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直流电机PPT讲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01章-直流电机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1章-直流电机PPT讲稿.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第一章第一章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 本章主要研究换向器式直流电机,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结本章主要研究换向器式直流电机,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结构、电路系统和磁路系统、运行时的电磁过程及工作特性,构、电路系统和磁路系统、运行时的电磁过程及工作特性,并对无换向器式直流电机作简单介绍。并对无换向器式直流电机作简单介绍。1.1 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2 1.2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 1.3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1.4 1.4 直流电机的磁场直流电机的磁场 1.5
2、1.5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动势的计算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动势的计算 1.6 1.6 直流电机的换向直流电机的换向 1.7 1.7 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 1.8 1.8 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第2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换向磁极电刷装置机座端盖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转轴风扇主磁极转子定子1-换向器 2-电刷装置 3-机座4-主磁极5-换向极6-端盖7-风扇8-电枢绕组9-电枢铁心1.11.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直流电机剖面图第3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1.2 1.1.2 1.1.2 1.1.2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机
3、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一一一一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右图表示一台最简单的两极直流电机的模型。N、S为定子磁极,由A和x两根导体连成的一个电枢线圈是放置在可旋转导磁圆柱体上(称为电枢铁心),线圈连同导磁圆柱体称为电机的转子或电枢。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分别连接到两个相互绝缘并可随线圈一同旋转的换向片1和2上。电枢线圈与外电路的连接是通过放置在换向片上固定不动的电刷B1和B2进行的。图1-1第4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导体的感应电动势为e=BxLV。则整个线圈从xA的感应电动势eXA=
4、2BxLV。由于转速n是恒定的,故V为一定值;对于已制成的电机,L也是一定的,所以电动势eXA与磁通密度BX成正比,这说明线圈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与气隙磁场沿圆周的分布规律相同。当原动机驱动电机转子以恒定的转速n逆时针方向转动,设在图1-1所示瞬间,如右图。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定导体A的电动势方向为穿出纸面,用表示;导体x的电动势方向为进入纸面,用 表示。图1-1由图可见,此时电刷B1与导体A所连的换向片1相接触;而电刷B2则与导体x所连的换向片2相接触,因此电刷B1的极性为“”,电刷B2的极性为“”。第5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有了BX的分布曲线以后,因为eXA BX,所以只要改
5、变坐标刻度,曲线也可以表示为线圈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线圈电动势是交变的。当电枢转过180后,导体x到了原来导体A的位置,导体A则到了原来导体x的位置。根据右手定则,此时导体x的电动势方向为,导体A的电动势方向为图1-1图1-2 知道了BX的分布曲线,也就可以知道线圈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为此可以假想把电枢从外圆上某点切开,把圆周拉成一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以磁通密度BX为纵坐标,而绘出BX的分布曲线,如图1-2所示。一般假定以N极下的磁通密度为负值,S极下的磁通密度为正值。第6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图1-1图1-2 若在B1、B2之间接上一个负载,负载上就会流过一个方向
6、不变的电流,这就是直流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显然在一个线圈的情况下,电刷B1与B2之间的电动势的方向虽然不变,但在数值上却是变化的,因此在实际电机中,电枢绕组是由许多线圈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这就使电刷间电动势的脉动程度大大降低,实用时可以认为产生的是一个恒定直流。由于电刷在空间是固定不动的,这时电刷B1与换向片2相接触,电刷B2与换向片1相接触。,所以电刷B1的极性仍为“”,电刷B2的极性仍为“”,这样就在电刷B1与B2之间得到一个方向不变电动势。第7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二二二二.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如果不
7、用原动机去带动电枢旋转,而是由外电源从电刷B1、B2输入直流电流,使电流从正电刷B1流入,从负电刷B2流出,则此时N极下的线圈电流总是由首端流向末端。S极下的线圈电流总是由末端流向首端,所以N极下和S极下的线圈受到的电磁力的方向是始终不变的,它们产生的转矩的方向也就不变。这个转矩使电枢始终沿一个方向旋转,就把电能变换成机械能,使之成为一台直流电动机而带动生产机械工作。图1-1第8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三三三三.直流电机的可逆性直流电机的可逆性直流电机的可逆性直流电机的可逆性 第9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21.2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
8、及主要系列 1 1)额定容量(额定功率)额定容量(额定功率)P PN N指电机在铭牌规定的额定状态下运行时,电机的输出功率,以“W”为量纲单位。1.2.1 1.2.1 1.2.1 1.2.1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 电机制造厂按照国家标准,根据电机的设计和试验数据,规定了电机的正常运行状态和条件,通常称之为额定运行情况额定运行情况。凡表征电机额定运行情况的各种数据,称为额定值。额定值一般都标注在电机的铭牌上,所以也称为铭牌数据,它是正确合理使用电机的依据。直流电机的额定值主要有下列四项:第10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对于直流电动
9、机,PN是指输出的机械功率,PNUNINN 对于直流发电机,PN是指输出的电功率,它等于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乘积。PNUNIN 第11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2.2 1.2.2 1.2.2 1.2.2 直流电机系列直流电机系列直流电机系列直流电机系列 所谓系列电机就是在应用范围、结构形式、性能水平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有共同性,功率按一定比例递增,并成批生产的一系列电机,我国目前生产的直流电机的主要系列有:Z3系列:为一般用途的小型直流电机系列,是一种基本系列。“Z”表示直流,“3”表示第三次改型设计。ZF和ZD系列:为一般用途的中型直流电机系列。“F”表示发电机,“D”表示电动
10、机。ZZJ系列:为起重、冶金用直流电动机系列。此时还有ZQ直流牵引电动机系列及Z-H和ZF-H船用电动机和发电机系列等。第12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3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组成电枢绕组的基本组成电枢绕组的基本单元称为单元称为“元件元件”,一,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端接线组成。绕组元件可以是一匝或绕组元件可以是一匝或多匝,匝数的多少也就多匝,匝数的多少也就等于每一元件边所包含等于每一元件边所包含的串联导体数。的串联导体数。1.3.11.3.11.3.11.3.1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一般介绍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一般介绍直流
11、电机电枢绕组的一般介绍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一般介绍一一一一 、元件、元件、元件、元件绕组元件在槽中的位置1-上元件边 2-后端接线 3-下元件边 4-前端接线第13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二、虚槽二、虚槽二、虚槽二、虚槽因为每一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而每一换向片连接一个元件的始端和另一个元件的末端;又因为每一个虚槽包含着两个元件边,所以绕组绕组的元件数的元件数S S、换向片数、换向片数K K和虚槽数和虚槽数Z Zi i三者应相等,即三者应相等,即S=K=ZS=K=Zi i=uZ=uZ 为了确切地说明每个元件边所处的具体位置,引入“虚槽”的概念。设槽内每层有u个元件边,则把每个实际槽
12、看作包含有u个“虚槽”,每个虚槽的上、下层各有一个元件边,如图表示u=3时,元件边的布置情况。若实槽数为Z,虚槽数为Zi,则Zi=uZ 第14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三、第一节距三、第一节距三、第一节距三、第一节距y y y y1 1 1 1一个元件的两个有效边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一节距或后节距,用虚槽数表示。在电机中,若沿电枢圆周表面相邻两磁极的距离称为极距 ,则为了获得较大的线圈电动势,第一节距y1应等于或接近于一个极距,极距按下式计算:式中 Da电枢外径;P磁极对数。若极距用虚槽数表示,则 由于Zi不一定能被极数2P整除,而y1又必须为整数,所以应使 若=0,则y1=,称为整
13、距绕组;若0,则y1时,称为长距绕组,y1 时,称为短距绕组。第15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四、第二节距四、第二节距四、第二节距四、第二节距y y y y2 2 2 2 相串联的两个元件中,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与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二节距或前节距,用虚槽数表示。五、合成节距五、合成节距五、合成节距五、合成节距y y y y 相串联的两个元件的对应边之间的距离称为合成节距,用虚槽数表示。合成节距表示每串联一个元件后,绕组在电枢表面前进或后退了多少个虚槽,它是反映不同形式绕组的一个重要标志。单叠绕组单叠绕组 y=y1-y2 单波绕组单波绕组 y=y1+y2 第16页,共
14、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六、换向器节距六、换向器节距六、换向器节距六、换向器节距y y y yk k k k 第17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3.2 1.3.2 1.3.2 1.3.2 直流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直流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直流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直流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一一一一 、单叠绕组、单叠绕组、单叠绕组、单叠绕组下面通过例子说明单叠绕组的联接方法和特点。(2)画出展开图 如下图所示。作图步骤如下:设2P=4,S=K=Zi=16,单叠右行绕组。(1)计算节距 ,采用整矩绕组,因为单叠右行,故y=yk=1,所以y2=y1-y=4-1=3。第18页,共100页,
15、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先画16个槽和16个换向片,并将元件、槽和换向片按顺序编号。编号时把元件号码、元件上层边所在槽的号码以及与元件上层边相联接的换向片号码编得一致,即1 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 1号槽内号槽内并与并与1 1号换向片相连接。号换向片相连接。因为y1=4,则1 1号元件的下层边应放在第号元件的下层边应放在第5 5号号槽(槽(1+y1+y1 1=5=5)的下层)的下层,下层边用虚线表示,编号为编号为5 5第19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6 7 8 9 10 11
16、12 13 14 15 16 1 2 3 4上层下层 因y=yk=1,故1号元件的末端应联接在2号换向片上(1+yk=2)一般应使元件左右对称,这样1号换向片与2号换向片的分界线正好与元件的中心线相重合。第20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第21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要使电刷间的电动势为最大,电刷必须和位于几何中性线(磁极之间的平分线)的元件相连接,在电机中把这种情况称为“电刷在几何中性线”。放置电刷:为了引出最大电动势,必须在换向片1和2、5和6、9和10、13和14之间,也就是在磁极轴线位置,放置4组电刷A1、B1、A2、B2,因为这时A、
17、B电刷之间所包含的元件,其电动势的方向都是相同的第22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单叠绕组的的特点:单叠绕组的的特点:单叠绕组的的特点:单叠绕组的的特点:同一主磁极下的元件串联成一条支路,主磁极数与支路数相同。同一主磁极下的元件串联成一条支路,主磁极数与支路数相同。若以若以a a表示支路对数,表示支路对数,P P表示极对数表示极对数 则则2a=2p 2a=2p 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感应电动势最大,电刷间电动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感应电动势最大,电刷间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电枢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枢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第23页
18、,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二二二二 、单波绕组单波绕组单波绕组单波绕组单波绕组的特点是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相等。所谓单波绕组就是指当联接了p个元件后,第p个元件的末端应落在与起始换向片相邻的换向片上,即:pyk=k1 若取pyk=K+1,表示绕完一周后,落在起始换向片右边的换向片上,称为单波右行,这时端接部分交叉,一般不采用。反之,若取pyk=K-1,表示绕完一周后,落在超始换向片左边的换向片上,称为单波左行。第24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下面通过例子说明单波绕组的联接方法和特点。绕组展开图设2p=4,Zi=S=K=15,单波左行绕组。计算绕组节距 (为一短距绕组)作
19、图的过程与单叠绕组的相仿,画出15个槽和换向片,并进行编号。将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号槽内(实线)并与1号换向片相联,1号元件的下层边放在第4(1+y1=4)号槽内(虚线)并与第8号(1+yk=8)换向片相连,作图时第25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同样应使元件左右对称。与1号元件相联的元件的上层边应在第8号(1+y=8)槽内,与8号换向片相连,下层边在第11号(8+y1=11)槽内,并与第15号(8+y=15)换向片相连,因为p=2,所以绕了两个元件后就沿电枢前进了约一周,回到起始换向片左边的换向片上,依次类推,最后联接成一闭路,如图右图所示。第26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
20、年,星期一绕组元件的联接顺序见表绕组元件的联接顺序见表 1 8 15 7 14 6 13 5 12 4 11 3 10 2 9 14 11 3 10 2 9 1 8 15 7 14 6 13 5 12 上层下层第27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图1-20图1-21第28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单波绕组的特点单波绕组的特点单波绕组的特点单波绕组的特点同极下各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支路对数为1即a=1,与磁极对数P无关;当元件的几何形状对称时,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极中心线,支路电动势最大;电刷数等于磁极数(采用全额电刷);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电
21、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第29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单迭绕组和单波绕组的区别单迭绕组和单波绕组的区别单迭绕组和单波绕组的区别单迭绕组和单波绕组的区别单迭绕组:先串联所有上元件边在同一极下的元件,形成一条支路。每增加一对主极就增加一对支路。2a2p。迭绕组并联的支路数多,每条支路中串联元件数少,适应于较大电流、较低电压的电机。单波绕组:把全部上元件边在相同极性下的元件相连,形成一条支路。整个绕组只有一对支路,极数的增减与支路数无关。2a2。波绕组并联的支路数少,每条支路中串联元件数多,适用于较高电压、较小电流的电机。第30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三、复叠、复
22、波绕组简介三、复叠、复波绕组简介三、复叠、复波绕组简介三、复叠、复波绕组简介复叠绕组复叠绕组图1-22构成两个“单叠绕组”,然后通过电刷把它们并联起来。显然双叠绕组的支路数是单叠绕组的两倍,一般来说,复叠绕组的支路数为:2a=2mp 它的联接方式与单叠绕组相似,只是y=yk=m,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m=2称为双叠绕组,m=3称为三叠绕组,。采用最多的是双叠绕组,它的联接示意图见图1-22。双叠绕组实际上可以看成是由单号元件和双号元件分别第31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复波绕组复波绕组复波绕组复波绕组复波绕组与单波绕组的区别在于P个元件串联后,不是回到与起始换向片相邻的换向片上,
23、而是回到与起始换向片距离m片的换向片上。即:m=2称为双波,m=3称为三波,。复波绕组也可看成是由m个“单波绕组”组成,并通过电刷所所有支路并联起来,显然复波绕组的支路数等于单波绕组支路数的m倍,即 2a=2m 蛙式绕组蛙式绕组蛙式绕组蛙式绕组 除了上述的复叠、复波绕组外,在大型直流电机中还采用叠、波绕组共同组成的混合绕组,也称为“蛙式绕组”。第32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4 1.4 直流电机的磁场直流电机的磁场1.4.11.4.11.4.11.4.1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当励磁绕组的串联匝数为 ,流过电流为 ,每极的励磁磁
24、动势为:下图为一台四极直流电机空载时的磁场示意图。下图为一台四极直流电机空载时的磁场示意图。第33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直流电机中,主磁通主磁通是主要的,它能在电枢绕组中感应电动势或产生电磁转矩,而漏磁通漏磁通没有这个作用,它只是增加主磁极磁路的饱和程度。在数量上,漏磁通比主磁通小得多,大约是主磁通的20%。磁力线由磁力线由N极出来,经气隙、极出来,经气隙、电枢齿部、电枢铁心的铁轭、电枢齿部、电枢铁心的铁轭、电枢齿部、气隙进入电枢齿部、气隙进入S极,极,再经定子铁轭回到再经定子铁轭回到N极极主磁通主磁通主磁路磁力线不进入电枢铁心,磁力线不进入电枢铁心,直接经过气隙、相邻磁极
25、直接经过气隙、相邻磁极或定子铁轭形成闭合回路或定子铁轭形成闭合回路漏磁通漏磁通漏磁路第34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磁极中心及附近的气隙小且均匀,磁通密度较大且基本为常数,靠近极尖处,气隙逐渐变大,磁通密度减小;极尖以外,气隙明显增大,磁通密度显著减少,在磁极之间的几何中性线处,气隙磁通密度为零。空载时空载时励磁磁动势主要消耗在气隙上。当忽略铁磁材料的磁阻时,主磁极下气隙磁通密度的分布就取决于气隙的大小和形状。气隙形状几何中性线极靴极身第35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图 1-24图1-25 为了感应电动势或产生电磁转矩,直流电机气隙中需要有一定量的每极磁通 ,空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直流电机 PPT 讲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