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肺水肿的监测与治疗课件.ppt





《高原肺水肿的监测与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肺水肿的监测与治疗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高原肺水关于高原肺水肿的的监测与治与治疗第1页,此课件共31页哦一、高原肺水肿的定义及发病机制一、高原肺水肿的定义及发病机制v定义 高原肺水肿(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急进高原(海拔)是急进高原(海拔3000m)最常见和最严重)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型急性重症高原病(的一型急性重症高原病(acute severe high altitude disease,ASHAD)v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出现湿罗音等,严重时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
2、yndrome,ARDS),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时有死亡病例发生。第2页,此课件共31页哦高原肺水肿简史高原肺水肿简史首例HAPE的发现:1898年法国医师Jacottet攀登4,800m的Blanc峰时,因患高原性肺水肿死于海拔4,300m的高山站。1937年在秘鲁首次报道一例居住高原29年的男性,去平原短期停留几天后重返高原时发生肺水肿。1960年Houston首次详细地描述了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情况。当年提出高原肺水肿是一种非心源性肺水肿。第3页,此课件共31页哦流行病学及易患因素流行病学及易患因素最低发病高度为2600m,但多数发生在首次进入海拔4000m以上者。年轻而未适应高原环境者,
3、或已适应的居民从低地旅居数周后重返高原者均较易发病,高原适应者迅速上升到更高地区时也会发病。上升速度、到达高度、重度体力劳动、寒冷以及某些基础疾病是发病诱因。第4页,此课件共31页哦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两肺呈高度充血水肿,重量增加,肺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毛细血管内被广泛淤积的红细胞所栓塞,有时红细胞栓塞亦可见于薄壁的静脉内。肺泡内有纤维素渗出,并常形成透明膜。肺泡毛细血管及动脉分支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心脏右心室扩张,而左心室一般正常,肺小动脉肌层增厚及右心室肥厚见于久居高原者。肝小叶中央充血,可有局灶性坏死。肾上腺显示应激反应的告别,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几乎被网状带致密的细胞所替代。重症者可有脑水肿。第
4、5页,此课件共31页哦一、高原肺水肿发病机制一、高原肺水肿发病机制1缺氧导致肺内各部位小动脉不均匀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血液转移至收缩弱的部位,发生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4肺水清除障碍。3缺氧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外周血管收缩,肺血流量增多,液体容易外渗。2缺氧直接或间接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返回第6页,此课件共31页哦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肺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证实肺动脉高压是关键因素,Fred等(1962)及Hultgren等(1964)首先应用心导管术直接测量HAPE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显著者可高达144/104mmHg。同时左心房压
5、及肺楔压正常,排除了左心衰竭,是非心源性肺水肿。对曾患HAPE的恢复期患者吸入低氧气体,出现明显的HPVR,提示肺血管对低氧存在易感性。第7页,此课件共31页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由于肺小动脉解剖学的特征,即高原缺氧导致了肌性小动脉明显收缩,而非肌性小动脉的通路则变大,从而引起不均匀的局部灌注,即血管痉挛处血流减少,而大量血流则涌入这些大口径的通道流动,造成它们供血的那些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力压增高,使液体渗入肺泡。第8页,此课件共31页哦肺微血管裂隙肺微血管裂隙电子显微镜技术证实了肺微血管裂隙的存在。HAPE时,发现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胞浆突起皱缩,细胞因缩回突起而使这种突起的联接点处
6、间隙变大,形成内皮细胞分离,基底膜暴露,血管裂隙形成。这一裂隙说提供了HAPE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生物物理学原理。第9页,此课件共31页哦肺毛细血管应激衰竭肺毛细血管应激衰竭近年来,West等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观察到低氧应激下肺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受损,认为这是低氧下肺毛细血管应激衰竭的结果。超微结构检查观察到一系列肺毛细血管受损现象,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层或整个壁层崩裂、肺泡上皮层肿胀、红细胞及水肿液进入肺泡壁间质中,肺泡腔内充满蛋白液体及红细胞,内皮细胞饮液突起伸入毛细血管腔内。第10页,此课件共31页哦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作用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作用日本信州大学的研究小组对入院14天内的H
7、APE患者抽取了BALF。发现细胞总数、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均增多,同时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IL-1、IL-6、IL-8、TNF及IL-lra也均增高,但IL-l及IL-10不增高。还注意到IL-6及TNF-与PAWP及PaO2值呈相关,即低氧血症愈重,PAP愈高,IL-6及TNF-的含量愈高。因此,他们认为炎性介质在HAPE发病早期起着一定作用。第11页,此课件共31页哦二、模拟实验二、模拟实验v实验背景实验背景 本研究模拟高原环境,取猪为实验动物模型,因猪颈内静脉与股动脉较粗,易放置血流动力学监测导管,便于监测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通透性、血管外肺水等指标,有
8、文献报道,猪易复制出高原肺水肿模型。目前通过Swan-Ganz导管应用在人体或动物身上,测定血流动力学有文献报道。但未有将PICCO 导管置入人体或动物体内测定血流动力学的报道,也未见有探讨肺动脉压变化与血管通透性之间的关系。第12页,此课件共31页哦二、模拟实验二、模拟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创建猪的高原肺水肿模型;探明不同海拔梯度(2300m,4000m,5000m)时PAP、PVPI、EVLW、心输出量(CO)、体循环 阻力(SVRI)、肺循环阻力(PVRI)、氧输送(DO2)、氧耗量(VO2)、氧摄取(O2ext)等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探明HAPE时血液和肺组织V
9、ASP、SP-A、SP-B的变化;探明HAPE时血液和肺组织VASP、SP-A、SP-B的变化;1234第13页,此课件共31页哦二、模拟实验二、模拟实验实验目标实验目标研究目标研究目标 成功创建出猪的高原肺水肿模型;通过不同海拔的梯度变化来观测VASP、SP-A、SP-B及其细胞骨架,细胞连接等指标与PAP、PVP、EVLW血管通透性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 HAPE 下VASP、SP-A、SP-B及其细胞骨架,细胞连接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123第14页,此课件共31页哦二、模拟实验二、模拟实验技术路线技术路线18只雄性猪A组2300m(6只)B组4000m(6只)C组5000m(6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原 肺水肿 监测 治疗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