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 1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美术课程的改革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具体目标和任务主要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2、,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们力图达到如下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
3、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美术课程的价值是: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价值其实是用“能够怎样”这样的句式来加以表述的。本课程标准在表述价值时,实际上省略了“能够”两字,但是大家在理解时可以加上“能够”两字。正是因为美术课程“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才使其地位得以确立。
4、 3、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这些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4、要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人的行为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情趣性
5、行为,另一种是意志性行为。所谓情趣性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为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分地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而所谓意志性行为则极大的受到目的的左右,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运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即使这是一种已所不欲的行为。所以,意志性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是紧张、艰涩和痛苦,但一旦达到目的后却能给人带来比情趣性行为更大的愉悦。比如,体育运动对一般的人来说,可能是情趣性运动,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是“活动活动”而已,所以他们能充分享受“活动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而对职业运动员来说,则可能是意志性行为,因为他们的目的夺冠的欲望太强了,为此他们往往要忍受单
6、调、超负荷的训练,甚至不惜采取危害自己身体的手段。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欢情趣性行为。但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意志性行为。因为人毕竟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意志的生物。人的一生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目的以及完成这些目的的行为所构成的。 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应该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换句话说,要学好美术不运用自己的意志恐怕是不行的。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一般的中小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学习美术动用自己的意志,尤其是顽强的意志呢? 在学校的众多的学科中,学生对每一个学科态度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的差异。在一个科学理性的社会中,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带有明显的功
7、利性,即他们的所学都应对将来的生活和生存升学、谋职等有直接的作用。这样,与高考有关的学科教育就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都必须用意志克制自己去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活动的外在诱因。美术学习则无此外在诱因,因为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学生要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也就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就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 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因此,全体性应该说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
8、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未能对绝大多数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发生素质方面的某种变化,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正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要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
9、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将情景作为正确解读图像的三个变量之一,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情景才能理解美术作品的真实含义。我们具体从一件美术作品上看出描绘了什么,还不足以说明我们真正理解了一件作品。如果我们不理解作品所涉及的事件,我们仍不能正确理解像最后的晚餐、伊凡雷帝杀子、荷拉斯兄弟之誓和血衣这一类作品。 此外,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作品的象征意义,也是由文化所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规定象征的重要原因。比如,苹果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性,在基督教艺术中,由于苹果是夏娃从智慧树上摘取的禁果,一般
10、象征着人类的堕落,而婴儿耶稣手拿苹果,其实是象征着赎救人类。这些象征关系规定性是来源于希腊神话。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规定性,就不可能真正解读作品,甚至还可能对作品作出错误的解读。 我们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这种规定性实际上也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总之,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
11、求。 2、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中国的教育应该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何种层次、何种类型、何种专业的教育。就我们基础教育而言,更应该努力加强创造教育。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有成效的课程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
12、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的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之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像思维等。另外,美术
13、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美术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与学习领域 以往的美术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门类来划分课业形式的,凸显的是学科知识体系。本次课程改革,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也考虑到
14、在现代生活中设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以外化行为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15、”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有的老师可能会问,美术课程标准的“综合探究”与我们现存的综合艺术课程有何区别呢?的确有区别。这里,让我们先来考察几种课程关系。我们过去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似乎不大, 每个学科课程按照自己的学科逻辑纵向深入,就像几个人并排地坐在一起,互相之间你不碰我,我不靠你。这是一种课程关系。而现在的综合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但联系有两种方式。我们还用几个人的关系来打比方,一种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我们彼此牵手;另一种是大家互相拥抱在一起,彼此不分。在美术课程标
16、准中强调的综合是前者,即注意学科课程之间的牵手,在互相联系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质。具体来讲,就是将美术学科视为综合的起点和综合的归宿。 当然,上述学习领域的划分并非绝对的、封闭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1.案例在课程标准中起着什么作用,应如何对待案例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与以往美术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是增添了一些案例。所谓案例,指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认识方法。由于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显示了较强的改革力度,出现了一些大家不熟悉或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理念,倡导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提供具体的案例就显得十分必要
17、。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一共精选了6个案例,而且大多集中在“综合探究”领域,因为这一学习领域是全新的,广大教师最需要学习和理解其基本精神和要求,需要知道如何实施与这一领域相关的教学。 这一领域的教学大多是依据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主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与社会性活动相关的主题,另一是学科间所具有的共通的规律和法则。课程标准提供了“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和法则”的案例。理解了这一案例的示范性,教师不难理解与社会性活动相关主题的综合探索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关于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课程标准中还提供了美术与语文、自然、社会和生活劳动等课程或活动的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科学相结合以及以环境保
18、护和社区建设为目的的综合探索教学活动的案例。 此外,由于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尤其在低年级重视造型游戏活动。为了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造型游戏活动,特意提供了关于低年级的造型游戏活动的案例。 在案例的表述上,采取了相对概括的方式,重在提示与启发,让教师们通过横向的发散和纵向的发掘,进行再创造,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主张教师们在运用案例时,不要拘泥案例,更不要受其束缚,而要将案例视作思考的起点和创新的基础,以求举一反三,进行自己的创造。2.课程总目标包括哪几个维度? 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技
19、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尽管大家都知道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而且是这次改革应该着力改进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所以在总目标的表述上,知识与技能仍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只是我们要适当地降低其难度和要求而已。 过程与方法是此次课程改革者非常强调的一个方面,之所以重视它,是因为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
20、,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任务。因此,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习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习学习。 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是任何教育门类行列式都必须重视的工作。教育活动中需要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二是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这两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样是我们美术课程应该关注的,因此,在我们的总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要求。 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学习
21、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侈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意义的。3.阶段目标责任制是如何分层次的? 美术学科的内容有其独特性,我们对这种情况下独特性的认识是,它很难被具体量化,很难像一些学科那样能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成若干具有明显差别的等级。总体而言,美术给我们的感觉是块状的,而非粒状的。尽管美术的内容也有程度上的递进关系,但是很难截然分成几个层次。如果我们硬要将这种情况下递进关系分得非常的细致,其结果只能是玩文字游戏,最终陷入一种“理屈词穷”的窘迫的境地。所以,我们在确定阶段目标责任制的层次时,遵循了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了四个阶段,并相应地确定了具有相对递进关系
22、的阶段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按四个学段来划分 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以游戏、参与、感受和体验为主,第二、三、四学段则在学习要求上有递进关系。试以“欣赏评述“为例加以说明: 学 段 活 动 要 求 第一学段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学段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 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的对象 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学段 欣赏、认识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 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学段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
23、形式和内容特征 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阶段目标的描述尽管比较笼统,但还是大致显示了层次的递进关系。我们认为,在美术课程阶段目标的描述上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是符合美术学科的特征的。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 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但以上这三个目标责任制决不是孤立对待,在实际工资的美术教学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确立九年义务教育达成的目标有个整体框架,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进行描述。这中间过程与方法是此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落实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应该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立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