他们”;遇,逼迫:引,交待;状,情况;濒,濒临。(2)短
10、,贬低;乃调南京礼部,省略主语章纶:乃,于是;调,被调任。【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问“代宗五年五月章纶上疏皇帝奏章的目的以及上奏后的结果”,集中在第二段筛选整合内容,目的可 以从“纶亦抗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处概括。结果可以从“疏入,帝大怒”“立执纶及钟同下诏狱” “榜掠 惨酷,逼引主使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状。濒死,无一语”“因封杖就狱中杖纶、同各百。同竟死, 纶长系如故”处概括出内容。【点睛】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掌握正确 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1、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 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笫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 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 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 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被授
12、予南京礼部主事。章纶见国家多有变故,经 常慷慨上书论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宦官兴安请皇上修建大隆福寺,建成之后,皇 上将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人杨浩受到任命后还没上任,也上硫劝谏,皇上便撤消 临幸的计划。杨浩后来累任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章纶又因发生灾异,请求寻找导致灾变的原因,用语非 常恳切。代宗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求恢复储君。过了两天,章纶也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主要是 说:“宦官不可干预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窃事权,后宫不可盛行声色。凡阴盛之类的事,请都禁止。”奏 疏呈入后,皇上大怒。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宫门已经关闭,皇上于是命将圣旨从门缝中传出,立
13、即将章纶 和钟同逮入诏狱。他们受到惨酷的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的情况。他们 濒临死亡,但终无语。正好刮起大风,飞扬的尘沙使白昼变暗,案情稍得缓解。皇上令禁锢他们。第二 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中杖打章纶、钟同各一百下。钟同竟被打死,章纶仍长期关押。英宗复位后,郭登说章纶和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人都因宜言而忤逆了时政,宜加以表彰和提拔。 皇上于是立即释放章纶。皇上命内侍宦官寻找章纶先前的奏疏,但找不到。内侍从旁背诵了几句,皇上叹 息再三,升章纶为礼部右侍郎。章纶既因具备大节被皇上所重,但性格仍很刚直,不能随俗。石亨贵幸之 后,召公卿去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
14、屡次与尚书杨善论事意见不合,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 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宪宗即位后,有关官员根据遗诏请求皇上举行大婚。章纶说:“先帝山陵尚新,年号还没改,先帝逝世 百日即改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陛下登基之初,应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根源于此,请待来春之后 再举行。”他的建议虽然不被采纳,但天下都很敬重他的话。成化元年(1465),两淮闹饥荒,他上奏救荒四条建议,都被批准了。四年(1468)秋,他的儿子玄应冒 名考中会试。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人因此弹劾章纶,皇上命侍郎叶盛调查。章纶也屡次上疏请求罢免。 皇上不听。后来叶盛等人杳出玄应确实是冒名。皇上宽宥了章纶,而他
15、所奏的其他事情,也都不问。不久, 他又转调礼部。章纶性慈直,好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欢。他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迁,以年老请求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五歌雨夜陆龟蒙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15.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虚实结合,由实入虚,从真实的眼前之景到身着蓑衣而卧的想象之景,大大开拓了诗歌的意境。B.诗中没有典故,也没有华丽辞藻,“无可那”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家常话语,有无可奈何之意。C. “背壁残灯不及萤” 一
16、句,使用比照手法虚写残灯无焰的意象,突出表现诗人雨夜孤坐的愁苦之情。D.这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抒发诗人生活感受的作品,虽平淡浅易,其中却不乏耐人回味的人生感悟。16.有人评价本诗比喻精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把“屋”比作蓑衣,形象地写出屋之小、雨之大。把“屋”比作小船,表现作 者的孤独寂寞,飘零无助。【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立即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C. “虚写残灯无焰”错误。“残灯无焰”是眼前之景,是实写,不是虚写。应选Co【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能力。题干要求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所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首联屋小茅干雨
17、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意思是诗人在小小的茅草屋里,外面风雨大作,怀疑自己是穿着蓑衣躺在床上。把“屋”比作蓑衣,形象地写出屋之小、雨之大。颔联”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意思是又好像是在小小的船里在水面飘荡,只有芦苇帮助划船, 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飘零无助。(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礼记大学中写到:“, ”也就是说只有到达“至善”的境界, 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2)无衣中写道“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行动奔建战场”。即“,(3)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中暗示鸿雁和鱼儿不能传书的两句诗是:“,。” 【答案】 .
18、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鸿雁长 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止、修、偕、度、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直对城南的几百亩枣林念念不忘,心怀崇敬。据说,那枣林是清代一位县令从外地千里迢迢引进枣 树苗,鼓励乡民栽植的;抗战时期枣子曾充作军粮,饥荒时期曾果腹保命,更是当地枣农的增收倚仗。这 “英雄树”“救命树”“摇钱树”在山地繁衍生息几百年、几十年不等,将根扎在坡坡岭岭,更扎在几代枣 农的心上。枣树开花的时节我去过,满沟满坡 的甜蜜花香;枣子成熟的时节我去过,颗颗红
19、枣挂满枝头,脆枣甜爽汁如蜜,干枣甜糯肉如馅,一筐筐挑下山梁,挑出 的日子。不知是枣树练就了勤劳的品性,还是生性勤劳的枣农造就了一方枣林,人养树,树养人,树与人 形成了内在的,生生不息。枣花姐姐坚守着祖上传下来的老枣林,收枣、卖枣、酿枣酒。辘过那迺1划清段-X查四道?.也 品出了百年枣林情韵。树,绝对是个神奇又深邃的物种与存在。我愿活成棵树,向地向阳而生,傲然孑然于世,活出自 己的节奏与风格。最终不会成树,故而,我愿尊树为师,奉为先生,不时叩问,指引余生。18.以下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B.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20、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C.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 了。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看。19 . 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品过那酒甘洌清晦、枣香四溢,似品出了百年枣林情韵。”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A.飘散亮亮堂堂侍弄默契B.飘逸红红火火侍弄契合C.飘逸凫亮堂堂侍奉默契D.飘散红红火火侍弄契合【答案】18. A 19. D20.句式上,原句多用短句,突出酒的香醇的特点,且与上文表述一致,读
21、起来更有节奏感;从语法 上看,改句“我品过那酒甘洌清醇、枣香四溢”,“甘洌清醇、枣香四溢”与“品”搭配不当。【解析】【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引号表示局部引用。C.引号表示局部引用。D.引号表示反语、挖苦。应选Ao【19题详解】此题考杳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飘散:(烟雾、气体等)飘扬散开;飞散。飘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飘浮;飘散。通常用飘 逸来形容人:气质好、动作自然好看。语境中指枣花的香味,故应选择“飘散二第二空,宛凫堂:指光线很明亮。红红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语境中用来修饰“日子”,应选“
22、红 红火”。第三空,侍弄:整治、料理、喂养、搞,摆弄等。侍奉:意思是指为对长辈伺候奉养;侍候,伺候;虔诚 地致力于;信仰。语境中修饰的对象是“枣树”,故应选择“侍弄二第四空,默契:意思是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语境指树与人形成内在的联系, 故应选择“契合”。应选D。【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句式上看,原句“我品过那酒,甘洌清醇,枣香四溢”多用短句,酒的特点“甘洌清醇,枣香四溢”单 列,突出了酒的香醇;上文收枣、卖枣、酿枣酒”,原句承接上文的“酒”,话题保持一致;且短句 读起来琅琅上口,更有韵律感。从语法上来看,改句“我品过那酒甘洌清醇、枣香四溢”
23、,“甘洌清醇、枣香四溢”与“品”搭配不当,存 在病句问题,旦话题与上文的“酒”不能一致,语意存在断层。21.卜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据国家医保局消息透露,2019年11月24日,全国首张医保电子凭证在山东省济南市激活。截 止目前,累计全渠道用户量超过3亿,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29省份医保电 子凭证已在医院药店开通使用,接入定点医疗机构超过2. 6万多家。据悉,国家医疗保障局依托全国 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研发了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电子凭证是国家医保局为全体参保人员颁发的统一信息, 是打通医保全流程便民服务的金钥匙。【答案】去掉“据”或“透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河南省 濮阳市 上学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