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与叶绿体精选PPT.ppt
《线粒体与叶绿体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粒体与叶绿体精选PPT.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线粒体与叶绿体第1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第一节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与疾病线粒体与疾病第2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 线粒体是一个动态细胞器线粒体是一个动态细胞器,具有多形性具有多形性,易变性易变性,运动性和适应运动性和适应 性等特点性等特点.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以线状和粒状最常见但以线状和粒状最常见.线粒体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线粒体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其数目相差很大,但在同一类型细胞中的数目其数目相
2、差很大,但在同一类型细胞中的数目 是相对比较是相对比较 稳定的稳定的.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外膜外膜(outer membrane(outer membrane):含孔蛋白):含孔蛋白(porin)(porin),通透性较高。标志酶是通透性较高。标志酶是 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第3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内膜(内膜(inner membraneinner membrane):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 叠形成嵴。叠形成嵴。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隙(膜间隙(intermembrane s
3、paceintermembrane space):):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 辅助因子。标志酶是腺苷酸激酶辅助因子。标志酶是腺苷酸激酶 基质(基质(matrix):):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 等以及线粒体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核糖体。第4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 线粒体的形态线粒体的形态第5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心肌细胞和精子尾部的线粒体心肌细胞和精子尾部的线粒体第6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 线粒体结构与化学组成线粒体结构与化学组成第7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线粒体的化学组成线粒体
4、的化学组成蛋白质蛋白质(线粒体干重的线粒体干重的65657070)脂类脂类(线粒体干重的线粒体干重的25253030):磷脂占磷脂占3/43/4以上,外膜主要是卵磷脂,以上,外膜主要是卵磷脂,内膜主要是心磷脂。内膜主要是心磷脂。线粒体脂类和蛋白质的比值线粒体脂类和蛋白质的比值:0.3:1(内膜);(内膜);1:1(外膜)(外膜)第8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细细菌菌外外膜膜中中的的孔孔蛋蛋白白第9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三、氧化磷酸化三、氧化磷酸化线粒体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线粒体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为细 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
5、、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细 胞凋亡、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内多种离子的跨膜转运及胞凋亡、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内多种离子的跨膜转运及 电解质稳态平衡的调控有关。电解质稳态平衡的调控有关。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的分子基础的分子基础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假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Mithchell,1961)质子动力势的其他作用质子动力势的其他作用线粒体能量转换过程略图线粒体能量转换过程略图第10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氧化磷酸化
6、的分子基础 氧化磷酸化过程实际上是能量转换过程,即有机氧化磷酸化过程实际上是能量转换过程,即有机 分子中储藏的能量分子中储藏的能量高能电子高能电子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ATPATP 氧化氧化(电子传递、消耗氧电子传递、消耗氧,放能放能)与磷酸化与磷酸化(ADP+Pi(ADP+Pi,储能,储能)同时进行,密切偶连,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执行同时进行,密切偶连,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执行 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 chain)的四种复合物,)的四种复合物,组成两种呼吸链:组成两种呼吸链:NADH呼吸链呼吸链,FADH2呼吸链呼吸链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有几点需要说
7、明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有几点需要说明 ATPATP合成酶(合成酶(ATP synthaseATP synthase)(磷酸化的分子基础磷酸化的分子基础)第11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哺乳类哺乳类)复合物复合物: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既是电子传递体还原酶复合物(既是电子传递体 又是质子移位体)又是质子移位体)组成:含组成:含42个蛋白亚基,至少个蛋白亚基,至少6个个Fe-S中心和中心和1个黄素蛋白。个黄素蛋白。作用:催化作用:催化NADH氧化,从中获得氧化,从中获得2高能电子高能电子辅酶辅酶Q;泵出泵出4 H+复合物复合物:琥珀酸脱氢酶复
8、合物(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 移位体)移位体)组成:含组成:含FAD辅基,辅基,2Fe-S中心,中心,作用:催化作用:催化2低能电子低能电子FADFe-S辅酶辅酶Q(无无H+泵出泵出)第12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哺乳类哺乳类)复合物复合物:细胞色素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复合物(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 质子移位体)质子移位体)组成:包括组成:包括1cyt c1、1cyt b、1Fe-S蛋白蛋白 作用:催化电子从作用:催化电子从UQH2cyt c;泵出;泵出4 H+(2个来自个来自UQ,2个来
9、自基质)个来自基质)复合物复合物: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质子移位体)组成:组成:二聚体,每一单体含二聚体,每一单体含13个亚基,个亚基,三维构象,三维构象,cyt a,cyt a3,Cu,Fe 作用:催化电子从作用:催化电子从cyt c分子分子O2 形成水,形成水,2 H+泵出,泵出,2 H+参与形成水参与形成水第13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有几点需要说明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有几点需要说明四种类型电子载体:四种类型电子载体: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黄素蛋白、细胞色素(含血红素辅基含血红素辅基)、Fe-SFe-S中心、辅
10、酶中心、辅酶Q。前三种与蛋白质结合,辅酶。前三种与蛋白质结合,辅酶Q为脂溶性醌。为脂溶性醌。电子传递起始于电子传递起始于NADH脱氢酶催化脱氢酶催化NADH氧化,形成高能电子氧化,形成高能电子 (能量转化能量转化),终止于终止于O2形成水。形成水。电子传递方向按氧化还原电势递增的方向传递电子传递方向按氧化还原电势递增的方向传递(NAD+/NAD最低,最低,H2O/O2最高最高)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驱动线粒体内膜三大复合物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驱动线粒体内膜三大复合物(H+-泵泵)将将H+从基从基 质侧泵到膜间隙,质侧泵到膜间隙,形成跨线粒体内膜形成跨线粒体内膜H+梯度梯度(能量转化能量转化)电子传递
11、链各组分在膜上不对称分布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膜上不对称分布第14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ATP合成酶合成酶(磷酸化的分子基础磷酸化的分子基础)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线粒体线粒体ATP合成系统的解离与重建实验证明电子传递与合成系统的解离与重建实验证明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是由两个合成是由两个 不不 同的结构体系执行同的结构体系执行,F1颗粒具有颗粒具有ATP酶活性酶活性工作特点:可逆性复合酶,即既能利用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合成工作特点:可逆性复合酶,即既能利用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合成 ATP,又能水解又能水解ATP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 ATP合成机制合成机制Bandi
12、ng Change Mechanism(Boyer 1979)亚单位相对于亚单位相对于亚单位旋转的直接实验证据亚单位旋转的直接实验证据第15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 F F0 0-F-F1 1颗粒的结构和功能颗粒的结构和功能酶活性酶活性:两种酶活性两种酶活性ATPATP水解酶的活性水解酶的活性ATPATP合成酶的活性合成酶的活性 故故F F0 0-F-F1 1颗颗 粒粒 又又 称称 为为ATPATP合合 酶酶(ATP(ATP synthase)synthase)。第16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Structure of ATP synthase 第17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
13、结构结构Head Head section:section:即即F F1 1,由由5 5种种多多肽肽组组成成九九聚聚体体,含含有有3 3个催化个催化ATPATP合成的位点合成的位点,每个每个亚基一个。亚基一个。Stalk Stalk section:section:由由F F1 1的的亚亚基基和和亚亚基基构构成成,亚基穿过头部作为头部旋转的轴。亚基穿过头部作为头部旋转的轴。Membrane Membrane section:section:即即F F0 0,由由3 3种种不不同同的的亚亚基基组组成成的十五聚体的十五聚体(1a2b12c)(1a2b12c)。c c亚基亚基:b b亚基亚基:a a
14、亚基亚基:第18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The Mechanism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英英国国生生物物化化学学家家P.Mitchell P.Mitchell 19611961年年提提出出了了化化学学渗渗透透假假说说(chemiosomotic compling hypothesis)解解释释氧氧化化磷磷酸酸化化的偶联机理。的偶联机理。第19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假说内容:化学渗透假说内容: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
15、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H+电化电化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穿过ATPATP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合成合成ATP,ATP,电化学梯度中蕴藏的能量储存到电化学梯度中蕴藏的能量储存到ATPATP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proton motive force)(proton motive force)支持化学渗透假说的实验证据该实验表明:支持化学渗透假说的实验证据该实验表明:质子动力势乃质子动力势乃ATPATP合成的动力合成的动
16、力 膜应具有完整性膜应具有完整性 电子传递与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是两件相关而又不同的事件合成是两件相关而又不同的事件第20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化学渗透学说化学渗透学说第21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线粒体供能线粒体供能-ATP线粒体线粒体ATPATPATP热能热能能量转换能量转换机械能机械能化学能化学能电能电能渗透能渗透能光能光能热能热能第22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线粒体疾病的特征线粒体疾病的特征l高突变率高突变率 比核比核DNA更容易突变更容易突变l多质性多质性 线粒体包含多个线粒体基因组,其类型线粒体包含多个线粒体基因组,其类型可能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可能有野生型和突
17、变型两种l母系遗传母系遗传 mtDNA来自母亲来自母亲第23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 疾疾 病病 线粒体改变线粒体改变线粒体肌病(遗传病)线粒体肌病(遗传病)骨骼肌线粒体缺少某些酶,氧骨骼肌线粒体缺少某些酶,氧 化磷酸化、呼吸链障碍化磷酸化、呼吸链障碍克山病(心肌线粒体病)克山病(心肌线粒体病)线粒体结构损伤,琥珀酸脱线粒体结构损伤,琥珀酸脱 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TP 酶活性,寡霉素敏感性下降酶活性,寡霉素敏感性下降 肿肿 瘤瘤 线粒体数目、嵴、电子传递链线粒体数目、嵴、电子传递链 酶系、酶系、ATP量减少量减少 缺缺 血血 性性 损损 伤伤 内膜通透性改变,内
18、膜通透性改变,ATP酶性活酶性活 下降,内膜浓缩、外腔扩大,下降,内膜浓缩、外腔扩大,线粒体功能由减弱到停止线粒体功能由减弱到停止二、线粒体突变所至疾病二、线粒体突变所至疾病第24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第二节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叶绿体与光合作用叶绿体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第25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一、叶绿体一、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内膜不含电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
19、成嵴;内膜不含电子传递链;除了膜间隙、基质外,还有类囊体;子传递链;除了膜间隙、基质外,还有类囊体;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ATPATP合成酶都位于类囊体合成酶都位于类囊体膜上。膜上。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体超微结构第26页,讲稿共60张,创作于星期三 二、叶绿体的功能二、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Photosynthesis:(1)光合电子传递反应光合电子传递反应光反应光反应(Light Reaction)(Light Reaction)(2)碳固定反应碳固定反应暗反应暗反应(Dark Reaction)光反应光反应暗反应暗反应(碳固定碳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粒体 叶绿体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