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汕头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本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 在一个平
2、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 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 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 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但凡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 一番意思”(见潘光旦说伦字,社会研究第十九期)。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 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 鬼神、
3、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 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 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 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成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 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
4、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 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众人:一般人。应选Ao【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师:名词,老师;动词,学习。B.焉:代词,他;兼词,“于此”。C.其:推测语气,大概;感叹语气。D.所以:表凭借、手段、方法等,用来的。应选Do【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为宾语前置句,“之”提宾,正常
5、语序是“不知句读” “不解惑”。A.定语后置,“利”“强”是后置定语;B.状语后置,“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是后置状语;C.宾语前置,“安在”是“在安”的倒装;D.被动句,“于”表被动。应选Co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 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 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 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
6、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占代从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占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 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 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 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 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
7、理解的却不向老师 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 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 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 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郑子、装弘、师襄、老聃为师。知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 子。孔子说:“几个人一
8、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 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 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祖宗闵,与唐重同守永兴,金人陷城,迎敌死之。父亲 震,金人来攻,亦死于难。存中少机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 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骑射。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
9、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上 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召见,赐袍带。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 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存中夜衔枚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诸将夜见存中日: “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存中日:“杀降卒吾不忍。”诸将转告俊,竟夜坑 之。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绍兴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俊奏留存中军中,上曰:“宿卫乏帅,朕 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隆兴二年,金人再入关,议割蜀之和尚原以畀之。存中入对日和尚
10、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臣假设不言,非特负陛下,亦有愧于璘。近 ZVZKZX/ZZ*ZZZ*ZZZZZXZKZ/Z/ZZvZZSyvZZ/Z1/lZZS1/*/ZXZZXZZfcZXZZ/ZZk/ZXZXZZZZKZ/ZZZ1ZZZZKZZZKZZ1ZKZX1Zw/ZZKZySZZZZKZZZKZXZZZ/ZKZZZKZZKZZSZ/I/者,王师尽锐而后得,愿毋弃。”乾道元年班师,加昭庆军节度使,复奉祠。时兴屯田,存中献私田在楚 州者三万九千亩。二年,卒,年六十五。以太师致仕,追封和王,谥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之出涕,赠 钱十万。存
11、中天资忠孝敢勇,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孝宗以为旧臣,尤礼遇之,常呼郡王而不名。(选自宋史第13册卷367有删改)1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B.存中入对/日/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C.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D.存中入对日/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
12、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衔枚”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形如筷子的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觉察。A. “视事”指官吏到现场视察事务,“用事”指执掌政权,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B. “屯田”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和民屯之别,以军屯为主。C.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1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杨存中少时机敏多力,他认为大丈夫应
13、当用武功博取富贵,不能埋头苦读成为腐儒,于是学习孙武、吴起兵法,善于骑射。B.杨存中作战勇敢,平定李昱叛乱时,率领数骑击杀数百敌人,皇帝认为杨存中是壮士并赐酒给他。C.杨存中对朝廷忠贞不二,但他生性残暴,曾经下令坑杀投降的士兵。D.杨存中忠孝勇敢,其祖父和父亲均死于国难。他出入宿卫四十年,少有过失,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宠眷。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日:“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答案】12. C 13. B 14. C15.皇上说:“宿卫中缺乏主帅,我所挑选的人,是不能改变的。”杨存中也坚决推辞。【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译文:杨存中
14、入朝应对,说:“和尚原,是陇右的重要屏障。敌人得到它,就可以窥视汉川;我们得到它, 就可以出兵秦雍。以前议论把它给予金国,吴璘力争不从。如今吴璘在远方,来不及知道。”“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这句话表述了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敌得之”后的作用, 一个是“我得之”的作用,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结构一致,所以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敌得之/可以睥 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可以排除AD。“力争不从”的是同一件事,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应选C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视事指官吏到现场视察事务”表述错误。在古代,“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应选Bo【14
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他生性残暴,曾经下令坑杀投降的士兵”错误。由原文“诸将夜见存中日:战未休,降卒多,忽有 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存中日:杀降卒吾不忍。诸将转告俊,竟夜坑之”可知,杨存中不忍杀 投降的士兵,是众将转告张俊后,在夜里把俘虏活埋了。应选C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乏”,缺乏;“所选”,所挑选的人;“易”,更改;“固”,坚决;“辞”,推辞。参考译文: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年间高宗赐名存中。祖父杨宗闵,与唐重一起守卫永兴,金兵攻陷城 池,迎战而死。父亲杨震,金兵来攻,也遇难身死。杨存中年少时机敏,背书数百句,力气超人。
16、他慷慨 的对人说:“大丈夫应当用武功博取富贵,怎能埋头苦读成为腐儒呢! ”于是学习孙武、吴起兵法,善于 骑射。靖康元年,金军再次围攻汴京,杨存中与张俊、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率领一万军队入援,后 来隶属于张俊的部下。皇上向张俊询问将领,张俊以杨存中答对。皇上召见杨存中,赐给他袍带。大盗李 昱占据任城,官军久攻不下,杨存中率领数名骑兵冲入贼阵,击杀数百人。皇帝登上高处望见,杨存中甲 胄全部变成红色,猜想他遭受了重大的创伤。召他前来一看,原来是被贼人的血沾污,赞许他,赐给他酒, 说:“给这个血汉斟酒。”绍兴元年,杨存中随从张俊讨伐李成。杨存中夜里衔枚出西山,急驰而下攻击敌人,张俊以步兵夹攻,
17、俘敌八千人。众将夜见杨存中说:“战斗还未结束,降卒众多,突然发生叛乱,该怎么办呢?非将他们全 部杀掉不可。”杨存中说:“我不忍心杀死投降的人。”众将转告张俊,竟然在夜里把俘虏活埋了。乘胜 追到九江,李成于是逃走。绍兴二年春,杨存中进升神武中军统制。张俊奏请将杨存中留在军中,皇上说: “宿卫部队缺乏主帅,我所挑选的人,是不能改变的。”杨存中也坚决推辞。皇帝不容许,派宦官宣布朝廷 文告,杨存中才就职治事。隆兴二年,金军再次入关,朝廷商议割让四川的和尚原给金国。杨存中入朝应对,说:“和尚原,是 陇右的重要屏障。敌人得到它,就可以窥视汉川;我们得到它,就可以出兵秦雍。以前议论把它给予金国, 吴璘力争不
18、从。如今吴璘在远方,来不及知道。我如果不说,不仅有负陛下,也有愧于吴璘。近来,我军全 部出动精锐才得到它,希望不要放弃。”乾道元年班师,加授杨存中为昭庆军节度使,又任祠禄官。当时 兴起屯田,杨存中将自己在楚州的三万九千亩私田献出。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以太师身份退休, 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他流涕,赠丧葬钱十万。杨存中天资忠孝勇敢,宿卫出 入四十年,过失最少。孝宗因为他是高宗旧臣,对他尤其礼遇,常常称呼郡王而不直呼他的名字。(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杜甫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
19、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波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注释: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当时,避难于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闽州(今 四川省闽中市)一带的杜甫获知好友严式(即诗题中的“严郑公”)再度出任成都兼尹剑南节度使,便决 定返回成都并整修草堂。生理,即生计。黄阁老:指严武。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 阁老”。16.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外表上写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被损毁的情景,实那么写出了当时风雨不定的社会现状。B.颔联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其句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C.颈
20、联后半句写诗人将衰老的容颜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表达出诗人消极虚无的思想。D.全诗将欢欣与感慨相融,瞻望与回顾同叙,意蕴深厚。17 .有学者评论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 真情真语。请结合诗句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真情真语。【答案】16. C 17. (1)表达对草堂的喜爱之情。首联运用虚写/想象手法,写自己离开草堂后常常焦 虑沙案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掉落在水流中。通过写自己对草堂环境的记挂,由此表达 了对草堂的喜爱之情。(2)表达诗人亲善去恶 处世态度/对美好人格的尊崇和对奸佞小人的厌恶。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新 松”比作正直高洁的品格的人,将“恶竹”比作奸佞的小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说
21、明了诗人内心的爱憎之 情。(3)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欢乐之情。颈联写自己的生计全凭友人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丹药。表达 对自己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的欢乐和对朋友的感激。(4)表达对经历人生艰难困苦后的感叹。尾联写自己在外奔波、漂泊不定,只剩下皮包骨,人生确实坎坷 艰难。由此表达了历经人生坎坷、世事艰难后的无限感叹。【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颈联前半句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后半句强调疗养有了条件,表达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不 是“消极虚无的思想”。应选Co【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
22、风湍”大意是说:自从离开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 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是诗人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运用虚写/想 象手法,表达对草堂的喜爱之情。“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当年诗人离开草堂时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才“大抵三尺强”(四 松),诗人很喜爱它,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那到处侵蔓的恶竹,即使有万竿也要斩除。诗人喜 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这两句,其句外意全在“恨 不”、“应须”四字上。乱世的岁月里,诗人的才干难以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作充分表演, 诗人由此感慨万分。这两句,深深交织着
23、诗人对世事的爱憎。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而又 分寸恰当,所以时过千年,至今人们仍用以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生计。黄阁老,指严武。金丹,烧炼的丹药。这两句说, 诗人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里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 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最后两句,诗人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有痛定思痛的含义:“三年奔波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诗人自762年(宝应元年)七月与严武分别,至764年(广德二年)返草堂,前后三年。这三年,兵祸不 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广东省 汕头市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