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铁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铁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铁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铁岭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 总分值:150分 日期:2022年1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解这个精神,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绝大 多数中国哲学家力求解决的问题。人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例如,有的人从政,在这个领域里,最高成就便 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人可能被分为不 同等级,但他们都是人。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
2、成就是: 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问题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认人生呢?有的哲学家认为,必须如此。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道家有人认为,生命是个赘疣,是个瘤。所有这些看法都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 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 世”的哲学。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 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站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哲学过 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
3、极的。从出世哲学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浅薄;它诚 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的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从外表上看,这种看法不 能认为就是错的,因为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 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 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论语第十一章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敢问死? ”孔 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孟子曾说:“圣人,人伦之至也。”这无异于说,圣人是社会中道德完美的
4、人。从外表上看,中国哲学所说的圣人是现世中的人,这和佛家所描述的释迦牟尼或基督教所讲的圣徒, 迥然异趣,特别是儒家所说的圣人,更是如此。不过,用这种过分简单的方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如果正确理解的话, 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或完全是出世的。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有一位哲学家在谈到宋朝道学 时说它:“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J这是中国哲学努力的方向。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国 起吃饭。(2)义熙五年,高祖认为国内祸乱已经平息,打算向外开拓疆界,将要攻打鲜卑。朝廷议论都认为这不可 行。14.养精蓄锐,休整步卒;进军洛阳一带;修复先帝园陵寝庙。【解析】【详解】1
5、.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高祖”是“固止”的宾语,两者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以为”的主语不是“高祖”,而是“刘 毅”,“高祖”和“以为”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C; “宰相”是“远出”的主语,不是“自行”的宾语,“宰 相”前应断开,据此排除D。画波浪线局部的大意是:刘毅当时镇守姑孰,坚决劝阻高祖,他认为“苻坚侵犯边境时,谢太傅尚且不亲 自带兵出征。宰相远征,会动摇国家基础”。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左迁一般是指升官”错误,“左迁”是降职的意思。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言文的内容的能力。C. “桓玄骑马召见他”错误,原文“骑诏续至”意思是:
6、骑马携诏书的使者相继而至。桓玄没有亲自骑马前 往召见。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尝,曾经;诣,至咨,商量;悦,高兴;因,于是。(2)以,认为;宁,平息;弘,扩大、开拓;伐,攻打;谓,认为。2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说明谢景仁认为平定鲜卑后的做法。由原文“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洒,修复园寝”可知,谢景仁认为平定鲜卑之后,要养精蓄锐, 休整步卒,然后进军洛阳一带,修复先帝园陵寝庙。综合以上内容作答即可。参考译文:谢景仁,是陈郡阳夏人,他的名字和高祖刘裕相同,所以称呼他的字。他的祖父谢据,是太傅谢安的 二弟。父亲谢允,曾任宣城内史。
7、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起初担任前军 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宠幸的人张法顺,当时权势极大,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拜谒的人,只有谢景 仁不去。到了三十岁,(谢景仁)才担任著作佐郎。桓玄诛杀司马元显后,见到了谢景仁,很赏识他,对四 周宾客说:“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怎么会不失败呢,竟让谢景仁(这样有才华的人)三十岁才当上著作 佐郎J桓玄任太尉,让谢景仁补任行参军,桓玄府转为大将军府,(谢景仁)仍任参军事。谢景仁见闻广 博,记忆力强,擅长表达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得疲倦。桓玄外出,殷仲文、卞范 之等人都骑着马跟在后面,却让谢景仁在辇上陪坐。高祖任桓修抚军
8、中兵参军时,曾经到谢景仁处商议事 情,谢景仁和他谈得很高兴,于是留高祖一起吃饭。酒食尚未置办好,而谢景仁被桓玄宣召。桓玄性子急 躁,片刻之间,骑马携诏书的使者相继而至。高祖屡次请求离开,谢景仁不容许,说:“主上对待我们臣下, 应当有一定的法那么。我将要和客人一起吃饭,他怎么就不能等待。”竟然安稳地坐着吃饱,然后才应诏前去。高祖对此很感激,常常称赞谢景仁为太傅谢安的孙子。等到平定京邑后,高祖进驻石头城,谢景仁与百官 同去拜见高祖,高祖注视着他说:“这是名人之孙啊J义熙五年,高祖认为国内祸乱已经平息,打算向外 开拓疆界,将要攻打鲜卑。朝廷议论都认为这不可行。刘毅当时镇守姑孰,坚决劝阻高祖,他认为“
9、苻坚 侵犯边境时,谢太傅尚且不亲自带兵出征。宰相远征,会动摇国家基础。”只有景仁一人说:“明公建立齐 桓、晋文那样的功业,顺应了上天的意志和人民的心愿,挽救复兴帝统,铲除叛逆不忠的人,虽然往日功 劳伟大,然而恩泽刑罚还未使天下信服,应当继续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广泛树立声威大概。 鲜卑紧邻我国疆土,屡次侵犯边境,讨伐罪人而抚慰百姓,就在此一举。平定鲜卑之后,养精蓄锐,休整 步卒,然后进军洛阳一带,修复先帝园陵寝庙,哪里有坐视敌寇扩张,放纵敌人以致遗留祸患的呢!”高祖 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北伐的时候,把谢景仁转升为大司马左司马,(谢景仁)后又迁为吏部尚书。十二年, 谢景仁去世,当时四十
10、七岁。下葬之日,高祖亲自吊唁,哭得很悲哀。(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注】洪崖;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笙鹤;仙乐声。15.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到了登山过程,作者伴着和风,轻云登到岱顶,站在泰山极顶纵览壮丽的景观,“此观”就是颔 联中描写到的泰山景色。B.李贺曾在(梦天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作者化用此诗句,用“万古齐州烟九点” 一句描绘出泰 山烟云缭绕中群峰耸峙的景象。
11、C.作者观赏到太阳从云海中涌出的壮观美景。“五更沧海日三竿”一句写泰山日出,“沧海”指云海,刚刚 五更,云海之上日已三竿。D.尾联写作者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泰山共鸣。作者运用写实的手 法,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16 .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I) 16. (1)思想感情;登上泰山的兴奋愉悦之情。“快意” 一词写出作者站在泰山之巅, 纵览壮丽的景观,心情非常兴奋;尾联的一 “笑” 一 “咏”展现了作者面对美景诗兴大发的兴奋愉悦之情。(2)人生感悟:应胸怀宽广,具有昂扬进取精神。登泰山带给作者新鲜的
12、人生体验,颈联写出以前的自己 犹如居处井底一样狭隘,今后即使巢居也会觉得宽敞无比。【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 “写实”错,“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 鹤下高寒”的意思是“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结合 注释“洪崖;古仙人
13、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曲解句意,这些是 诗人的想象,是虚写,不是实写。应选Do【16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 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特点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的规范用语。表现的思想情感,首联写诗人登上泰山之巅,纵览壮丽景观,“快意”一词直接表达出兴奋愉 悦之情;尾联“笑拍洪崖咏新作”,用“笑”“拍”“咏”一系列动词表达诗人面对美景而歌咏新诗
14、的兴奋愉 悦之情。表现的人生感悟,颈联“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写登山的感受,意思是“以前的自 己犹如居处井底一样狭隘,今后即使巢居也会觉得宽敞无比”,可分析出“应胸怀宽广,具有昂扬进取精神工 【点睛】诗歌的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 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 现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o(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o(3)静女中,描
15、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 。【答案】.寄蜉娜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爱而不见 .搔首蹦蹦【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蜉蟾、粟、臾、采、见、蜘蹑。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语言文字应用I (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到达 的效果。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 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有说服 力。语言的力量,
16、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 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 者,纵然,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分、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 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语言和 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 表意不明。现实中,有的干部
17、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 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J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更不是否认行动 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为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 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A.事半功倍无懈可击巧舌如簧夸夸其谈B.事倍功半无懈可击巧言令色夸夸其谈C.事半功倍天衣无缝巧言令色夸大其词D.事倍功半天衣无缝
18、巧舌如簧夸大其词A.A.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B.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C.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D.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那么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20 .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B.但光与影有
19、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D.汶水、徂彳来如画,而半山居雾假设带然。【答案】18. A 19. C 20. A【解析】【分析】【18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 小。根据文中论及“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到达的效果,应选择“事半功倍”。第二处,“无懈可击”:指没有一处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说话办事等十分严密,找不到漏洞,天衣无缝 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破绽。“在事实和逻辑层面”应选择“无懈可击”。第三处,“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
20、,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巧言令色”:指用花言 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根据文中“投机者”“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应选择“巧舌如 簧”。第四处,“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措词夸张,超过事实。 根据文中“强调善用语言” “更不是否认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应选择“夸夸其谈”。应选Ao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否认词误用造成后一句成分残缺,语序不 当。删掉“切忌”,改为“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语序不当,“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
21、不明”,递进失当,应改为“往往容易言 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只有C项修改正确。应选c【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不是比喻句,“像是”表比拟。B,以听觉写视觉,通感。C.比喻,像蜉蜥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D.明喻,美景如画,雾像飘带。应选Ao(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此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一一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 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 楼梦之前的历史和 J 红楼梦问
22、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著名的作家王蒙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 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是 O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 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 O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J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不尽的书。随着时代 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
23、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 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 .结合上面的语段,概括当代中学生应该阅读红楼梦的三点理由。【答案】21. (1)红楼梦之后的历史(2)经验的结晶(3)体验人生. (1)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中地位突出,作用巨大。(2)红楼梦代表着汉语言文化的最高成就。(3)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体验人生。(4)红楼梦的内容丰富,可以与时俱进。【解析】【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所谓中
24、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可知 这里应填: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第二空,根据空后“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 生”可知这里是总述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所以可以填:经验的结晶。第三空,根据空后“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 活了二十年”,可得出红楼梦能够让人 体验人生,所以可以填:体验人生。注意表述简洁,不要超过字数。【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根据第一段上海华东师大的学者的“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 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可得出红楼梦在中国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辽宁省 铁岭市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