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文与街道十四五规划工作进展情况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文与街道十四五规划工作进展情况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文与街道十四五规划工作进展情况稿.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文与街道十四五规划工作进展情况稿2021年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19600字文xx市水利“十三五”规划项目包括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水利综合管理项目等四个方面,工程规划投资31270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9160万元,省级配套37238万元,地方配套66305万元。根据省里的计划安排,防洪减灾中的汉江下游综合整治和杜家台分蓄洪区续建配套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均没有实施,杨林尾泵站更新改造、泽口泵站、东荆河水资源调配工程等其他项目也没有按计划实施。据统计,2011年至2019年,我市水利发展在“十三五”时期的前4年
2、完成投资11049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8658万元;省级配套16224万元;地方配套15617万元。根据2019年和2020年的计划安排,预计我市“十三五”后期水利投资规模将达18369万元,据此计算,我市“十三五”期间水利投资规模将达到128868万元。 1.2 “十三五”前四年完成情况1.2.1防洪减灾工程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包括xx市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和重点县综合治理与水系连通工程两个部分,主要建设内容是对河道进行疏挖衬砌、加固堤防、整修重建沿岸配套涵闸、泵站及桥梁,提高防洪减灾标准。其中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通顺河一二期、洛江河、通州河治理工程,先后完成渠道疏挖长111.34
3、km,堤防加固长76.59km,河岸衬砌长24.3km,涵闸重建及改造34处,加固维修倒虹管2处,重建泵站2座,维修3座,新建机耕桥1座,重建机耕桥12座;重点县综合治理与水系连通工程涉及胡场、毛嘴、三伏潭三个镇,完成河道清淤疏浚长60.78km,岸坡整治长13.15km,重建整修配套涵闸16座。共完成投资149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579万元,省投资204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18万元。2、除涝工程西流河泵站新建工程,完成了输变电线路架设、土建建设、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场区建设等工程。共完成投资4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00万元,市配套资金1700万元。1
4、.2.2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1、调水工程完成了南水北调闸站改造工程和引江剂汉东荆河补水工程,南水北调闸站改造包括泽口闸、卢庙闸站和鄢湾闸站改造三处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8260万元;引江济汉东荆河补水工程包括马口、冯家口、黄家口三处橡胶坝,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1000万元。两调水工程共计完成投资29260万元,全部由中央投资。2、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共计投资2792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712万元,省投资6441万元,市筹措资金4769万元。3、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是泽口灌区的续建本套与节水改造。泽口灌区共完成渠道疏挖长84.0km,渠道衬砌长33.7km
5、,完成泵站改造16座,涵闸建设39座,桥梁建设11座。共完成投资1479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8931万元,省投资2953万元,市筹措资金2953万元。4、节水灌溉工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疏挖渠道长541.593km,衬砌渠道长238.142km,新建、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14272处,改造提水站164座,总装机2019kw。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有效灌溉面积增加6.3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新增9.0万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节水灌溉工程共完成投资137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700万元,省投资320
6、0万元,xx市筹措资金2860万元。1.2.3水资源及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1、水土保持工程选取洛江河段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进行改造。完成投资21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6万元,市筹资67万元。2、水利血防工程1)四方河、西流河水利血防工程。完成渠道疏挖长15.71km,渠道衬砌长5.8km,整修涵闸5处,重建提灌站3座。完成投资475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78万元,省投资1427万元,市筹资950万元。2)胡麻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完成渠道疏挖衬砌长6.0km,整修涵闸2座,重建涵闸1座。完成投资6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90万元,省投资160万元。 2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水利
7、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水利设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xx市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水利建设,不仅为防御洪水、排除涝渍、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以水利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因市域特殊的地理区位、地势地貌、气象特征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决定了水利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设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水问题。1、防洪能力较差全市两大防洪圈堤防长257km,仅东荆河下游左堤长39.4km的堤防在1998年抗洪后进行了加固,达到二级堤防标准;全市尚有85%的堤
8、段建设标准偏低,堤身矮小单薄、险工险段多,抵御洪水的能力还很差;穿堤建筑物建设标准低,建设年代长久,老化损坏严重,多系带病运用,采取临时措施度汛。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分洪运用频繁,但建设严重滞后。分洪道两侧堤防没有按设计标准完建;分蓄洪区西围堤,系老民垸堤连接而成,堤内塘渊多、堤外河泓多、堤上人户多,且堤基、堤质差,穿堤建筑物标准低、老化毁损严重,现由我市自建自管,投入不足,抗洪能力更低;分蓄洪区圩垸多,阻流严重;圩垸内居住人口多,没有安全转移设施,且没有建立分洪损失的补偿机制等,不能满足分洪运用要求,计划分洪运用困难。综此,我市防洪工程距保障人们安居乐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差距很
9、大。2、排涝标准不高在干堤内5大排水区中,排湖、沙湖、时合垸、洪北4个排水区,汛期靠泵站提排,经过“十三五”期间对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和除险加固,取得了很大效果,但全市的排涝标准仍不到十年一遇,涝灾仍然频繁。尚有杨林尾泵站未能进行改造和续建配套,不能全部发挥效益;通北排区虽然进行了区内整治,但没有可靠的排水出路,排涝标准为二年一遇;市内的中小型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建设年代久远,存在着机电设备老化、陈旧,水工设施破损严重、配套不全等问题,不能安全、高效运行;部分中小河流淤塞严重,水流不畅。3、水资源供需矛盾较大全市供水水源来自汉江及东荆河的过境客水,南水北调以后,客水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供水体系
10、与过境客水不匹配,供需很不平衡。加上灌区内工程配套不全,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供水的灌溉保证率仅75%,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0;城镇供水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管网漏损严重,部分偏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东荆河上虽然建设了三道橡胶坝拦水灌溉,但由于配套的补水调水工程没有完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4、水工程设施老化损坏严重部分水利工程因工程设计标准低,建筑材料低劣,多为纯混凝土或浆块砌筑,采用本地细砂代替中粗砂、用砖代石、以石灰代水泥等十分普遍,加上建设年代久远,老化损坏严重,机电设备多已淘汰,全市排灌涵闸和泵站完好率小、沟渠淤塞阻流,效益衰减。5、水环境建设滞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
11、中,受水资源保护投入所限,未形成完整的水资源保护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污水的快速增长和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河道水质严重下降;农村的沟渠淤积、污染严重,威胁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和人居环境。人为的水土流失严重,监测体系没有建立。血吸虫疫情还很严重。水利结合灭螺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2.1.2水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1、体制尚未理顺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市水务局管理农业用水和农村饮水;市建委管理城区供水和污水处理;市环保局负责对污水检测。由于水资源还未进行统一管理,既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无序竞争,
12、也使得水资源保护缺乏责任和利益上的主体,给水资源、特别是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制度还不够健全政府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亟待完善。3、措施还不够有力有的地区经济活动侵占河道和妨碍河道行洪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排污总量控制、排污口审批制度尚未落实。4、机制不够活在应对重大水利突发事件方面,相应的预案和对策还需不断完善;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 2.1.3行业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1、监测站网滞后我市水资源、水环境、水质、旱
13、情、地下水等站网基本上没有设置,只是临时测试;水雨情观测站,除长江委设置的xx水文站和市气象站外,其他为代办站或自设的汛期观测站,观测时段为汛期,设备简陋,手段落后;水文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信息传输、处理等基础设施几乎是空白;没有灌溉、排水试验站,只是向邻近地区借用试验资料。2、水利信息化建设落后除与上级有关部门单项联网外,其市内设施因缺少资金,发展缓慢。3、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人才队伍总量偏小,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教育培训的力度、规模、水平不适应建设学习型行业的要求;吸引人才能力不强;水利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攻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科学治水的水平有待提高。 2.2 水利发展
14、主要制约因素1、特殊的地理区位,导致防汛除涝抗灾任务艰巨xx地势低洼,客水年际年内变化大,分配不均,水位、流量的变幅大,给治水带来了难度和抗灾的艰巨性。地势低洼,靠堤防御洪,洪水高出地面7m之多,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国道、省道、铁路等均受洪水威胁。防洪战线长,每年防汛时间亦长,加上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处市境,分洪频繁,更加重了防汛任务。降雨年际变化大,汛期雨多,雨洪同期,量大集中,涝灾频繁;亦因久旱不雨而发生旱灾。因此,我市防汛抗灾的形势依然严峻,治水任务亦是复杂、艰巨和长期的。艰巨的水利建设任务和频繁的水旱灾害,加大了xx治水的难度,也牵扯了促进发展的工作精力。2、治水理念还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
15、形势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套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科学治水思路还有一个过程,这将在一段时间内制约我市水利建设的发展。3、资金投入不能满足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属公益性类,是惠及民生的工程,需要公共财政投入。由于财政投入有限,以致水利需要投资与财政投入的可能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将是制约我市水利发展的关键因素。4、管理体制将会制约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涉水事务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的交叉。由于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复杂,使得水利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这将
16、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市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5、管理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水利行业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不足,现有队伍在管理、经济、法律、生态等知识方面还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我市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加上水利行业工作条件艰苦,行业比较贫困,在引进人才、挽留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水利的持续、健康发展。 3 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和布局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1指导思想“十四五”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攻坚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17、、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大胆创新,积极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力,确保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推动xx市水利科学跨越式发展。 3.1.2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安全、排涝保收、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血防、生态环境等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我市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2、坚持人水和
18、谐的原则水利发展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给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要求,要也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要;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促进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排涝抗旱并重,开源节
19、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全市水利协调发展。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要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5、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则要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
20、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3.2总体思路和布局 3.2.1总体思路坚持防汛排涝与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依法治水与科学治水、服务社会与发展自身五个同时抓,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做到工程单一效益与工程体系整体效益、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四个结合,
21、实现发展思路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防汛抗旱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和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建设管理由行政控制为主向市场机制为主转变、行政管理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四个转变,努力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突出水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3.2.2总体布局围绕湖北省“两圈两带”的宏观框架,探索发展途径,强化汉江下游综合治理,巩固已基本形成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工程体系,确保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是xx市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补偿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和汉江下游水利现代化试
22、点建设。在保障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拓展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洪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水系、水域治理与管理,努力实现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一体化,建设水生态环境和谐、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以防洪治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湖泊保护和治理、水域水环境治污与保护、水利血防、农村饮水安全、水利信息化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为重点,发展具有平原湖区特色的现代水利。 4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4.1 主要目标 4.1.1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1、防洪目标对汉江、东荆河进行综合整治,达到二级堤防标准,疏扩东荆河下游河道,确保安
23、全行洪。汉江、东荆河杨林尾以上防御汉江1964年型洪水,杨林尾以下的东荆河堤防御长江1954年型洪水;启动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工程建设,确保其正常安全运用。2、除涝目标继续加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杨林尾泵站、泽口泵站及其他中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新建余帮泵站和蔡滩闸站,进行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使农田除涝能力达到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城区除涝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改造渍害中低产田20万亩。3、灌溉目标继续完成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洪北、冯保、联合灌区的骨干工程配套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四方河口泵站,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0万亩,争取灌溉保证率
24、达到85%,灌溉供水正常年景能够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一般干旱年景能够满足农业用水需求,特大干旱年景基本能够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用水需求、基本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用水需求。4、饮水安全目标对原有水厂提升增效,新增农村安全饮水受益人口29.63万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主要供水水源地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全部选取汉江水作为饮用水源,保证城市饮水安全。5、节水目标新增田间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全市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到110m3以下。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5%以下,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实行节水产品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水利 发展 十四 规划 思路 报告 街道 工作 进展 情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